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这样的“乞讨者”?
2005-09-20 21:45:4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读者Eren Jun来稿)听说在美国乞讨是需要“执照”的,在加拿大我不甚了解,但我和先生却“遭遇”过另类的“乞讨者”:他(们)是西人无业游民,专找华人下手(华人乐善好施的美名全球闻名)。但他(们)不是真正地乞讨,而是编造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1、圣诞节快到了,我刚刚到这个城市举目无亲,你能不能给我一两块钱买个面包?
2、我的汽车突然没有油了,你能不能给我几块钱加油?
3、请问你有5毛3分吗?(或请问你有4毛7分吗?)――多见于十来岁的少年,说得有整有零, 一脸的真诚无邪。

先说第三种情况,我先生一天在Mall里碰到二次。第一次先生是上当给钱,少年谢过走人;第二次先生是气愤,少年见诡计被识破,却也“见多识广”,坦然走之。

先生晚上回家气愤地给我讲述听他的“经历”,也让我长了见识,提高了警惕。果然一次在公共汽车站等车时,走来一少年:“请问你有5毛3分吗?”“NO!”我在他“分”字余音未了时冲口而出一个坚决的NO,同时一脸的戒备与不屑。那少年也是“行过江湖”,脸不红心不跳走人。

第一、二种情况多见于成年西人,应对时比少年人要复杂。

我和先生刚落地时是冬天,由于人地生疏,被一西人骗子以“圣诞节”的巧名骗去二块,对方连声地感谢,外加“圣诞快乐”,让人不由得“自觉高尚”。

第二次是在Sheppard/Midland附近的一个华人餐馆外,被一西人骗子“Sir! Sir!”地叫停,那人企图以“加油”的名义骗钱。我们不予理睬,他便恶狠狠地谩骂起来:“你们中国人很坏,我们加拿大帮助了中国人很多,你们却不愿意帮助我们加拿大……”后来先生告诉我,他上次和朋友来吃饭时也碰到过这个骗子,朋友说这个骗子是“常驻”这一带的行骗专业户。

没想到昨天先生到红宝石取报纸时,又“遭遇”了这个游弋的骗子。那人还是一套“加油”的说辞(一点儿新意也没有),在先生坚决的“NO!”之后,终于原形毕露,又开始谩骂中国人。先生的英文可不再似几年前的磕磕巴巴,一句流利的“What did you say!!!”(你说什么!!!),外加正义凛然的眼神,高大威猛的身形,终于吓退了骗子,也给未受骗但受气的华人争了一口气。

我想:先生的回击固然很“解气”,但未免有“攻击”的味道,而且不适合我这样“不够高大”的人。于是我为自己准备了一套应对答案:“I have seen you so many times, you are the shame of Canada!”(我见过你好多次了,你给加拿大抹黑!)――有理、有力、有节,且人人适用,又适合加拿大的文化。有理也让人,而不是太咄咄逼人。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