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阎锡山和他的“太原五百完人”(上)
2005-11-29 23:24:22
来源:星星生活

(图1:1928年,国民革命军的三大巨头(左至右)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图2:阎锡山管理山西期间的手令石碑,上书:“督军兼省长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的手续非除了他不可;图3: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同阎锡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接办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图为牺盟总会工作人员在山西太原晋祠的合影;图4:抗战期间的太原会战(1937年下半年),阎锡山前线劳军)

信誓旦旦要与太原共存亡的阎锡山为什么要逃离太原,王靖国为什么要拒绝女儿的劝诫,为什么阎锡山说被(解放军)俘过的人象失过节的女人,远在上海的阎锡山为什么在最后关头允许太原守军投降,曾被台湾方面编入课本的 “太原五百完人”是怎样一回事,残留侵华日军和美国飞虎队为什么要帮助阎锡山守卫太原……

■ 张珉

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中,阎锡山绝对是最值得研究与回味的人物之一,他复杂的个人奋斗史和自成一体的思想历来就褒贬不一,他的联共与反共更是饱受各方争议。最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生前与死后却因为与共产党的合作历史而倍受国民党方面的批评。

**阎锡山空运棺材欲固守太原

太原战役开始后,阎锡山可谓事无具细事必躬亲,亲自制定颁布保卫太原的“十二条行动纲领”和“十二种方向”,指导编写碉堡战法,要以所谓强大火力的火海压制共产党的“人海战术”。太原防御体系所有的碉堡位置,阎锡山均要一一过目,亲自研究决定。

1948年底,阎锡山派遣杨爱源、王怀明到北平请求增援。北平一些有故旧关系的山西籍军政人员劝阎锡山离开太原或走政治解决的道路,均遭拒绝,阎锡山表示自己“要做历史上的人物”。阎锡山还让北平办事处为他空运棺材板,表达以身殉城的决心,并把继母送出太原,说是怕继母在最艰难的时候出来动摇他,影响他固守的决心。

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之后,阎锡山昼夜不安,密切关注局势发展。举棋不定的傅作义打来电报寻求对策,阎锡山回电说:“我们今日只有谋重事之所当为,尽重力之所能为”。阎锡山还吹嘘说,只要他到北平向围城的解放军讲一席话,解放军就都是他的人了。解放军攻克天津,活捉陈长捷后,阎锡山让他在北平的代表转告傅作义,“事到危难宜坚决,遗憾全由俯就成”。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他在第二天拍电报向阎锡山表白自己的苦衷和矛盾心情。阎锡山一方面召集高干和基干开会,要他们“成功成仁”,“不走北平道路”,并骂傅作义“毫无人格”,“出卖了北平人民”,一方面又在回电中建议傅作义牢牢控制军队,如若不能就设法逃到太原。阎锡山在北平的一些旧部也在电报希望求得他的同情,阎锡山回电报说:“到你们知道是受骗的时候,你们还要来找我。”

北平的和平解放对阎锡山是一个沉重打击,他从此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物资补给基地,驻北平山西兵站办事处的军需用品全部失陷。山西不少军政人员的家属也都在北平,军心、人心为之动摇,在阎锡山的上层干部中引起震动。北平解放不久,蒋介石表示太原从大局上看绝难长久支持,建议他和军政干部们乘飞机撤往西安,军队由胡宗南派兵接应突围西渡,但这一建议被阎锡山拒绝,他仍然坚持固守孤城。

面对渺茫的前途,刚愎自用的阎锡山说:“南京没办法咱有办法,一线光明在太原。”阎锡山还提出所谓的“以城复省,以省复国”,命令歌剧队大演战国时田单指挥火牛阵以城复国的故事来振作士气。

在日益孤立的情况下,阎锡山的一些部下和朋友都劝他离开太原,阎锡山均表示自己要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誓死不离太原。阎锡山还在他的办公室里贴了一幅横披,上写:“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革命。”

阎锡山还说:“昔日田横五百壮士,壮烈牺牲,我们有五百基干,要誓死保卫太原。不成功,便成仁。”他向一名德国医生咨询时,听说纳粹军官在牙齿中暗藏氰化钾毒丸,咬破后可以当即毙命,于是让川至制药厂试制。由于技术问题难以解决,最后配制出五百瓶毒药,阎锡山将它们摆到自己面前让美国记者拍照,并把照片送给司徒雷登和陈纳德等人。

阎锡山身上有着浓厚的商人气息,山西的土财主舍命不舍财,阎锡山与他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的根据地太原共存亡的决心绝对是他的真情表露,为了保卫太原,一向精打细算的他可以不惜血本,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阎锡山为什么要逃离太原

在此期间,阎锡山曾两次飞赴南京请求援助,并在太原向部下解释了他在南京大闹总统府的事情,当时阎锡山要求代总统李宗仁解决太原守军的武器粮食,否则自己回去也没有用,在总统府自杀就是了。阎锡山的坚持终于促使李宗仁答应给予太原以支援,从湖南、四川空运大米。阎锡山还说,傅作义投降后,共产党把他放在内蒙的一个枯井里,坐井观天,解放军叫投降纯粹是骗人,投降了就会象傅作义一样。

3月28日,国民党谋求“划江而治”的和平谈判即将开始,李宗仁致电阎锡山要求他前往南京商定有关山西的条件。次日下午二时,阎锡山召开要员会议,宣布了李宗仁的电文,表示“也许三天五天,也许十天八天,等和平商谈有了结果,我就回来。”随后,阎锡山乘车从河西红沟机场飞往南京,与他在山西的统治中心太原古城最后决别,赴机场送行的只有梁敦厚(化之)和五妹子阎慧卿。

阎锡山到南京后,与李宗仁商讨国共和谈问题。4月11日,阎锡山飞赴奉化面见蒋介石,二人长谈一夜。阎锡山表示太原战事紧急,拟速返并,蒋介石劝他说:太原虽重要,乃国家之一隅,有国家始能有太原,应以国家为重,留在南京参加主持大计。第二天,阎锡山又匆匆飞回南京参加李宗仁主持的“和战会谈”。

声言很快就要回来的阎锡山再也没有回到太原,大陆的有关著作普遍认为,他的离开是蓄谋已久的临阵脱逃,他所有死守太原的誓言与决心只不过是愚弄部属为他卖命的手段。阎锡山离去时没有带走他的堂妹阎慧卿,人们认为这是阎锡山玩弄的又一欺骗手段,以造成他还要回到太原的假象来稳定军心。

关于阎锡山没有回到太原的原因,也有着不同的说法。东山争夺战结束之后,解放军的炮火已经能够控制太原的各个机场,飞机从此很少降落,运送物资主要依靠空投。四野炮一师抵达太原后,从四月初开始用高射炮封锁太原上空,飞机无法降落,空投时也不敢低空飞行。

残留日军军官城野宏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阎锡山曾在四月初飞回太原并在上空盘旋了一个小时,但因为炮火封锁无法着陆而返回南京。《山西文史资料》第60辑《阎锡山离晋始末》一文中说,当时各航空公司均不愿冒着炮火在太原着陆,阎锡山希望好友博瑞智想办法帮助他回到太原,博瑞智以民航队不愿牺牲一架飞机为辞婉拒,阎锡山提出购买一架飞机,博瑞智又说不愿因降落而牺牲一位飞行员,时年65岁的阎锡山于是又提出以降落伞空降太原。

不久,太原阎军拍来电报说,机场全部被毁,飞机已无法降落,阎锡山于是放弃了回太原的计划。阎锡山后来在回电中说:因事被阻,不能与大家共同保卫太原,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由于两军前沿阵地的严密封锁,太原前线的解放军是在得到中央军委的通报之后,才知道阎锡山已经逃离太原。据城野宏记述,毛泽东曾经指示,阎锡山在南京期间,不要夺取飞机场,阎在太原,还有和平解决的希望,若阎不在太原,负责留守的孙楚等人恐怕直到最后也不会投降,那只有增加牺牲。毛泽东的这则指示无法得到证实,一般常识的看法是,如果阎锡山留在太原,只会顽抗到底,只有毛泽东这样具有政治眼光而且深谙历史的政治家才能做出如此与常理截然相反的判断。

**最后关头阎锡山允许太原守军投降

把正义与非正义这个由历史学家们来确定的问题放在一边不说,身陷绝境的孤军究竟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政治信仰、保持军人的气节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还是应该以普通士兵与无辜百姓的宝贵生命为重而寻求和平,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长春的郑洞国和北平的傅作义,他们的故事为后人留下了多少话题。远在上海遥控的阎锡山最终向太原守军下达了投降的指示,时间是解放军总攻前夕的4月23日。但目前从一些亲身经历者撰写的文史资料来看,关于投降的电报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阎锡山在4月23日中午拍来电报说:“五人小组:太原守城事,如果军事没有把握,可以政治解决。”这也就是说,允许投降。当时阎锡山的电报均由梁化之亲译,24日上午九时许,梁化之自杀之后,这封电报才由梁化之副官的妻子发现并交给吴绍之,吴绍之为此慨叹道:“就因拖延了这么几个钟头,竟把和平解放变成了投降。”

另一种说法是,阎锡山在4月23日午夜,以留沪基干会的名义发来电报:“万一不能支持,可降;唯靖国、化之两人生命难保。”高干们传阅电报后,无人表示意见。谁都知道,太原的守或降,主要取决于梁化之与王靖国,孙楚私下里说,老汉表面说是可以投降,但其实还是想让我们死守到底。

这两封电报可能都确实存在,所不同的只是梁化之是否隐瞒了其中一封而已。后一封电报更是充分体现了阎锡山的个性,首先,太原孤军的顽抗已经是无谓的牺牲,他不能不对依然为他血战的将士们有所表示,允许他们投降以保全生命,但他自己又不愿担负下达投降命令的名声,因而电报用的是留沪基干会的名义;从内心上讲,阎锡山依然希望太原杀身成仁,完成他心目中的涅,所以他又寄希望于王靖国与梁化之,让他们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顽抗到底。

阎锡山善于拉拢和控制部下,尽管由于他的多疑和在用人上过于浓重的乡土意识,致使名将孔庚、商震、徐永昌、傅作义、陈长捷等人先后脱离晋军,但他对部下控制之严密、部下对他之忠诚都是其它军阀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尽管他下达了允许投降的命令,但为他效命的梁化之、王靖国一直顽抗到解放军攻入绥靖公署。

(待续)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