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与多伦多的CIBC大厦
2004-03-15 20:27:4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 艾悦)像世界上所有的大都会一样,北美名城多伦多市中心也是高楼林立、鳞比栉次。在这些气势诙宏、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当中,位于199 Bay Street上一栋银白色的大厦让我情有独钟,这座笔直的、由玻璃幕墙组成、直插云霄的大厦,就是由著名华裔建筑家贝聿铭先生设计,建于1967-1973年的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CIBC)大厦。

CIBC大厦最突出的设计是它的入口依助街道的空间,通过一个宽阔的平台这座将巨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物内首层空间与室外有机的联系起来,这种结合创造性地使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得到恰当的外延,打破了传统建筑物固有的封闭程式,因而受到许多建筑爱好者的称赞。

作为设计者,贝聿铭过去数十年来征服了西方世界,他以一系列既多采多姿而又独具个人设计风格的设计让美国人和欧洲人心服口服,最终成为全球公认的世界级建筑大师。一些举世闻名的建筑物,如巴黎的罗浮宫金字塔,华盛顿的国家艺术画廊(东馆),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塔楼,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均出自贝聿铭的手笔。

祖籍苏州的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州,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他的父亲贝祖怡是著名银行家,香港中国银行的创办人。在香港圣保罗小学毕业后,他来到上海,读完了中学和圣约翰大学。一九三五年,他只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先后就读于东部名校中的三所--宾西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从1948年起,贝聿铭即开始在建筑界崭露头角。1955年,他在纽约创办了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建筑设计遍及世界许多名城,至今已有100项以上。其中不少建筑刚建成时常招来非议,但不久却会成为当地人的骄傲,甚至成为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在北美大部份城市,象纽约,多伦多,华盛顿,波士顿,康涅尼格,德拉瓦,克利夫兰,印第安纳,科罗拉多,休斯敦,达拉斯,迈阿密及洛杉叽甚至是檀香山都能看到他的作品;而在亚洲的北京、香港,日本和新加坡;欧洲的巴黎,卢森堡和西班牙,贝聿铭都留下他经典的杰作,这些建筑优美庄严,融合了中西文化的长处,犹如一颗颗灿烂的群星,光彩夺目。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位于波士顿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应肯尼迪家族之邀,建于1964-1979年),位于华盛顿的国家艺术画廊(建于1968-1978年),以及巴黎的罗浮宫金字塔(应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之邀,建于1980-1993年)。这些贝氏作品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性声誉,使之跻身于世界级大师的行列。

在贝聿铭先生的心目中,祖国始终占据着崇高的地位,1983年,贝聿铭先生在荣获国际建筑界的最高奖--Pritzker奖后捐出了十万美元,设立奖学金,资助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建筑学。他还亲自为中国大陆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和中国银行总行大厦。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笔者是音乐爱好者,也非常喜欢欣赏优美的建筑艺术,尤其仰慕贝聿铭先生和他的建筑设计。近十年来,我曾经有幸亲临实地,参观了贝先生设计的一些著名建筑,如:北京的香山饭店,巴黎的罗浮宫金字塔,华盛顿的国家艺术画廊,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塔楼,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纽约的贾维斯会议中心,达拉斯的麦尔逊交响乐中心,休斯顿的德州商业银行等。当我在这些艺术珍品前驻首立足时,一种做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从心头油然而升,身为中国人,无不为贝聿铭这个响亮的名字而骄傲!

贝聿铭先生今年已经八十七岁了,但仍雄心不已不断创新。他主持设计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在北京竣工后,他又在被自己称为“圣地”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承受“人生最重要的挑战”。贝聿铭说,他要把圆满的句号画在故乡的土地上。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