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乒乓外交功臣今何在?
2006-04-20 02:07:11
来源:星星生活

(图1:当年美国乒乓杂志将中美乒乓外交风云人物科恩搬上封面资料照片)

(图2:庄则栋(左)向科恩赠送绣有黄山风景的杭州织锦,这一历史瞬间现在成为了永恒资料照片)

1971年,第31届世乓赛在日本名古屋开幕,也是中美关系最微妙的时期。庄则栋和科恩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第31届世乓赛。这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因为”搭错车”而建立不平凡的友谊。也正是他们的跨国交往,美国乒乓球队得以访华,巧妙地打破中美之间关系的僵局,正式揭开两国改善关系的序幕,促使实现尼克松访华乃至中美建交。在这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之后,庄则栋和科恩的人生有了什么变化?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

★庄则栋★

当年的辉煌或非议,都已成历史。庄则栋,终于又做回真正的自己。
 
庄则栋的一生和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乒乓球让他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世乒赛上荣获“三连冠”的人,乒乓球让他成了中美关系恢复的重要人物,走上了政坛,也让他赢得了爱情。

庄则栋:在我那时,可以跟大家讲,我身体并不好,因为我身体不好,我父亲让我选择练武术,可是我觉得练武术比较枯燥一点,我觉得只有球类比较舒服,所以就打球。但是,篮球我够不着,足球我踢不动,所以就选择了小球来打。我并不是想这个球能够使我出来,我开始是想锻炼锻炼身体,可是这一锻炼就不可收拾了,我喜欢上了乒乓球。

庄则栋是靠先进打法赢得世界锦标赛“三连冠”的。“我是在50年代中期把中远台两面攻推进到中近台两面攻,所以我可以很自豪的得、很骄傲地说,这个中近台两面攻是我在50年代中期创立的。这个两面进攻的打法一出来以后,在整个世界乒坛大放异彩。”

在31届世乒赛上,一个美国运动员无意中上了中国代表团的车,在全车人的沉默和尴尬中,庄则栋向他走了过去。正是因为庄则栋的这一举动才促成了之后的乒乓外交。

庄则栋: 当时可能就是一种本能的,我也想了一下要不要过去理他去。我当时想,我说我庄则栋,从小我是喊着打倒美帝国主义长大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我想过,也犹豫了一下。为什么又犹豫了10分钟?这10分钟来我来讲,是非常难受的10分钟。文化大革命,各个说实在的,你知道是什么?阶级斗争这根弦绷的特别紧,各个立场坚定,是旗帜鲜明。你和头号敌人去往来,这东西能行吗。

当时中美关系还很紧张,国家领导人对此还是很谨慎的态度,乒乓外交这段外交佳话险些错过。

庄则栋:“我给美国运动员讲了几句话,然后由于我这样的行动,美国提出来想访问中国。外交部不同意,周总理也没赞成。毛主席当时一看,外交部也不同意,就把这个报告就退给外交部的王海容,就归档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乒乓跟外交就永远连不到一块了。”

庄则栋:“这是毛主席的伟大功绩,毛主席借用了我的乒乓球。真正使乒乓跟外交这两个字,合在一块的,是谁的功劳,还是毛主席。如果毛主席不同意的话,乒乓与外交永远都达不到一快。当时毛主席看到参考资料,看到我跟美国运动员科恩在汽车上对美国运动员的讲话。我说美国政府虽然是侵略者,但是美国人民都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我送了一份礼物给科恩,这个时候毛主席惊叫了一声,‘哎呀,我的庄爷爷!’。你想想,毛主席居然叫我庄爷爷,我认为这是毛主席的幽默。这是毛主席诗人的情怀。”

中美建交后,庄则栋担任了国家体委主任一职。此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最动荡的时期,庄则栋陷入了迷惘。当然你们知道,那还是文化大革命中间。  

文化大革命结束,曾经高高在上的庄则栋被隔离审查。四年后,被派往山西体委工作。此时,体育界大部分的人都断绝了和他的来往,在寂寞里度过了在山西的四年生活后,1984年,庄则栋回到了北京。然而在一段时期内,他的工作关系没有落实,此时的他,经历了人生最为落魄的低谷。

“经得起喧嚣,耐得住寂寞”,这句话被庄则栋认为是对自己目前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庄则栋的生活回归平淡。“如果你一直在飘飘然的话,这叫捧。人家在捧你的时候,你要经得起喧嚣,你要知道你真正的东西是靠着科学,靠着苦练得来的,而不是靠其他的方面;另外要耐得住寂寞。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一个人在一个屋子里四年,我四年不可能跟人说话,四年我就看书,写字,所以我说没有寂寞就没有创作。所以经得起喧嚣就是要经得起媒体对你的捧,寂寞方面你也要经得起。”

庄则栋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出现了,她叫佐佐木敦子,一个出生在中国的日本姑娘。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她生活在中国的张掖,她的父亲是援华专家,1967年全家才回到日本。在日本一次与庄则栋偶然的相见,埋下了两人之间的缘。很快,两个人相爱了。

1987年,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在邓小平亲自过问下结了婚。庄则栋在精神上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得到了来自异国婚姻的爱抚,佐佐木敦子从精神上和生活上,给予了庄则栋最大的关爱。在经历了奔波和动荡后,庄则栋从妻子那里获得了平静。 “在我们俩结婚以后10年间,她跟我走了中国各地的180个地方,敦子就说中国真好!她说,则栋,你的根子就在中国。看,这是我夫人说的。”

2002年,庄则栋开始创办一家大型的乒乓球俱乐部,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乒乓球冠军之梦。

★格伦・科恩★

独来独往又有那么一点嬉皮的他是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的二号选手。

格伦・科恩,这个当时只有19岁的美国青年运动员,在1971年的名古屋世乒赛上与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巧遇、交谈并互赠礼物,从而引发了后来著名的“乒乓外交”,成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开端。

科恩生于1951年,15岁那年,全家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科恩11岁就获得乡间俱乐部的游泳冠军;他还是个保龄球高手。12岁时,他获得了一块沙纸板的乒乓拍,从此爱上了打乒乓。

15岁时,科恩赢得了好莱坞杯全美乒乓赛这个组别的冠军,这是他的第一个全国冠军。获得两次全国少年冠军后,他一心想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后来在前日本世界冠军荻村(前国际乒联主席)的指导下,左手横握球拍的科恩有了长足的进步。

科恩长头发,喜欢戴一顶后檐很长松松垮垮的帽子,常常独来独往,用现在的话说,科恩很酷。不过,他球打得不错,当时在美国队里,至少是二号选手。

1971年3、4月间,科恩随美国乒乓球队去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乒赛。当时,他是加州圣塔・莫尼卡一所大学的非全日制学生。而且,他当时经常逃学,在学校外的时间,远比在学校内的时间要多。

那是31界世乒赛开始的第二天下午,科恩一个人跟着一辆组委会的小车,去了一幢七层楼的练习馆。他进馆与英国球星泰勒打了好几盘。后来,中国队也来了。中国队开始练习时,科恩瞅准机会问当年中国男队三大主力之一的梁戈亮,能否和他挥几拍。梁戈亮欣然同意。

科恩与梁戈亮练了15分钟球后,练习时间到了。等科恩理好东西走下大楼时,发现送他来的车已经走了。正当手足无措时,科恩发现有一个中国人在向他招手(如果真如科恩所说,有一个中国人向他招手,那么这个中国人是谁,也许永远是一个谜),似乎是邀他坐中国队的车。反正也没车,他就径直上了车。

上车后,中国队员与教练都微笑地看着他,也许是因为长头发与这顶后檐很长的帽子,一些人在大笑。

“有没有翻译?”车子开了后,科恩站起来大声说道。一位路透社记者采访科恩后觉得,科恩满脑子在想如何在中国开展革命,如何让中国人获得自由。可见,当时外界对中国有多么不了解。

科恩找到翻译后,他用最简单的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的头发,我的帽子,我的衣服都看上去很滑稽,我知道你们在笑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都和我穿的一样,都和我想的一样。我们曾经被压迫,但通过革命,获得了自由。”

“你在我们国家有许多朋友。”当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庄则栋,起身走到科恩面前,笑着对他说,“我还有一件礼物送给你。”说着,就从包里拿出一块杭州织锦,上面有一幅黄山风景画。一场著名的乒乓外交就是坐错车引发的。

科恩接过礼物后,就开始在自己的包里狂翻。希望也从包里拿出一件礼物回赠给庄则栋啊。可翻了半天,也只有一把梳子是可以送人的,但转念一想,不行不行,这太丢美国人的脸了。于是,他对庄则栋说:“我也想送你礼物,可现在没有。”

两天后,科恩瞅准机会,在比赛场边把一件红蓝白三色,上面写着“让它去吧”T恤回赠给庄则栋。短短10秒钟,便围上来几名摄影记者。“你好,这是我送你的T恤。”庄则栋笑着收下了礼物,但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有两名日本记者当场向科恩提问:“科恩先生,你想去中国吗?”科恩这时暗地里对自己说:“不要谈到政治,不要谈到政治。”嘴里却说:“那当然,没有去过的地方我都想去的。比如,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他有意按英文字母的顺序,带出中国两个字。

“中国有什么特别吗?你难道不想去吗?”记者的提问步步紧逼。“当然想去的。”科恩回答。

4月7日,当美国乒乓代表团接到中国方面允许他们赴华的申请后,科恩兴奋得瘫倒在地。科恩坐在乒乓桌上,把头埋在两条手臂之中,久久说不出话来。一时间,所有的记者都围着科恩,因为是他促成了轰动世界的“大事件”。

回美国后,科恩与所有代表团成员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在一年多时间里,他到处巡回演讲、接受采访、参加乒乓表演、拍广告,当然也赚了不少钱。他还向美联社的记者拍胸脯说,他可以促成周恩来与尼克松的对话。他也登上了许多杂志的封面,名字被写入美国乒乓球、甚至美国外交史中。

1972年科恩写了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书――《如何打乒乓球》。可惜,用他母亲的话来说,“几乎没卖出几本”。他的名气并没有“折现”成美元。至今,这本书还能在网上买到。
 
科恩回国后,一边读书,一边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乒乓球俱乐部打球。打球的收入非常微薄,几乎无法糊口。虽然科恩的水平在美国可算是数一数二,但毕竟离国际比赛上得奖还差得甚远。“他觉得打乒乓没什么前途了”,弗朗西丝说,“所以一度想转行,去当一名职业网球运动员。”

事实上,科恩之后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世界乒乓大赛。科恩母亲提起儿子昔日的风光时,语气非常淡漠:“他也许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风光并不长久。”最后,他成了一所初中的历史老师,直到告别人世。

科恩一生无儿也无女,甚至没有正式结过婚。“他有过一次很短暂的‘婚姻’”,弗朗西丝说,“其实也谈不上婚姻,他和女友只是在一起而已。但只有两三个月,两人就因为性格不合分手了。”

《美国乒乓球史》一书的作者博根先生听说科恩可能沾染上大麻,科恩的母亲否认了这点。不过,事实上,三四十岁后科恩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尤其是心脏。2004年他死于心脏病发作,当时大概是52岁。

“对了,我还要感谢周总理呢”,弗朗西丝说。为什么?“因为他帮我教育了我的儿子”,老太太笑了。“我儿子凡事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太能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喜欢留长发、戴怪异的帽子,我建议他剪短,他就嫌我烦。但他从中国回来后告诉我,他觉得周总理说的话很有道理。我真是太佩服这位总理了。”

当时,不安分的科恩在周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不顾事先与美国领队说好不随意发问的约定,突然向总理提问:“请问您怎么看待嬉皮士?”他原以为周总理会说这是“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之类的话,没想到,周总理说:“年轻人都会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分别时,周总理还拉着他的手说:“祝你天天进步。”

科恩在中国拍了许多照片。最有意思的是,大家在一条“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横幅下合影。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