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辩证论治
2004-03-22 19:34:37
来源:星星生活

月经的产生是人体脏腑,气血,经络作用于胞宫的正常生理现象。月经的主要成份是血。血为脏腑所化生,通过经络的输送达到胞宫。痛经也称经行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行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腰冷,泛恶呕吐等症,这些病症随月经周期发作。痛经有原发性痛经及继发性痛经之分。

生殖器官无明显质性变的月经疼痛,被称为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质性变的月经疼痛,被称为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粘膜下肌瘤等引起的月经疼痛。本病的主要的病理机制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经行小腹疼痛并伴月经周期而发作。

中医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及疼痛的性质的不同,辨其寒,热,虚,实。按其临床表现分为四大类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肝肾亏损型。在临床辩证过程中也常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型。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中药汤剂治疗,体针疗法,耳针疗法,也可采用民间单方验方进行治疗。

除此以外患有痛经的妇女能做到坚持平时体育锻炼,保持每日大便通畅,适当节制性生活将有利痛经的治愈。

病案:陈某,女,28岁,已婚。初诊:2003年3月。1998年8月曾患有急性盆腔炎,因体质较差,病程迁延而致慢性盆腔炎,痛经。每逢经前,经期小腹疼痛坠胀,痛甚于胀,面色黄白,冷汗,月经量多伴有血块,血块排除后疼痛减轻,腰膝酸软,眩晕时作,舌苔辣,舌质暗淡,脉细涩。症属血虚肝肾不足之体,气滞血瘀胞宫。治拟调补肝肾,养血活血化瘀之法。

用法如下:1,当归9克 白芍15克 甘草9克 地黄12克 川穹9克 益母草15克 田七6克 香附9克 乌药6克 丹参15克 经前4-5天及经期以养血活血化瘀之法为主,以上方为汤剂服用。痛经症状出现间加用体针疗法:三阴交,关元俞,合谷,气海,小肠俞。留针30分钟。2,女贞子9克 当归9克 白芍15克 甘草9克 地黄12克 川穹9克 益母草15克 旱莲草12克 天麻9克 杜仲12克 川断12克 茯苓12克经期过后以调补肝肾养血为主兼活血化瘀之法,以上方调治两周。经一个月后,痛经明显好转,平时小腹坠胀,腰膝酸软,眩晕时作等症也减。继用前法巩固治疗两个月,得以痊愈。

中国传统医学暨养生技术中心 马坤范中医教授 电话:416-531-1033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