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
2005-08-03 22:20:08
来源:星星生活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07/1122624607.jpg
山东・潍坊 1989年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50/1122623250.jpg
79岁的王溥氏打拳舞剑样样精通 2002年

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52/1122625852.jpg
赵吉英老人常对人讲,她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子孙后代

不管千百年来缠足习俗怎样残忍与蛮横,在今天的年轻一代看来,都已变得荒诞不经,甚至难以置信!曾经遍及天下的小脚,已然寥落无几。摄影师李楠历经24年时间,足迹遍及山东、云南、北京、陕西、山西等众多省份和地区,将镜头对准行将消亡的最后一代小脚女人的生活,记录下这漫长而苦难的缠足史的最后几页……

**缠足,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缠足正随着它的最后一代实践者的减少走向消亡。缠足现象始于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娘用布帛缠脚,使其呈“新月”状,穿着素袜,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进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

过去的女孩-般在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其方法是用长布条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指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成“笋”形的“三寸金莲”。其惨其痛,可想而知,这样做一般大都是在长辈的逼迫下进行的。母亲或祖母不顾孩子的眼泪与喊叫,以尽到她们的责任,并以此保证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

这种人为的伤残行为之所以能广为流行,是因为它以人工的方式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美”。在五代之前,即有诗文称赞女性小脚之美,五代之后缠过的小脚更是被誉为“金莲”、“香钩”、“步步生莲花”等等。文人们甚至总结出了小脚的“四美”(形、质、姿、神)、“三美”(肥、软、秀)。到清朝。缠足之风大盛,汉族女子没有不缠足的。

这种审美心理事实上包含了浓厚的性意识,清朝文人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甚至公然声称,缠足的最高目的是为了满足男人的性欲。由于小脚“香艳欲绝”。玩弄起来足以使人“魂销千古”,他竟将小脚的玩法归纳出了48种之多。如:闻、吸、舔、咬、搔、脱、捏、推等。可以说,在古代小脚是女人除阴部、乳房外的第三“性器官”。

在古典名著《金瓶梅》中就有“罗袜一弯,金莲三寸,是砌坑时破土的锹锄”之类的说法。甚至穿在小脚上的绣鞋也被赋予了性的内涵。清朝时,一位中国留学生被日本海关官员要求解释为什么携带一些小巧的编织绣鞋,这位学生有点害羞地说他希望在他空闲时间能欣赏到他爱人的“脚”。

除此以外,缠足似乎还有另一个目的。由于脚小不便于行走,让女人缠了足就可以防止“红杏出墙”。如同古代埃及的男人不给妻子鞋穿;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为女人制作了贞操带。而实际上,在贫穷落后的中国,除了少数的富裕人家女子外,大多数小脚女人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她们付出的艰辛,要远远超过一个天足的女人。

缠足作为一种习俗,也造成了另外一些习俗的形成,如古时候山西大同的赛脚会,就是女人们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小脚,以博得好评为荣。

缠足,在历史上也曾被禁止过。清康熙帝曾明令禁止,太平天国也曾颁布过类似法令。直到清末,海禁大开,在外来的文化和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呼吁声中,缠足的风气才非常缓慢地走向灭亡。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乡村缠足才逐渐被废除。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有一双被称为“解放脚”或“半裹脚”的妇女,而那些真正的“三寸金莲”已越来越少见了。

缠足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它的消亡,显示了妇女的解放和地位的提高,也标志了中国已从传统走向现代。

**跨世纪的缠足女人赵吉英

赵吉英老人生活在山东省滨州市杜店镇的一个不太富裕的村子,叫娘娘庙韩家。村里的每个人都为生活在这个村子而感到骄傲,原来这个村子的来历还有一段特别的历史:相传汉代大将韩信在此立村,村子被命名为“韩家村”;等到唐朝时,又在这里建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娘娘庙,村子便日益发展壮大起来。而村名“娘娘庙韩家”也恰是因此而来。自建村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时间,村民们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民风单纯古朴。

据县志记载:滨州女子从六七岁时就开始缠足,如不堪其苦,进行抗拒,就会遭到长辈的毒打和邻里的嘲骂。由于社会风气如此封建,有的女子因此而轻生。辛亥革命后,政府明令剪辫放足,但滨州地区较为偏远,因此收效不大。

30年代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不再强为年幼的女子缠足。后来,滨县、蒲台的国民党政府又成立了“放足劝导委员会”,组织女职员下乡查足,宣传放足。然而,缠足的陋习仍没有被根除,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此俗始绝。

如今在娘娘庙韩家,年过5旬的小脚女人就有20多个,这其中年纪最大的百岁老人赵吉英就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小脚女人,她就是迈着这样一双小脚走过了近百年的漫漫人生路――从缠足风气盛行的封建社会到宣扬科学文明的现代社会,经受了种种磨难的赵吉英,走过了一个世纪,赵吉英和她的这些缠过足的姐妹也成为了中国的最后一代小脚女人。

虽然50多年前赵吉英的老伴就已经去世,赵吉英一直寡居至今,但村子里的人都说赵吉英福气大。村里人这么说一是因为赵吉英的长寿,二是因为她昔日的勤劳换来了今天人丁兴旺的家庭。娘娘庙韩家现有村民100户,440口人,耕地650亩,光赵吉英一家就有60余口人,是娘娘庙韩家最大的一户,赵吉英也成为了这个五世同堂的家庭的一家之主。

赵吉英生于1894年,4岁时母亲去世,6岁时父亲也去世,她从此成了孤儿,跟奶奶一起生活。赵吉英7岁时,争强好胜的她硬是给自己缠出了一双像模像样的“三寸金莲”。那时候,女人甭管长得丑俊,脚小就是好女人,“十分人才九分脚”。赵吉英说:“缠足的那份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骨头缠断了,肉也烂了,还要压上砖,一年都不能走路……”可想而知,自幼失去了父母的赵吉英当年是用何等的毅力为自己缠出了一双让村里人都羡慕的小脚。

赵吉英17岁时出嫁,嫁给了比自己小两岁的侯来昌,生有两男一女。丈夫除了和赵吉英忙活那三亩薄地外,还要独自去窑厂出点苦力。韩家村地势洼,只要下大雨就涝,十年有九年没有好收成,亩产300斤的玉米地就算得上好地。赵吉英夫妇俩日子总过得紧紧巴巴的,常常是用野菜粥度日。

赵吉英的丈夫侯来昌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人,只要有求于他,他没有不帮的。虽然夫妇俩的日子一直过得不富裕,但赵吉英和丈夫恩恩爱爱,从不拌嘴吵架。侯来昌50岁时患了“对口疮”,那时当地没有医院,村民们便帮他用土方――黄裱纸熏治,结果这土方非但没治好侯来昌的病,还使得病毒扩散,侯来昌的病情迅速恶化……赵吉英为了给丈夫驱灾,到北城城墙滚下来,据说这样可以为病人驱走病魔。

丈夫去世后,家庭的重担也就全都压到了赵吉英一个人的肩上。她白天担水、下地干活,晚上还要织布纺线。赵吉英每隔三天就要跨过黄河,靠一双小脚赶20多里路到河南岸赶赵店大集。赵吉英在集上买来线,回家织成布,再到集上把布卖掉。每次赶集时,天还没亮赵吉英就已经出了门。她为了省钱,自己带足了干粮,不在外面吃饭,下午3点多赶回家来。据赵吉英老人说,每次赶集,她能织两块布,每块布长三丈,卖一次布除再买线外,能换回几十斤粮食供养全家。

赵吉英按照传统的观念带领着一个大家庭生活,村里数赵吉英家人最多。赵吉英每天都用10印(直径1.1米)的大锅蒸馒头,一天一锅,20多斤杂面(高粱、谷子、大豆),但仍不够全家人吃的,常常还要再下两锅面条。村里人常说这家10个妯娌能过得好,挺不容易。平日里,赵吉英和媳妇们相处得很好,从没拌过嘴。

村里人都说,赵吉英是个好当家的。赵吉英的想法是,不管她自己有多累,都要把大家庭的这把“火”留住。过去分家就是分“火”(灶),一个大家庭没有什么财产,全家人忙活都是为了自己那一张嘴。赵吉英开始不主张分家,认为家庭中有过得好的,有过得不好的,大家在一块可相互帮帮。

1981年,赵吉英这一个大家庭还是分了家。分家时,每人分了6斤麦子,赵吉英为了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还把家里仅有的几件家具也都分了,有的拿了桌子,有的拿了椅子,有的拿了凳子……那时赵吉英对全家人说:“我年龄大了,影响你们过日子啦,人多我实在管不过来,分开对你们都好。”

就这样,一个已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分开了。为此,赵吉英难过了很长时间,哭了很多回。后来,赵吉英看着每个小家庭都过得挺好,她才放了心。

赵吉英曾为村子里的很多产妇接过生,72岁的村民毕秀莲一家三代都是由她接生的,许多难产的母子都在她的手中获得新生。赵吉英给村里产妇接生时从来不嫌脏、不忌贫,不管天气如何恶劣,她都随叫随到,并且从不要人家的东西,赵吉英在村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了。

解放后,赵吉英作为村里的接生人员,到县里接受了政府的专门培训,还发了接生证。这项工作她一直干到80岁。后来村里有了赤脚医生,再后来去医院也方便了,接生孩子的事也就少了。赵吉英90岁时还给孙女接生,当时是顺产。她说,岁数大了,如果不是顺产我也接不成了。

赵吉英是个闲不住的人,100岁时还看场院,她80岁时还在镇里组织的掰棒子的比赛中获过奖。赵吉英还特别能接受新鲜事物,1955年上级号召种新品种棉花,她就领着孩子们种,结果收成很好,第二年全村很多人都种开了这个新品种。

赵吉英60岁的时候去过青岛,去看大孙子,一呆就是半月,天天去看大海,去看洋鬼子盖的洋房,村子里的人都羡慕赵吉英有福、有见识。

1996年春节前夕,终生无疾的赵吉英老人突然患了大病,昏迷不醒。大家都认为赵吉英老人已经走到了她人生的尽头,都赶来看望她老人家,儿女们则在病床前守候着她。

阴历大年初一的清晨,病了十几天的赵吉英突然好了一些,她看着全村老少都像往年一样给她拜年,她很是高兴。两个小时后,赵吉英老人再次昏迷了过去,而她这次没有再醒来,她静静地离开了人间,无疾而终,享年102岁。火化后,她将与50年前去世的老伴合葬在一起。

赵吉英老人那双伴随着她走过清王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三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小脚,为自己一百零二年的生命历史划上了句号。

(节选自《绝世金莲》,作者:李楠,花山文艺出版社)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