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昨天,理解今天,关注明天
2002-06-07 19:54:36
来源:星星生活

近年来移民主体来自亚洲,其中以中国移民最多。《星星生活周报》5月24日报道了联邦政府确认每年5月为“亚裔文化月”的决定,这对于弘扬亚裔文化,建设平等、自由、美好的加拿大具有深远意义。但此前不久,多家媒体也报道了“加拿大各地反移民情绪日趋明显”的情况。在保守党执政的新斯科舍省,省议员麦克唐纳在省议会公开发表种族主义言论,他认为,有色人种进入加拿大正在改变加拿大的颜色;右翼反对党“加拿大联盟”以宽松移民政策遭不法分子滥用为由,支持制定严格的移民政策,其实质是限制有色人种移民。在这之前,从互联网报导中还见到卑诗省有的中国移民住宅墙上被红漆写上“滚回东方去!”的标语。

尽管联邦总理克里靖重申:作为移民国家的加拿大,不会改变接受移民的既定国策,但他也坦承,加拿大国内确实存在反移民情绪。媒体还报道过,有54%接受调查的加拿大人抱怨移民过多。

为什么在大好形势下会出现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为理解眼前实际,笔者到多伦多图书馆借阅了一本名为《加拿大华人与华人社会》的书,作者李胜生是加国萨斯克彻温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反复阅读该书后,笔者很受启发。

该书内容详细,立论科学公正。作者在导论中指出:在加拿大,除了土著民族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种族或民族群体像华人一样遭受过那种极为刻薄的待遇。他介绍,早期华人主要来自广东4邑(以台山县为主),1858年卑诗省佛雷塞“淘金热”和1882年太平洋铁路建设先后来了1.57万华人,当时政府除了剥夺华人选举权外,还制订法律对华人进行职业上的种种无理限制;1923年,更发布禁止华人入境令,产生了已婚单身华人社群(4万人左右),并对华人征收50-100元人头税(后增为500元);温哥华曾发生公开驱逐华人的暴乱丑闻,直到1947年才废止“禁止华人入境令”,但仍优先白人,只解决少数华人团聚家属。

1967年,加国改成统一移民标准,当时未超过6万人。1967年后,中国港台移民上升,80年代达到高潮,技术和商业移民增加,引入1200万元资金,华人由1981年的29万人发展到1986年的41万人,形成当代加拿大的华人社区。

该书介绍,1974年,官方的一次调查中把华人列为17个少数族裔中第15个不受欢迎的族裔;1979年9月30日,CTV电视网播发了针对华裔学生种族歧视的报导,污蔑华裔学生顶占加拿大学生受教育机会,引发了华裔加拿大人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最后以台长、总经理公开向华人道歉而告终。此后,产生了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以争取人权,促进民族平等。1984年,平权会兴起为“人头税翻案”的运动。全书介绍的内容到80年代中期为止。

笔者认为,此书给我们理解加拿大华人当代遇到的问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历史性作用。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移民人数上升,到1996年-2001年达到高潮,仅在这6年中就进来15万人左右。如今,仅多伦多和温哥华两地的华人就达80万人,华人已占全加总人口的4%~5%。90年代以来,虽然华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善,但不少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多年来,平权会为人头税平反事抗争,2002年4月6日,多伦多一家华文日报报道,1984年以来,共有2600人在平权会登记索赔,加国政府当年对华人共征收人头税2300万元,现值12亿元。2001年7月9日,安省高等法院裁决:加拿大目前法律中不存在对人头税事件受害者提供平反或赔偿的机制。平权会仍在继续努力抗争。

另一件重大事件是多伦多大学华裔学者秦建业先生(留美物理学博士)在1985-1994年间,4次申诉永久教席被拒并被解雇的种族歧视事件。秦先生坚持申诉,直到2000年才得以解决,当局承认种族歧视并进行纠正。

此外,今年,多家中文报纸报道,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一半以上处在贫困线以下,学历、经历不被承认,学非所用,不少技术专家从事体力劳动。当然,其中少部分人经过超常努力而走出困境,但至今半数以上仍然在贫困线以下挣扎。由此可见,种族歧视对于就业、收入和贫困问题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星星生活周报》2002年1月18日发表《关注中国技术移民的人权状况》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加拿大目前对待移民存在很多问题,半数以上生活在加拿大贫困线以下的华人新移民如何生存的人权问题,值得各方关注。

中国移民在加拿大已有140多年历史,为加中友谊和加拿大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出现了不少有成就的企业家、科学家和“白领”人士,也有个别国会议员,极少数省市议员,但从政者较少;总体上华人社会地位不高。

从法律字面上来讲,多元文化的加拿大对各族裔是一律平等的,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影响,要取得这种平等的权利还需要“两岸三地”的华人移民面对现实,减少内耗,求同存异,加强团结,共同为维护和改善中国移民的合法权益而努力奋斗。

笔者建议加拿大的华人能抽空阅读一下《加拿大的华人与华人社会》,对于理解现实问题是有帮助的。笔者并希望这本书的“续篇”或“下册”能够早日问世,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

(注:该书英文版1988年由英国牛津出版社出版,由宗力先生翻译的中译本1992年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本地图书馆可借阅。)

本版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