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新旺角歌声透玄机
2006-03-20 22:01:1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 作者:有也可)香港有个旺角,名气很大。多伦多东北面的万锦市,也有一个名为新旺角的广场。它没有位于它南面4公里的太古金王朝出名,不能像太古那样号称北美最大的唐人街。但它在万锦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华人中,却是响当当地。

旺角是一个小购物中心(mall)和若干商铺(plaza)半包围的广场。据说它是由香港同胞投资兴建的。“新旺角广场”之名,就是直接从香港移植过来的。

我从2000年起,成为这里的常客。家里餐桌上的东西,大部分在这里购买。看医生,也固定在这里。我在这里出入的第一、二年,粤语是旺角的主打语言。超市里不间断播放的,是请一色的粤语歌曲。各商家的营业员,也都是粤语为主,英语为辅。

后来有一天,mall的门口出现了一位拉二胡的老大爷。他永远拉着同一首乐曲。从那不太准的音调里,我听出来了,那是当年非常有名的《赞歌》。我还记得,原唱者是胡松华。歌词的第一句是:“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

拉二胡的老大爷在这里出现过一段时间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但用普通话演唱的歌曲声,却在mall里面响了起来。原本只有粤语歌声的超市里,不知何时也开始插入播放普通话歌曲了。至于新入住mall的99分店(绝大部分商品单价为99加分),一开张就是粤语和普通话并重。播放的歌曲是如此,连收银员都是两种发音皆通。

可这美妙音乐传送的乡音,竟然敌不过丰富多样的价廉物美食品。旺角周边3公里之内,连着出现大规模经营华人食品的超市,把我的足迹引离了旺角。而这两年我的身子骨也来凑热闹,偏不给我在旺角的家庭医生创造增加收入的机会,让我连一年一次的例行体检都取消了,令我更难光顾这乡音在耳的旺角。

面向肯尼迪路的旺角广场,背后是一条由北向南汨汨流淌的小河。顺小河溯流而上,穿过7号公路,有一个雁起雁落的池塘,一片有着百年老树的生态树林,一条德国风情街。这里就是大多伦多地区颇有名气的Toogood Pond、于人村和纳为旅游点的缅因街(Main Street)。

这里既是旅游点,又是散步的好去处。冰雪融化,春暖花开以后,我和我老婆就成了那里的常客,直至它弯弯曲曲的小路和绿茵茵的草坪,重新被白雪所覆盖。

这样一个秀美、幽静、空气清新的好去处,在它怀抱里的居民,长期以来是先来先到的清一色洋人。直到我家移居此地附近时,依然是如此。但与旺角传出普通话歌声的同时,在我居住的社区其黄肤色以外的人越来越少的同时,这里居民的单一肤色也在改变。在葱茏林木掩映下的房屋外,在阔大的草坪和花丛间,出现了越来越多与我肤色相同的身影。

这个周末,我那沟通中外的得力帮手快译通,突然死火。究其原因,是我“不好使的牛放上山,好使的牛赶下田”、“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恶劣经营作风,令它精疲力竭,终于撂挑子不干了。我心痛、惋惜之余,赶快驱车去旺角那个99分店,为我亲爱的快译通购买粮食。

我挤身在只能供一个人穿过的货架间,耳鼓中响起阵阵轻柔的歌声。这悠悠的歌声,是那么亲切,那么沁人心脾,令店里那难于流动的空气,也变得不那么讨厌了。这用普通话演唱的歌曲,一首又一首地连续播放,我寻找货物的节奏,有意无意地减缓了下来。待我到收银处交费时,手里自然不会仅有快译通需要的7#电池了。

笑容满面的收银员,用她那标准的普通话向我问好和道别后,我这才发现,原先那位以粤语为主的收银员,已不再店里。我突然想到:那以古树、池塘、老街为标志的于人村里,是否又多了一些讲乡音的黄色呢?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