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萨重建全球化声誉
2003-06-19 19:42:28
来源:星星生活

萨斯疫情正在降温,在盛夏来临之前,这个困扰全球的传染病得到基本的克服,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喜讯。重新回顾萨斯风波,可以为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发。

最初的时候,由于这是一个人类面临的新病,再加上官僚体制的弊病,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萨斯疫情的透明化遭到妨碍,加速了疫情的传播。但是,随着北京最高决策领导人的立场变化,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以专业精神承担起全球反萨斯运动的指挥官角色,再加上各国的配合与围堵,整个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历史来看,一场全球传播的瘟疫,死亡人数不到一千(实际可能更多一些),堪称奇迹。

一场萨斯风波,不但改变了中国的决策模式,更是挽回了全球化运动的声誉。全球化的意义,就在于重视国际的共识,重视对话合作,重视自我的约束,重视共同承认的价值,重视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以此获得多赢的局面。

然而,全球化运动的最高领袖美国,却在反恐的全球化运动中,表现“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一霸独强,推动单边主义战争政策,结果在赢得伊拉克战争的胜利之后,失去了在全球民众心目中的领袖形象,破坏了全球化的基本原则。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至今仍然在拷问其发动战争的合理原因。

本来,反对恐怖主义就像遏制萨斯,需要全球同盟的建立,在共同的游戏规则下,全球合作,情报互换,切断金脉,再加上各国的努力围剿,才能治标治本。如果美国擅自订立标准,订立游戏规则,必将伤害国际秩序,最终也伤害美国的根本利益。

美国的我行我素,让人们对全球化运动失去信心。但是,抗萨的胜利,确让人们重新确立对全球化的信心。其启示是:首先,我们需要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并服从其领导;其次,我们需要平等的游戏规则,需要程序的正义;再次,我们需要各国通力的合作。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九一一事件发生的时候,世界与美国同悲,对恐怖份子的行为神人共愤;而美国打伊拉克战争时,却是反对声浪连天,美国成了讨厌的对象?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美国对伊之战的处理手法,有点像北京一些官僚早期处理萨斯的手段:封锁消息,制造理由,一切尽在黑箱当中。因此,在反萨胜利的时候,我们也劝美国从反萨中学习经验,用在反恐中。毕竟,自由市场和人权民主的全球价值,是美国大力提倡的。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