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户口终成凤凰落架
2003-03-11 20:02:29
来源:星星生活

中国青年报11日尚德琪文章指出,今年4月1日后,北京市农业户口妇女所生的小孩,可在父母户口所在地自愿登记为非农业户口;北京市农业户口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专、技校及经教育部门确认的职业高中的在校生,可自愿转为非农业户口。即将实行的新的北京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户籍改革政策,应该算是一个喜讯:城镇户口终于走下神坛了。

曾几何时,城镇户口作为一种待遇,在各种场合显示着它的神通。一方面,一些人为家属转为城镇户口苦苦奔波了好多年,一些人则为孩子转为城镇户口付出了多年的积蓄;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农转非问题上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权威,一些地方则因为出卖城镇户口而轻易地赚了很多钱。

俱往矣。如今的城镇户口如落架凤凰,不再有高傲的资本了。统计数据也表明,北京农转非的人数年年下降。

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意味着两种不同的为生方式,把前者称之为“物质生活”,即以土地为基础换取全部生活所需,后者为“金钱生活”,即通过各种方式挣钱,然后购买全部生活所需。一般意义上,城镇居民如果没有正常的生活来源,政府就应该提供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福利,或者想方设法提供就业机会。所以,从法理上讲,城镇户口本身是可以当饭吃的,尽管这碗饭的标准可能不是很高。可以说,当初农转非之所以走红,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

政府降低农转非的门槛,原因无非有三:一,在行政改革的大潮中,此举可以表明户籍管理上充分顺应了民意;二,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背景下,可以算做是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三,政府可能没有想到,或者从来没有打算过要为自愿登记为非农户口的人承担社会保障的责任。

许多人有过农转非的各种经历,也是城镇户口从抢手货到烫手山芋的见证者。基一些人从农业人口变成了非农业人口,随之也就变成了城镇贫困人口,其生活状况有时还不如当初。

更多的人可能想到了土地。土地是农业人口最大的后盾,虽然国家规定农转非后不要求农民交土地,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交土地正好被当做农转非的交换条件。单单一个城镇户口,改变不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心理,改变不了农民先前的那种生活方式。况且,离开土地的农民在城镇里不仅总是处于竞争劣势,而且总不像平时进城打工那样伸缩自如。

如果农业人口可以自愿填报非农业人口,那还不如取消户口类别呢!一则,在实际生活中,干什么活,在哪里生活,过什么日子,与户口类别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二则,如果说户口是重要的,那可能指的是户口所在地,而不是户口类别。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