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常识里的误区(下)
2003-04-25 20:24:01
来源:星星生活

1.儿童不能吃零食:

有的家长往往把吃零食归于不良饮食习惯,一点不给孩子吃零食。有的家长却一味满足孩子的口味,要什么给什么,这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适当地给孩子吃零食是有益的。调查发现,儿童从零食中获得的热量达到总热量的20%,获得的维生素占总摄食量的15%。获得矿物质占20%,铁质占15%。这表明,吃零食是儿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途径之一。

吃零食时,由于细嚼慢咽,可以促进噬液分泌,有利于帮助消化;有的儿童正餐吃得太少,饥饿时吃些糖果、饼干或饮料,可避免诱发低血糖、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适当吃些零食,特别是果类食品,咀嚼对牙齿是一种锻炼,并能使牙齿自洁,可减少牙周病、蛀牙、牙菌斑等的发生率。

当然,零食不能取代主食,应在量上加以限制,在品种上进行选择,有些零食不宜给孩子多吃。如爆米花、油条、麻花、可乐、汽水、熏烤小食品、油炸小食品。吃零食不能影响正常的食欲和饭量,主、辅食永远是人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2.多吃酸,能生男:

生殖医学权威专家告诫大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因为酸味食品并不等于酸性食物,柠檬、山楂、柑桔、杨梅、西红柿、葡萄等酸味食品,经过人的消化吸收和代谢后,有机酸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后者经肺呼出体外,剩下的钾、钠、钙、镁等阳离子占优势,实际上属于碱性食物。国外有学者曾提出,在碱性环境里,含Y性染色体的精子比较活跃,易优先受精而生男婴。但这种说法并未经过医学实验证实,缺乏科学依据。

吃大量的酸味食品能否使人的“内环境”变成碱性呢?这是绝对办不到的,因为人的血液中存在着碳酸盐、磷酸盐及蛋白质等三种缓冲系统,使血液的pH值保持相对恒定。只有在发生严重呕吐,丢失大量胃酸,或摄入大量碱性药物时,血液pH值才会升高到7.50以上,并出现手足抽搐、麻木和头晕等碱中毒症状,危及生命。

生男生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问题,现代科学尚未真正揭示其奥秘。受孕时受精卵在分化过程中早已确定其性别,通过选择食品味道的简单作法来改变胎儿性别,纯属无稽之谈。妇女在妊娠期间,营养要充分、全面,饮食种类要多样化,切忌偏食。如果一味地选吃酸味食品而拒绝肉、鱼、蛋、奶,势必会削弱孕妇的体质,导致自身营养不良,以至产下低体重、低智能的婴儿而抱恨终生。

当然,孕妇适当吃些酸味食品,也是生理上的特殊需要。因女性在怀孕后,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中使孕妇出现恶心、偏食现象的是一种叫“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由胎盘分泌的,可以抑制人体胃酸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从而使孕妇的消化能力大大降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现象。所以孕妇常常通过吃带有酸味的食物来弥补胃酸的不足,以缓解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3.产妇吃鸡蛋越多越好: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因体力消耗大,消化能力随之下降。有些产妇为了加强营养,一天吃上10多个鸡蛋,其实这对身体并无好处。医学研究发现,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产妇因消化吸收功能减低,肝脏的解毒功能降低,肾脏清除废物的能力下降。如果在大量吃鸡蛋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会引起不良后果。食入过多蛋白质,还会在肠道中异常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羟、酚、吲哚等,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状。现代医学把这些症状称为“蛋白质中毒综合征”。

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情况下,蛋白质供应量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1.0~1.5克,占总热量的15%左右,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40%~50%。产妇在整个产褥期间,每天只需蛋白质100克左右即可满足营养需要,因此,产妇每天吃3个左右的鸡蛋就够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