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天堂:信息产业现白发
2003-05-12 05:56:57
来源:星星生活

1965年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芯片制造者英特尔(Intel)公司的共同创建人摩尔(Gordon Moore)作出了一个在信息技术中可能最着名的预言,即被人们称为摩尔法则的东西。摩尔预言说,计算机芯片上的晶体管的数目每18个月就翻倍。这一预言也意味着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翻倍,而价格则降低一半。

这一预言大体上很准确:从1971年到2001年,计算机芯片上的晶体管的密度每1.96年翻倍。

按该预言,在高科技产业中,所有的东西都呈指数增长。这种思维在19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繁荣中达到顶峰,所有的东西――从股票价格,风险投资,频宽,到网络联系等等――似乎在一夜之间都翻倍。互联网狂热似乎成了某种宗教式的运动,数码产业的发展似乎没有边界也没有商业耗损。

但是,《经济学人》指出,这一发展速度并不是由任何物理规则决定的,而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自然节奏,信息技术公司以及信息技术产品的顾主们希望看到这一预言成为现实,并因此而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让它变成现实。

现在,人们似乎都成熟而且聪明了。在当今的信息产业衰退中,过去的那种信息产业不受传统的经济法则制约的看法已经被抛弃。而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衰退不仅仅是技术产业中的一个常见的周期而已,而是信息产业在进行深层的结构性调整,而这一事实意味着信息产业在快速成熟。

《经济学人》说,如果这是现实的话,那是让人感到某种恐惧的事情。

甲骨文(Oracle)首席执行官Larry Ellison说,美国硅谷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他说,在硅谷,“人们似乎荒诞地认为,信息产业会永远年轻。”

这并非是说摩尔法则已经不灵了――事实上,未来十年中,英特尔仍然可以每18个月将计算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翻倍。

《经济学人》说,真正的问题是,即使信息产业仍然能够呈指数增长,到底还有到大意义?

IBM高级管理人员Irving Wladawsky-Berger说,“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后技术时代,现状技术本身已经不是中心问题,中心问题已经是技术能够给商业与消费者带来多少价值。”

经济史学者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英国Sussex大学学者Carlota Perez在她最近的着作《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and Financial Capital: The Dynamics of Bubbles and Golden Ages)一书中说,无论是蒸汽动力还是火车,无论是电力还是岗亭,无论是大众化商品还是汽车,所有的技术革命都经历过相似的长远周期,并最终走向成熟。

《经济学人》最近对信息产业进行了一项大型调查。该调查显示,自从股市泡沫破灭以来,信息产业已经出现了白发,而且可能会日见衰落。

信息产业进入黄金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英国铁路泡沫在1847年破灭后,铁路股票价格下跌了85%,成千上万的公司因此而破产,但是英国铁路的交通流量的增长只是短期地停滞,在随后的二十年中,英国铁路运输业增长了4倍。

信息产业的类似黄金期是否尚未到来?

《经济学人》说,信息产业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英国的铁路业可以作为先例的话,大部份信息产业公司将不得不接受分享信息产业一小块蛋糕的事实。

《经济学人》说,《经济学人》(当时称为The Economist, Weekly Commercial Times, Bankers’ Gazette, and Railway Monitor)早在1857年就已经写下如下评论,“毫无疑问,铁路在技术上的成功超过了任何预期,而且它给公众带来的便利难以估量,但是在商业上,它却失败了,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悲伤的事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Brad DeLong则更简洁地评论说,“我感到乐观的是对信息技术本身,而不是对信息产业的利润。”
(多维社 叶慕予)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