2018精华卷:一次打911看急诊的经历
2018-12-27 16:21:0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华磊)那是一个星期二下午三时许,妻子的心律突然加快了一倍,心里很难受。此前两天她也有过一次,但这次更厉害——同时还伴随着心区疼痛。考虑到她有四十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这种症状不容轻视,遂决定打911。

911的电话一拨就通。告知症状并请求来救护车后,没等我说,对方一位女士已经报出家里的住址,要我核实——看来他们已具有从来电的号码中检索出所在地址功能的程序。接着详细地询问病情,我有点不耐烦了——担心耽误了时间,她解释道:救护车已经在途中,搞清症状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救治。

我因为近年来耳朵的听力下降,加上生理及医学方面的英语词汇生疏,对方立即请来第三方从中翻译,终于结束了电话。我们做好了各种去医院的准备,包括OHIP卡和正在服用的药,以及体检报告等病史材料。

不一会儿,救护车来了。两个身穿制服的男子,一位年长偏廋、头戴犹太小圆帽,提着心电图机,进来就做了心电图,又给我妻子注射了一针。另一位是魁梧英俊、表情友善的白人小伙子,来后继续向我了解病情和服用的药物。

送医院出发前,我问,我是跟救护车去,还是自己开车随后,回答是随自己决定。我决定跟车,问是去哪家医院,答:士嘉堡慈恩医院(Grace Hospital)。我问道,我家离北约克医院更近,而且最近的MRI也是在那里做的,是否可以去那里?答:可以。

他们用担架把妻子送进救护车内,要我从车边门进,坐在担架与驾驶员之间仅有的一个座位上。年长的那位开车,小伙子关照我系上保险带,便开始在担架车旁忙活,让车上的监护系统正常工作,屏幕上显示着血压和心率等。随后,从我们带的低剂量阿司匹林拿出一粒,叫我妻子嚼碎咽下。

车在急速的行驶着,车内几乎听不到救护车的警笛声,很快到达了急诊部。推下救护车后,有医护人员过来,看到妻子的情况已缓解,就没有直接推进去抢救了。这时我也松了口气,定下神来打量了一下这两个救护员,注意到他们的制服上都有肩章和臂章。臂章和救护车上都有“Toronto Paramedic Services”(多伦多救治服务)。


【图:多伦多救治服务臂章】

回家后上网才得知:多伦多当发生治安,火灾或医疗紧急事件时紧急呼叫9-1-1电话就是联系“Public Safety & Alerts”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火警(Fire Services)、救治(Paramedic Services)、警察(Police)和应急办(Offi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这显然是一个高效的应急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致电9-1-1。秒数钟,经过培训的紧急电话接听员将为您提供所需的信息和帮助。


【图:多伦多政府网上Public Safety & Alerts的标志】

二十分钟后,救治员小伙子确认妻子进一步缓解后,安排她坐上他推来的轮椅上。临走前吩咐我到一个窗口去登记。我和他握手告别并致谢,

我拿着妻子的OHIP医疗卡去窗口办理登记手术,很简单,就是把卡刷了一下。然后问我,救护车费是现在付还是寄账单去。我当时就拿出信用卡付了,收据上写着45加元。与得到的服务相比,这可真的是微不足道。

候诊室里,等待的急诊病人和家属不少,但很安静。又等了二十分钟,有人来叫我们进入急诊病房区。在急诊区的尽头,还有两张病床空着。安排睡下后,一个留着当今时髦发型、看似南亚人长相的小伙子来抽血化验。妻子的血管难找,弄得满手是血,请来他的师父,另一个发型时髦的小伙子,倒是一针见血成功了。

接着,又进入漫长的等待,让我回忆起二十年来看急诊的经历。

来加拿大后,我有过两次半夜看急诊的经历,都是之前在美国工作紧张导致胃炎的后果。每次都是痛得难以忍受才去的,好在神智清楚还能开车去。医生问诊后,留下观察,什么措施也没有,连点葡萄糖盐水也不吊。与以往看到的美国描写急诊室的电视连续剧“ER”的场景相比,大相径庭。等到下半夜,我不治而愈慢慢好起来了,就急着早点“出院”(Discharged)赶紧回家了。这种经历往不好的方面说,这里救治资源紧张,应接不暇;往好的方面说,这里的医生分得清轻重缓急,知道我此时并非性命交关,无需大动干戈。

一个小时后,心脏科医生来了,是一位看似华裔的中年女性,听心脏、量血压后,觉得妻子已经基本正常,进一步的检查要约专科医生,目前可以出院,继续按家庭医生的处方治疗。她要我们等着,她去完成有关的报告或记录。

她走后,我们又继续等待了。病人、家属、医护人员和清扫工川流不息,但紧张而有序,没有喧闹,更无争吵。我身边坐着几位看似南亚的妇女在小声交谈,摆弄着手机上的游戏打发陪伴病人的时间。我想起前几天看到加拿大位于最宜居国家的前列的报道,心中不禁感慨起来,加拿大真是一个美好的福利国家,据说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约800万人享受低保,加上全民医保,65岁以上低收入免药费……想当年上班的时候,每年交的税都是数以万计,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七点钟左右,可能是交接班时间,我们待的地方就是大楼的一个进出口。进出的上下班医护人员中,东方面孔的真不少,几乎是一半。

心脏科医生再次到来,给我们处方、心电图复印件还有来该院 “Rapid Cardiac Assessment Clinic”看专科医生用的介绍信。

出院时下起了雨,正好急诊部门口有一辆出租车可乘。离家仅六七公里,花费不到20刀。

《星星生活周刊》2018精华卷目录

捷克佳:扎根还是逃离?爱岛华裔移民素描
陈图永:四十四年前的移民路
星学:出国的诱惑一言难表
黄启樟:落叶归根与身份认同
爱米:落叶归根vs落地生根,此心安处是吾乡
玮仁:苦尽甘自来的移民生活
祎然:身边的铺路石子
阿妍:为什么要留在加拿大
黄启樟:努力走出华裔社群的小圈子
瓯越:海内存三子,五孙若比邻
华磊:到了“伸手要钱花”的年龄
夏婳:养花和移民的异曲同工
星学:老友晋级荣升为牧师
素净:我在加拿大佩戴罂粟花的情怀
华磊:地库出租二十年
枫叶树下:闪耀人性光芒 雨夜中的那盏灯
陶丽彬:暴雪中的搭车客
从个人经历看善意与相助的传播
爱米:温暖和睦的邻居
邓思杰:护士手记:病房的月光
华磊:一次打911看急诊的经历
静语:北美医疗系统如何化解医患矛盾
夏婳:浅说我所感受的国内外医疗的区别
王根:我的家庭医生怎样对待病菌的抗药性?
心仪:和死亡擦肩而过
黄启樟:分享白内障手术的经验
林卡:我为什么要写圣凯瑟琳的骑行
卓子:硅胶玩具与老小孩
杜杜:被家庭批斗会摧毁的辟谷计划
孙白梅:康乐中心里的好哥俩
小苗:我不喜欢这样钓鱼
丁丽茹:我和老魏哥的幸福生活
马强:追忆故乡的年
红叶:我在“印度王国”的日子
点心:找工作之面试之重要性
余若扬:央街惨案之后的思索
戴小厨:一不留心 竟然被警察尾随
三角梅:我所经历的电话诈骗
叶元凯:刨析骗子的伎俩
爱米:不高明的骗术
素净:暑期工对高中生成长的意义
大麦:我在北京实习四个月
爱米:名校情结知多少
阿妍:华人的名校情结
玮仁:女儿如愿得到大学助教实习工作
捷克佳:“地下”夏令营的少年教官
玮仁:结识一群可爱的小留学生
阿妍:多伦多各种教学班真是鱼龙混杂
夏婳:我家有儿初长成
林野溪:千万别小看 北美中小学的Project其实大有名堂
阿妍:孩子学兴趣班的体会
爱米:走进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
捷克佳:驶入汽车电影院 同样的故事 异样的体验

收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