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万圣节
2003-10-29 19:45:06
来源:星星生活

在加拿大客居三年,我对枫叶之国的风物习俗有了不少的亲身体会。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最让我感觉有趣和难忘的是每年10月31日属于孩子们的节日DD万圣节 (Halloween)。

每年一到十月份,各大商家针对孩子们展开了万圣节攻势。超市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鬼怪面具,奇装异服,南瓜灯和令人恐怖的装饰用品,比如骷髅架子,巫婆,黑色的蝙蝠等。孩子们对这些东西不但一点也不感到害怕,而且喜欢还来不及呢,因为他们盼望万圣节已经整整一年了。各大电视台也推波助澜,在这个时期播映许多阴森恐怖的有关万圣节的节目。不用说,周围的加拿大邻居早就开始盘算着如何别出心裁地布置自己的庭院和住房,以求到时候一鸣惊人不同凡响。象骷髅,巫婆,蝙蝠,南瓜灯,这些是最常用的东西。有的家庭甚至使用棺材,把自己家的庭院弄成墓地坟场一般。并且配以忽明忽暗的灯光和鬼怪的叫声,真令人毛骨悚然。

每年到了10月31日这天晚上,孩子们很早就吃完晚饭,迫不及待地开始他们的“惊险”之旅。大街上满是装扮得奇奇怪怪的,激动不已的孩子们,真可以说是妖怪横行,群魔乱舞。一般男孩子喜欢装扮成吸血鬼、蝙蝠侠、僵尸或者卡通人物,追求酷的效果;女孩子则喜欢装扮成巫婆、公主、或者仙女什么的,反正都是力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孩子们人人提一个大口袋,挨家挨户地敲门,乞要糖果,对各家恐怖的布置毫无畏惧。而各家主人,往往都是早就准备好了各种糖果,专等这些“群魔小丑”上门来乞讨。敲开门后,小魔头们在门口兴奋地说:“treat or trick?”(招待我们呢,还是让我们捣乱)。主人自然是以糖果来打发这些可爱的“勒索者”,免得敬酒不吃吃罚酒。实际上,主人看到这些上门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回想起自己孩提时的同样情形和快乐时光,也是开心得很。一晚上下来,孩子们自然是满载而归,要来的糖果足够吃一年的;但是也的确累的筋疲力尽,所以大多数中小学第二天都放假一天,让这些劳苦功高的小魔头们在家里好好休息。而这些小魔头们,往往贪心得很,总是这个万圣节还没有过完,就又盼望着下一个万圣节了。

关于这一奇特风俗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爱尔兰。在当时,信奉督伊德教 (Druid) 的凯尔特人 (Celt) 认为,人死以后并不立即上天堂或者下地狱,而是游荡在所谓的忘川。每年11月1日,是当地的新年,称为 Samhain 节。按照当时的历法,10月31日既是当地秋天的最后一天,又是新年的除夕之夜。凯尔特人相信存在于阳世和幽冥界之间的界限将会在此除夕之夜打开,过去一年内新死的魂灵会重返阳世,并寻找活人来附体。俗话说,“神鬼怕恶人”,为了不让这些魂灵附身,凯尔特人要穿戴恐怖狰狞的奇装异怪服,在村子里嘈嘈闹闹地游行,来驱吓那些不受欢迎的游魂。

至于万圣节各家都悬挂的南瓜灯,也来自一个有趣的爱尔兰民间故事。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在爱尔兰的乡村里有一个名叫杰克的家伙,此人诡计多端,喜欢酗酒滋事。有一天晚上,天知道他用了什么诡计,竟然将大魔鬼撒旦困在了一棵大树上。杰克要胁撒旦,除非撒旦保证他将来不下地狱,他才释放他。英雄一世的大魔鬼撒旦竟然虎落平阳被犬欺,但是又莫可奈何,只好答应了杰克的条件,才得以脱困。等到杰克死后,由于他的种种劣迹,自然不能上天堂;但是由于生前和撒旦的交易,也下不了地狱。于是,只好一个人在尘世上孤零零地飘荡。魔鬼干脆好人做到底,给了他一个用镂空的芜菁做的灯笼 (称为杰克灯, Jack ‘O Lantern),里面放上一块炭火的余烬,让悲惨的杰克在冰冷的黑暗里来照明和取暖。对于杰克来说,这样的结局,可能是他始料不及的。比起下地狱,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大概也只有他一个人能够说清楚了。大约在1840年前后,爱尔兰大闹饥荒,许多爱尔兰人纷纷逃到北美来寻求生计,也将万圣节的习俗带到了美洲大陆。由于南瓜在北美洲不仅数量更丰富,而且更易雕刻,他们很快就采用南瓜来做杰克灯。所以,南瓜灯现在成为万圣节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

当然,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大部分现代人早已经不相信这些关于万圣节的鬼神传说,但是这一奇特风俗却一直在美洲和欧洲保存下来,并成为属于孩子们的欢快节日。

由这里的万圣节,我突然想到了中国的春节。如果细心比较,我们会发现这两个迥然不同的东西方节日倒颇有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加中网163.ca 供稿:作者 琴心不染尘)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