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治疗
2005-04-26 14:04:25
来源:星星生活

痤疮,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中医古书称“肺风粉刺、面疱、酒刺”。是常见的一种由毛囊皮脂腺分泌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脂溢出过多,在面、背、胸部发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与瘢痕等损害,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女,大多数病人发育期后渐渐减轻、痊愈。

医学家曾统计青春期男女80%以上都曾有过或轻或重的痤疮,其中一半以上属于轻型,有少部分中度、重度病人如治疗不及时会形成凹陷性的疤痕(如桔皮脸)或凸起的瘢痕。严重者青春期过后仍不减轻,如40岁过后仍有多发活跃的暗疮皮疹,这类病人大多有家族遗传性。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痤疮,多发于青春期后的女性,多发年龄为30-40岁左右,此类暗疮或为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迟发性暗疮,或为化妆品使用不当引起的隐性痤疮(化妆品皮炎)。还有一种油性痤疮,是由于长期接触汽油、沥青类物品引起,可发于手背、肘臂、面部等暴露接触部位。

痤疮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或为自身血热内盛,或为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致肺胃积热,或属于气血淤滞或属于痰湿郁结,或属于冲任不调而致。痤疮在临床上按皮损种类大致分丘疹脓疱型痤疮(常见于初期较轻的患者)、人工皮炎型痤疮(除丘疹、脓疱外,伴指甲挤刮后的紫红瘢痕及色素沉着)、隐性痤疮、结节性痤疮、囊肿性痤疮、恶液质性痤疮、瘢痕疙瘩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上述类型痤疮除单纯的丘疹性或轻脓疱型痤疮不会留下疤痕外,其余类型痤疮如不及时治疗,均可留下或轻或重或为凹陷性小疤痕或为隆起性瘢痕的损害。本病治疗应内调外治配合方可见效。内治以中药辨证分型内调为主,外治则据不同类型采用中药外搽、中药熏洗、中药面膜、手法粉刺排出及红外线照射等,下面谈一谈中药分型内治。

(一)肺胃蕴热证:本型临床最常见,多发于青春期男女,证较轻,多发面及前额,重者伴发胸背部 ,皮疹散在分布,或红或不红,如小米大丘疹渐增多,或伴黑头粉刺,用手挤压可见白色粉渣样物,或伴发小脓疱,面部皮肤油腻。可有口渴感,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滑数。治宜:清泄肺胃蕴热

(二)气血淤滞证:见于久治不愈患者,面部暗疮色红或暗红,日久或多年不退,女性月经期加重,经后减轻,可伴月经不调,疼经,经血夹带血块等。男性则面色晦暗或紫红,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治宜:行气化瘀 清肺散热

(三)痰瘀结聚证:多发面颊及下颌,且反复发作,久不消退,逐渐成黄豆或蚕豆大肿物,日久几个小粉刺会红肿融合成一个大粉刺,形成凹凸不平的粉刺囊肿,部分粉渣流出遗留色素或疤痕。舌质淡,苔滑腻,脉濡或滑。治宜:活血祛瘀,化痰软坚散结

(四)冲任不调(内分泌失调)证:多见于30-40岁左右女性,或为多发口周下颌的红色丘疹,或为面部散发的隐性粉刺、暗瘀斑、脓疱疹,多面色晦暗无光泽,患者多有月经不调,或经期不准,或月经过多过少,或经色暗淡舌质淡暗或淡红,脉细。治宜:调和充任。

暗疮本是小病,一般人们会认为属于正常现象,不治也罢,但有不少重型暗疮可毁坏容貌,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临床上治疗暗疮除辩清证型中药内调外,外治也是很重要的,根据暗疮皮损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外治疗法,方法得当,疗效可谓立杆见影。对于青春期及有家族史的患者还应注意忌口,少食辛辣刺激、油腻、甜食,每日可用热水敷面,勿用指甲挤压粉刺。

详情请电:丁华大夫416-913-2336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