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座机残骸如何运回国内
2004-09-13 16:16:48
来源:星星生活

**收购残骸

1971年的“9・13”事件中,林彪等人葬身蒙古温都尔汗。当年座机残骸还躺在温都尔汗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窥视了,因当时现场被铁丝封锁,有意者也无可奈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警戒撤销,一个港商得到消息就出高价买走了部分残骸。

呼仑贝尔盟一边贸公司因工作需要经常去蒙古人民共和国洽谈贸易。1991年8月份,邬经理等一行5人第一次到达蒙古温都尔汗,这里属蒙古肯特省。这个敏感地名,使他想到了当年的“9・13”事件,他带着一种好奇心理,想去看看林彪座机残骸。当他向蒙古有关方面提出这个要求时,却被当地政府谢绝了。

后来,邬经理得知,随着蒙古国内形势变化,原先有人守护、并拉起铁丝网的坠机现场,变得渐渐无人管了,当地老百姓时不时进去掏、砸、折腾,将飞机残骸当废铝废铁卖掉。第二次他去温都尔汗市时,发现朋友家有一个发动机外壳,问起来,朋友告诉说,这就是林彪乘坐的那架飞机发动机的外壳。

邬经理感到,“9・13”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无论从民族血缘或地理历史看,还是从历史物证、历史文物看,这座机残骸都应该运回中国。他怀着一线希望询问是否还有剩余的飞机残骸,朋友告知,由于蒙古国内情况发生了许多变化,官方不再过问林彪飞机残骸一事。邬经理便以收集废钢废铁的名义,与朋友驱车去了坠机现场,下车后,他看到坠机现场茅草丛生,远远看去,什么也没有了。他踩着茅草向前走了很久,终于在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惊喜地发现了一些散落的残骸,紧接着发现了两大件,一件是发动机,一件是起落架,还有座位架和轮毂(属落地行走部件),以及一些飞机铝片。回到温都尔汗市后,他请了人帮助将这部分残骸装上卡车,还发动了当地20多个小学生,捡拾飞机碎片。这部分残骸达3吨多重,残骸上有清晰的飞机铭牌,每颗螺丝上也都有刻字。

**运送回国

装车的时候,他找了几个朋友,使用了吉尔130大卡车,并请附近牧民一起帮忙,才将飞机残骸装载好,起落架有一吨多重,是靠十多个人一起抬才装上车的。

他们穿越的中蒙边境哈比日戈口岸属季节性开放口岸,一次开关只15天,为了将残骸运回国内,邬经理等人冒着饥寒足足等待了10多天,才过了口岸。

为了运回这部分飞机残骸,他们驾车越过了茫茫雪原和大山,历时20天,行程逾千里。一路上,遭遇暴风雪,他们就蜷缩在车上,蒙古3月末4月初还是天寒地冻,从温都尔汗出来,汽车又坏了,吃喝都没有,濒临绝境。一筹莫展之际,幸而遇到了来往于中蒙之间的蒙古大卡车才算救了急。过肯特山脉的时候,正是下雪以后,这里没有公路,全是自然路,山路高低不平,车有几次差一点就倾翻了。路上一刮雪,10米以外什么也看不见,车只能行走在风雪迷茫之中,外面的气温降到零下20多度。那些天,他们的嘴唇全冻裂了。长途跋涉,司机患感冒开不动车了,但是这时若不过关,就要在边境等3个月,这样就更具风险了。为了赶时间,他们咬紧牙关硬挺着,邬经理接过方向盘替司机开车。

**筹备展览

这部分飞机残骸运回国内后,几年来一直处于与世隔绝状态。有一名姓黄的台商,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了邬经理,要邬经理将这部分残骸卖给他,并开价五六十万。邬经理不卖,台商继续在价格上松口,表示只要肯卖,价格好商量。邬经理将这部分残骸运回国内时,就没想到要卖钱,他意识到飞机残骸其意义不是钱所能比拟的,台商自然没有买成。

为了使这残骸今后有个着落,邬经理特地去请教了原中国航空博物馆馆长薛培森。这位老专家说:“这东西是国家非常珍贵的文物,不可等闲视之。二战期间,有一批美国战机轰炸日本东京以后,准备在中国领土降落,但未及降落便掉到海里,为了寻找打捞这批飞机,美国出了巨资,但结果也未打捞出多少。美国对普通战机尚且如此,我们对‘9・13’座机残骸更不能随意处置。保留其飞机残骸有特殊的意义,不要图一点钱往外卖。”薛馆长特意叮嘱邬经理,一定要保存好飞机残骸。

这位老专家为此还专程赴海拉尔,察看了残骸的各个部件,并确认为林彪座机残骸。

由邬经理带路,笔者来到了海拉尔市某处农家院落,现场察看了林彪座机部分残骸并拍了照,这里有较完整的起落架、轮毂、发动机内芯和外壳、扭曲的座位架和不少碎的飞机铝片,以及飞机上的各种零部件残片,如线圈、仪表盘等,还可以看到高温燃烧后化成铝疙瘩的飞机物件。大的物件很沉重,几个人也搬不动。邬经理告诉笔者,飞机上一个翅膀被某公司收买后,嫌占地方,便用履带式拖拉机压扁当破铝破铁卖了,这件事令人遗憾。

对于残骸展出一事,邬经理说首先在呼伦贝尔盟地区展出,地点放在离海拉尔市35公里处莫尔根河畔的金帐汗旅游部落,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为衬托,展览面积为200平方米,残骸分门别类展出,将制作256号三叉戟坠机模型及景况和有关文字图片说明,展览建筑结构为纯木制的古代少数民族建筑物。

欧阳薇孙/文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