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举国关注的战役
2006-06-14 22:30:01
来源:星星生活

从1905年中国科举制度被废除那一刻起,“高考”就注定了要经历它在中国长达近百年的不平凡生涯。萌芽于西方的大学选拔考试,曾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夭折”,解放后被扶正,“文革”期间被迫害,后来得以复兴并发展壮大至今……

**科举倒下 自主招考粉墨登场

公元1905年9月2日,随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纸清帝谕令,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画上了句号。伴随着欧风美雨的强劲东风,中国各地纷纷创立新式学堂。与此同时,西方大学自主招考的办法也被直接搬入中国的新式大学中,并沿用到解放初期。

20世纪30年代“短命的统招”:1937年,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三所国立大学试行联合招生。1938年,教育部规定国立大学实行统一招考。1940年,统一招考的学校范围又扩大到公立院校。私立和公私立专科学校仍自主招生。

此次统一招考是中国自1905年以来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战事严峻,统一招考办法实行仅三年便被迫中断。

**千呼万唤 高考“始”出来

1949年,除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实行非实质性的联合招生外,全国绝大多数高校仍沿旧制,实行单独招生考试,招生的计划、条件和办法都由各校自行决定。

单独招考造成高校招生不足额和新生报到率低等问题,1950年5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份高校招生考试文件《关于高等学校一九五零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要求各大行政区教育部“根据该地区的情况,分别在适当地点定期实行全部或局部高等学校联合或统一招生”。

但由于单独招考操作上的惯性,该年度的招考方式仍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既有校际的联合,又有大区的统一,还有学校的单独招生。

1951年,教育部要求,高校招生继续沿用前一年度的办法,而且统一招生要在单独招生之前举行。1952年教育部明确规定,自该年度起,除个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外,其余高等学校一律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至此,统一高考制度基本形成。

**文革:高考十年之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考制度遭到废除。1966年到1969年,高等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部分高校才以“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的方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及下乡知青中招生。

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又明令废除高考,高校招生要严格坚持“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纪要》还提出“两个估计”――认为建国后17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大多数教师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十六字”招生办法和“两个估计”由此成为金科玉律。

**恢复高考 百万人迎来春天

邓小平在“文革”后复出,他坚决否定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彻底推翻了“两个估计”,毅然决策在当年恢复高考,结束了中国始于“文革”的十年废学局面。

1977年8月、10月,北京先后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从1977年起,高等学校实行新的招生制度。当年的12月11日-13日,全国570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的大学生名额,录取人数是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

1978年7月,有610万人进入考场。1978年春天和秋天,两级学生走进大学课堂,这恐怕是高考史上的特例。“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总计950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参加高考人数达880万人。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为530万人,其中本科260万人。

**关于高考的关键词

*工农兵大学生: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

*“老三届”与“新三届”:“新三届”,特指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77级、78级、79级大学生,以区别于文革期间66、67、68级“老三届”中学生。

*保送生:80年代初实行“考试为主,保送为辅”保送生制度在保障某些诸如地矿、农林等冷门专业的招生有积极的作用。

*“3+2”:1990年在逐步建立与推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实行“3+2”高考科目设置。1995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宣布,高考实行“3+2”改革。

*“3+X”:为消除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1998年下半年,教育部提出“3+X”的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方案。新方案在1999年逐步推广至全国。目前中国大多省区市均实行了“3+X方案。”

*高校收费:从新中国成立到1988年这漫长的数十年中,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免费。到了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全部实行了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从此,“高校贫困生”群体产生。

*大学扩招:中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扩张到2006年的530万人,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这是中国继1958年持续三年的扩招,和1978年仅持续一年的扩招的又一重大举动,且持续至今。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

*录取比例:1977年是恢复高考,当时的录取比例只有29:1,而如今高考录取比例已经是2:1。

*高考状元:历年来,考取名校的各地高考状元为各种光环所笼罩,他们成了众多高中生学习的对象。

*高考移民:是指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

*春季高考:2000年1月,北京、安徽两地在全国率先进行春季高考的改革。但从诞生第一天起,春考就被考生用一种怀疑的眼光审视。

*自主招生: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42所。

*自主命题:2003年北京、上海两地试行高考自主命题。2006年高考考场上共有15个版本的高考试卷。

*网上录取:1999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组织了10个省(区、市)和北京大学等400余所高校进行了网上录取试点工作。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目前,高考网上录取基本普及。

*高考违纪:2000年可算作高考“能见度”的一个分水岭,那一年曝出湖南嘉禾、广东电白高考舞弊大案,此后几乎年年都有舞弊案被曝光。

*高考年龄:2001年4月2日,教育部取消高考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

*高考时间:为了消除炎热天气给考生带来的发挥失常的隐患,2003年,夏季高考时间由传统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

*面试直录:2006年3月,复旦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实现人才多样化选拔。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突破是面试决定录取结果,学校说了算。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