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首次访华内幕
2005-05-24 18:06:07
来源:星星生活

**毛主席提出要造原子弹

1954年国庆节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团来华祝贺中国国庆5周年。赫鲁晓夫是1953年上台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由苏共书记马林科夫接任部长会议主席。十天之后,马林科夫被解除中央书记的职务,实际上由赫鲁晓夫负责党中央的工作。9月,苏共召开中央全会,在会上,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第一书记。

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于1954年9月29日到达北京。代表团成员有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布尔加宁、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全苏工会主席什维尔尼克、文化部部长亚历山大罗夫、《真理报》总编辑谢皮洛夫、莫斯科市委书记福尔采娃、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建材部部长纳斯里金诺娃、苏共中央工作人员斯捷潘诺夫和大使尤金十人。亚历山大罗夫是文学家,谢皮洛夫是哲学家,这两个人是赫鲁晓夫在理论、宣传上的左右手。

10月2日,苏联政府代表团参加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10月3日开始与我国领导人会谈;10月12日会谈结束,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政府关于中苏关系和国际形势各项问题的联合宣言》及《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同时签署了七个文件:

(1)苏军从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1955年5月31日之前将该基地交由中国完全支配;(2)将1950年、1951年创办的四个中苏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自1955年1月1日起完全交给中国。这四个公司是在新疆境内开采有色及稀有和贵重金属的公司,在新疆境内开采和提炼石油的公司,在大连建造和修理轮船的公司和民航公司。在这些公司中的苏方股份用我国出口货物在数年内还清;(3)签订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4)中苏修建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铁路并组织联运的协定;(5)中苏蒙修建集宁到乌兰巴托铁路并组织联运的协定;(6)苏联为中国提供五亿二千万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7)帮助中国新建15个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的141项企业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这样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援建我国156项大型企业。

10月3日,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了中苏两国最高级会谈。中方参加会谈的有毛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及陈云、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李富春五位副总理。苏方有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和米高扬。我和费德林担任翻译,我负责俄译中,费德林负责中译俄。在会谈中,毛泽东首先发言。他说,今天我们可以谈谈,交流一下意见。一般地说,我们之间的问题或意见都是随时提出,随时解决,没有积累下什么问题。今天我们有这个极好的机会,再交换点意见。国际形势总的说来对我们是有利的。首先是各国人民积极地行动起来了,抬起头来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被煞下去了好多,不再像以前那样嚣张、盛气凌人、轻举妄动。实际上,他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赫鲁晓夫接着说,帝国主义却没有睡大觉,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动,在图谋不轨,想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诚然,他们的气焰的确没有以往那么嚣张,但他们确实还在活动着。

毛主席说,十根指头被切去了一两根,而且切去的是大拇指,手力毕竟不如从前了,大大削弱了,甚至是减去了一半的力量。总之,形势是好了,对我们是有利的。自然,我们在任何时候也不应放松自己的警惕性。我们现在有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应充分利用它。

苏方介绍说,他们的工作一般还比较顺利,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指标和进度。赫鲁晓夫主动问道: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

毛主席答道: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愣住了,因为他不曾考虑过这个问题,思想毫无准备。他稍停了一下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了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它。须知那东西既费钱费力,又不能吃,不能用,生产出来后还得储存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我们的想法是,目前你们不必搞这些东西,还是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的福利。

毛主席说:我们之间在对外方面和国际活动中,多进行磋商,协调步调,一致对外;在对内方面和生产建设上,则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这不很好么!

赫鲁晓夫等苏方客人听后喜形于色,很是满意。会谈中,服务员端上了湖南腊肉、松烟熏制的火腿、烤面包和茶水等。客人们觉得这些食品的味道既非常独特,又十分鲜美,不一会儿便将它们一扫而光。宾主双方就这样愉快而满意地度过了一个上午。

会谈结束时,毛主席问道:你们是否准备到我国某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去看看?赫鲁晓夫答道:一定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这里的一切对我们都是生疏的、新鲜的。我们想去的地方很多,但看来只能在沿海的南北方走走。

毛主席高兴地说:那你们就到各地去走走看看,随你们的便,愿意去哪都可以,就像在你们自己家里一样。我们也不准备做什么特殊安排。我喜欢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去活动,不喜欢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毛主席决定对赫鲁晓夫的参观游览不做规定和安排,由他随意与我方干部往来。

**赫鲁晓夫误解周总理好意

在中苏友谊的高潮时期,双方也发生过一些小小的误会和不愉快的事情。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是苏联首次派出最高级领导人到中国访问,周总理对他们备加照顾。一天,周总理到万寿路的宾馆拜访赫鲁晓夫。在谈到赫鲁晓夫一行的活动安排时,周总理征询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并通知他们我国政府将举行一个大型宴会欢迎苏联代表团。接着,总理对赫鲁晓夫说:为了帮助解决代表团在各项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和便于同我国各有关方面的接洽,打算派师哲住在你们这里或常来同你们联系。

但是,赫鲁晓夫听了周总理的话后,像挨了原子弹轰击一般,以为要打入他们的圈子,立刻满头大汗,涨红了脸说:“我们代表团一切都方便,一切都能得到满足,不需要他(师哲)住在这里!”赫鲁晓夫斩钉截铁、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周总理的善意安排和关怀。

总理也觉得很突然,出乎意料之外。接下来的局面有些尴尬,交谈冷场了。后来,总理只是向赫鲁晓夫介绍了一下我方安排的活动和招待计划后就离开了。

10月12日,苏联代表团在苏联展览馆(即北京展览馆)举行答谢宴会。这次宴会经他们精心安排,具有相当的规模。宴会前,周总理前去万寿路宾馆拜会赫鲁晓夫,告诉他我方主要领导人,包括毛主席,都将出席他们的招待会。周总理还向他谈了到东北等地参观游览的安排事宜,并征询了他的意见。

离开赫鲁晓夫的寓所后,总理驱车直奔展览馆宴会厅。

我们走进大厅,还未来得及浏览,赫鲁晓夫和毛主席的汽车就几乎同时到了。他们在正厅中握手、寒暄,并交谈起来。当毛主席从门厅进入宴会厅时,迎面走来了福尔采娃、谢皮洛夫、亚历山大罗夫。他们向毛主席问好,然后要求同毛主席合影,毛主席欣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米高扬与上海青年跳舞

赫鲁晓夫一行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谈后,在工作人员准备文件的空当,到华中、华东、华南各大城市参观游览。随团来华的中文翻译费德林不愿陪同前往,我将这个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并谈了我的想法:我国的许多地方还没有接待外宾的丰富经验,没有人陪同是否有些不妥?于是我自告奋勇,担任他们的翻译。赫鲁晓夫一行坐火车从北京出发,同时,天空上有六架专机可供赫鲁晓夫随时调遣。他们乘坐的专列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停车和开车的时间、地点均由赫鲁晓夫决定。中央派铁道部副部长武竞天随车同行,公安部副部长汪金祥负责保卫工作。

火车在晨曦中驶入济南站。赫鲁晓夫本不打算在济南停留,但见济南是个大站,因而心血来潮,要求临时下车休息。我对他说,由于事先没有通知市委的同志,我们是不是就不进城了。赫鲁晓夫一下车就大发议论,对汪金祥说:你们的保卫工作做到家了,比我们的还好。车站上连一个闲人都没有,就连卖小吃的工人也看不见。汪金祥解释说:我们并没有做这样的安排。这是因为时间还早,大家都还没有上班。

赫鲁晓夫不相信,认为我们是有意封锁消息。他们在车站上这边走那边看,转了两个多小时。布尔加宁看到专车的押车员,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红黑的脸蛋,圆圆的脸盘,显得十分可爱,便爱怜地抚摸了一下姑娘的脸,把姑娘吓得脸都变白了。我急忙走过去对布尔加宁说:“不要这样。”布尔加宁不高兴了,说:“她比我的孙女还小。”我忙解释说:“在中国,就是小孙女也不能这样,况且你并不认识她。”

苏联代表团到达上海后,赫鲁晓夫一行便到市区观光。他们遛马路、吃馄饨、进商店、逛公园。上海的青年人一看见他们就自动围上来欢迎他们。苏联客人们,特别是米高扬,极力想和群众接触,他和上海的青年们在马路上跳起舞来,将热烈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苏联客人游览黄浦江。赫鲁晓夫问:“这里的水有多深?”答:“水深30米。”赫鲁晓夫一听,便毛骨悚然,要求返航。我和上海市副市长潘汉年都劝他到吴淞口看看,他执意不肯。主随客便,只好返航。赫鲁晓夫一行还参观了上海的百老汇(今锦江饭店)。百老汇有20层楼,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之一。在大楼的顶层有苏联帮助建造、安装的雷达,赫鲁晓夫站在雷达旁边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代表团其他人都不大讲话,因为赫鲁晓夫为人粗鲁,讲话随便,谁都估计不到他见景生情会讲些什么。

在杭州,当地的同志以为苏联客人们至少会住上一天,于是为他们准备好了下榻的地方,而赫鲁晓夫的计划是绕西湖转一圈就走。在他们参观到“三潭印月”时,杭州的同志才知道他们并不打算留宿,于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礼品送给他们,其中有石刻等艺术品。他们计划稍事休息就起飞,但杭州的同志已准备好了午饭。赫鲁晓夫说:不吃饭了。我劝道:你要尊重主人嘛!他同意了。入座后,我向大家介绍用西湖的鱼烧制的鱼汤,它味道鲜美,味浓而不腻。赫鲁晓夫尝后大加赞赏,其他几位客人也喝了一碗又一碗(碗很小),非常满意。

苏联代表团到达广州时,陶铸在广州迎接赫鲁晓夫。他认为我会随赫鲁晓夫同机到达,因而没有带翻译。因语言不通,他们相见后比比划划,像哑巴打手势一样,最后只能相顾而笑,急得赫鲁晓夫坐立不安。我们从后一架飞机一下来,赫鲁晓夫就过来拉住我说,快救救我们吧!苏联客人们下榻在沙面小岛上,环境幽静,风景优美。

赫鲁晓夫第一次到我国南方,椰子、杨桃等他都是第一次见到、第一次吃。陶铸教他们怎样吃,他们兴高采烈地一一品尝,乐不可支。陶铸还请他们吃龙虎斗、龙凤斗,这些都是广州的名菜。龙虎斗是用蛇肉和猫(即果子狸)肉做的菜,龙凤斗是蛇肉加上鸡肉做的菜。他们听了陶铸的介绍,知道这两种菜中都有蛇肉,吓得不敢动筷子,福尔采娃和纳斯里金诺娃两位女宾竟吓得哭了起来,只有谢皮洛夫、亚历山大罗夫吃了一点。苏联人是从来不吃蛇肉的。他们既不知道蛇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类,更不知道只要把毒牙、毒腺取出来,蛇肉就可做成美味佳肴。

在广州郊区,赫鲁晓夫十分仔细地参观了橡胶园,详细询问了这项生产的发展情况和前途,并同当地的干部就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橡胶生产状况进行了交谈。

赫鲁晓夫一行是从广州经汉口返回北京的。在武汉,邓子恢接待了他们。中央指示邓子恢,对苏联代表团的活动不要特别组织,让他们自由活动。邓子恢同我商量怎样向代表团转达这个意思。我说:很简单,就对他们说,你们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想到哪里去,打一声招呼,我们派车接送,组织人陪同。

赫鲁晓夫在武汉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到江岸看长江。那年,武汉地区发生了洪灾,长江的水漫过江堤进了城。10月,洪水虽然退了,但市区街道上防洪用的沙袋墙随处可见。赫鲁晓夫见长江水势凶猛,就未坐船到武昌去,只听老工人介绍了“二・七”大罢工的情况后就启程回北京了。

在旅途中,赫鲁晓夫曾谈到他想邀请中国参加东欧经互会组织,说这是沟通欧亚经济合作,互相协助、互相配合、互相发展和加速经济繁荣的渠道之一。不知道毛泽东有什么看法,有机会很想同他交换一下意见。我一回到北京,就把上述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主席听后马上回答说:他这个想法不实际。他们同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大,困难很多,如果稀里糊涂挂上钩,将来的麻烦会不堪设想。

**旅顺基地吃闭门羹

过了两天,赫鲁晓夫会见毛主席时,正式提出了他的那个想法。毛主席不容置疑地回答说:没有这个必要。

10月13日上午,赫鲁晓夫一行离开北京回国。途经我国东北时,他们进行了参观访问。访问的第一站是旅顺。在那里,赫鲁晓夫一行首先视察并看望了驻旅顺的苏军部队。我们把赫鲁晓夫等人送到了旅顺口苏联海军基地,我对汪金祥说:他们到家了,咱们走吧。我们回到了大连,吃完晚饭后正在街上散步,忽见赫鲁晓夫一行的车队开了过来。我们马上为他们安排好了食宿。原来,他们到了海军基地后,很长时间找不到人接待他们。赫鲁晓夫怒容满面,不得不回到大连找中国主人。

第二天,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才专程赶到,陪同代表团观看苏联海军的海岸炮射击演习,参观海防炮位等。在这里,赫鲁晓夫发现他们的驻军纪律松弛、军容涣散,认为库兹涅佐夫对他不尊重。这也是他后来将库兹涅佐夫撤职的原因之一。随后,苏联政府代表团在鞍山、长春、哈尔滨等地参观访问,10月16日乘专车从哈尔滨回国。

赫鲁晓夫行进在中长铁路线上时,看到东北沃野千里,土地十分肥沃,未开垦的处女地也很广阔,于是再次肯定了他南行时在飞机上与布尔加宁谈过的打算,即10月12日他在北京宣布的赠送给中国建立一个大型谷物农场所需的全套机器和装备。他之所以热心地帮助我们在东北大规模发展农业,其战略意图和根本目的是,要我们把整个东北变成粮仓,而他们把苏联的远东地区建成工业基地,然后互通有无的进行物资交换。

赫鲁晓夫从小生活窘迫,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较低,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也很低。他的言谈举止常常流露出粗鲁野蛮、莽撞无礼。他头脑混乱、思路不清,只凭主观臆想,而没有政策、策略观点,行事只凭感情冲动,而又诡计多端。他常常一边说又一边否定自己,信口开河。

1964年赫鲁晓夫终于下台了。我不想对赫鲁晓夫一生的功过进行评价,这是历史学家的事。但赫鲁晓夫不讲原则,不动脑子,不深入思考问题,因而和他打交道要比和原则性强的莫洛托夫容易得多。我曾向毛主席谈过。对我的话,毛主席既没有反驳,也没有肯定,他只是这样讲:“他们(指苏联)安定下来了,我们的事就好办了。”这话含蓄而意味深长。

(本文选自《师哲口述:中苏关系见证录》,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师哲口述,李海文整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