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情至性的十二女子乐坊
2004-02-23 19:35:40
来源:星星生活

亮丽的形象,新颖悦耳的旋律,糅合舞姿的演奏……其实,要说传统,十二女子乐坊的表演在中国文化中可以找到不少印证。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唐代的宫廷音乐演奏,女子的服饰相当开放。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描绘的乐伎无不裙带飘逸,翩然起舞,令人美不胜收。民乐成为正襟危坐的乐队,也许只是近代的事情。我们对于多样的表演形式,对于革新的尝试,无疑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谁也无法预测,十二女子乐坊的首张专辑《Beautiful Energy》在日本销售居然会出现令人咋舌的数字:这张唱片于去年7月在东京发行,到1月底统计,已卖出175万张,销售总额达60多亿日元。由于她们的音乐能安抚人心,在日本被定位为“治疗音乐”。

创意:新民乐旋风的兴起

早在2001年,曾是崔健、陈琳、罗琦、江珊等艺人的经纪人、著名音乐人王晓京,在北京各音乐院校和专业演出团体中上百名面试者中招考团员,考试分3回合,第一回合是考演奏技巧,第二回合是面试,第三回合是在录音间临场弹奏。12名女生从上百名参考者中脱颖而出,经过3个月培训,她们不仅有佼好的外表,更有专业演奏水平,且都毕业于中国高等音乐学府。有专业演奏水平的女子进行再包装和培养,取名为女子十二乐坊。

女子十二乐坊每名团员至少会演奏两三种乐器,有的甚至懂得多达10多种,她们利用古筝、扬琴、二胡,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民族乐器,像独弦琴、莪芘、吐良等,演奏出融合拉丁、爵士、摇滚等诸多西方流行音乐的乐曲。应该说,十二女子乐坊的音乐风格偏向于西方流行多年的NewAge风格,但其中又不乏爵士、摇滚、流行元素,甚至还有古典色彩。她们的表演也比较随意,站着拉二胡或弹古筝时,可以随着音乐晃动自己的身体。这种作品里渗入西方音乐风格、演出中结合流行形式的表演,与人们通常欣赏到的传统民族音乐会迥然相异,凸现了大众化的审美要素。

王晓京在解释女子十二乐坊时说:“‘坊’是指宫廷里的女艺人。新民乐以前也有人做过,但只专注演唱,后来是乐队的创新,有唱也有音乐,但忽略了乐器本身,于是我想从乐器着手。”但是,最初的时候,他揣着花了七十多万元制作的乐队演出音像专辑,找了一家家大公司,居然没人认识其中的市场价值。在无人理睬的时候,广东的一家民营公司听说后主动找到了他。王晓京说:“这张影碟发行到现在,这家公司已经赚了500多万了。你想想,这些年哪张音乐影碟能如此红火?”

思索:毁誉参半的民乐革新

十二女子乐坊的走红,提出了中国音乐如何走向市场的课题。如果片面地以作品的艺术内涵、艺术生命力来作为这个乐队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显然不是很恰当的。王晓京说:“我们不去声明自己是什么形式的音乐,我们只是在运作。如今全世界的文化生活都在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何必再把自己固化在一种模式上呢?”王晓京的这番话,道出了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艺术,如何介入时代生活的道理。

就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所展现的这种与众不同的“新民乐”风格,专业界的不少人对此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有的议论甚至指责她们扭曲了民族音乐,而且断言这样做是“缺乏生命力”的。

香港音乐市场在受到女子十二乐坊的旋风冲击后,一向以敢言“性”的《壹周刊》居然以“j兰街”等侮辱性字眼比喻女子十二乐坊成员,批评女子十二乐坊在港演出色情而低级。所谓“j兰街”原是香港人骂人的话。香港人用该词来形容“让本港普通大众风花雪月的声色场所”。面对这种攻击,香港著名演艺公司恒艺亚洲和环球唱片共同在香港《东方日报》郑重发表《居心何在》的声明,驳斥《壹周刊》用侮辱性字眼比喻女子十二乐坊。

恒艺亚洲在声明中指出:“对于该杂志对‘女子十二乐坊奇迹音乐会’之恶意报道,深表遗憾,对于其以鄙俗的手法形容这次音乐会之制作,并以‘j兰街’等侮辱性字眼比喻女子十二乐坊成员,此举抹杀了乐坊成员的努力,对所有参与这次音乐会的工作人员及观众极为不敬。若只是为了掠取商业利益为目的,而戴假面具以笔锋作武器破坏香港和谐稳定,本公司深表哀痛。”该负责人丘亚葵先生认为:“该周刊用低俗手法丑化女乐,不尊重表演者,对女乐及工作人员带来伤害。事实上女乐在一月的演出得到大家的肯定,海内外传媒也有很高评价,成绩有目共睹,她们引证了中国特色兼国际化的高水平表演项目,深受各阶层人士欢迎。期望将来有更多中国传统文化演出超越国界,将中国国粹发扬光大。”

对于十二女子乐坊在香港引起的争论,王晓京除了强调女乐风格的一脉相承外,他还强调女子十二乐坊根本不需要暴露来吸引观众,她们的在舞台上的服饰只是风格的一种延续而已,没有刻意打造。

谈及女子十二乐坊刮起的这股“新民乐”旋风,持支持态度的音乐家人士认为:近年来,民族音乐发展正在出现一个较好的势头。各种民乐音乐会上座率正在提高。民族乐团积极争取走向国际舞台,也在一些国家一度引起“中国民乐热”。但许多走出国门的演出,显然是展示性的,仍然没有像女子十二乐坊的唱片一样,融入外国人的文化消费生活之中。社会在发展,音乐在活跃的社会生活中,往往会发生变异,产生新的表演形态,由此根据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格局。女子十二乐坊并非是民族音乐的唯一发展模式,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各有所择的审美心理,已经使得传统民族音乐与时尚表演样式之间淡化了界限,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都有审美的依据。我们大可不必因为自己不喜欢,而去否定一种事实证明是健康的表演形式。

而作为女子十二乐坊发起人的王晓京则如此说:“让别人争论吧,我们做我们的。我想,这种争论,也许意味着十二女子乐坊的走红,是对中国民乐生存和发展现状的一次冲击。” (青河)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