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强势”背后的反思
2002-04-19 16:20:15
来源:星星生活

从广义上说,“语言强势”是说在世界范围内有多少国家在使用这种语言,使用的国家越多,这种语言就占有强势。一种语言能否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往往跟这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有直接、密切的关系。

远的不说,就在80年代初期,当笔者第一次踏上北美这块土地,就深切地感受到,人口只有中国十分之一的日本,它在海外占有语言上的强势。日文教材在80年代已趋成熟,无论从内容、形式到装帧都给人以“爱不释手”的感觉。书店里,日文教材比比皆是;大学也好、联邦政府也好,学习日文的人比学习中文的人多得多。学习日文在当时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从事中文教学的我,心中不免在不平中带有几丝嫉妒。但冷静思索之后,你不能不承认、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教材长期以来受狭隘的、陈旧教育思想的束缚,受政治第一的影响,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单调死板,装帧粗制滥造,确实无法跟人家比。

尽管我们时常自豪地说“全世界有X亿人口在使用中文”,但毕竟这么多实用中文的人局限在自己国家内,中文并没有走进世界。我们期盼中文能走进世界,首先要祝愿祖国早日繁荣富强。可是,80年代初的神州大地刚从“文化大革命”的阵痛中苏醒过来,民族悲歌的余音仍在上空萦绕。

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一天。20年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持续发展,中国已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引发起多少人的美梦。中文也随之刮起了阵阵热潮,她在全世界的地位日益提高。

现在,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全球大约有70个国家,数千所各类学校开设了中文课。有的国家的中、小学还把中文列入正式的课程。美国200多所高等院校创办了中文专业,进修汉语的大学生数以万计。在日本,以各种形式学习中文的人多达百万之众。法国巴黎第三大学创建了世界最大的中文系,学生人数达2000。退回十年,你不可能想象中文在加拿大会成为仅次于英、法两大官方语言的第三、四大语言;你更无法想象今天的中文学校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布世界各地。

在中文语言强势来到之际,我们岂可错过这个历史赋予我们的大好时机?有一个叫陈彬的台湾商人,他在上海创业十年后,写了一本名叫《立足上海》的畅销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原来,我不了解为什么在上海中学国际部有那么多美籍、日籍、韩籍和其它国籍的学生,为什么舍美国学校、日侨学校不念跑来和中国人混在一起?难道是为了节省一年五千美元的学费(上海中学学费年约一万元,美国学校一万五千元)?当我把此疑惑向金发碧眼的美国律师和韩国太太请教后,才明白他们做此安排的真正用意。共同的说法是,中文在美、韩绝对是外来语,只要小孩懂中文,回国后不怕找不到职业,不怕没有跨国企业的班可上,不会饿死,是他们送小孩上中文学校的真正原因。

“其中,韩国籍李太太的解释更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她的大儿子在澳洲、女儿在瑞士,她把小儿子送到上海,是根据韩国可能的变局和整个世界局势发展预测的决定。‘老外们’有学中文明确的目标,懂中文在其它国家绝对是少数,有绝对的优势可利用,作为就学的理由,台湾人有吗?”

你不能不佩服陈彬是一位头脑清醒、有眼光的企业家,他的这段话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启示。笔者唯一想更正的是,外籍人士也好,中国人也好,去中国不只是“找”工作以图谋生,而是寻求有更大的发展,陈彬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笔者的学生中有一对兄妹,他们的母亲值得钦佩。在她的孩子两岁时,她毅然把他们送回中国,一呆就是十年,他们在中国受完小学教育后再返回加拿大。如今怎么样了呢?兄妹俩不但中文听说读写都很全面,英语法语也非常好。这件事至少给我们两个启示:第一,学习中文并不会影响学习英文法文;第二,父母高度重视孩子学习中文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中文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财富。当数以万计的外国人都意识到这一财富的可贵而我们还懵然不觉时,是否有一点儿“生在福中不知福”呢?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