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漏报始末
2006-07-19 15:18:48
来源:星星生活

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在强烈的摇撼中,百万人口的唐山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这场大地震当年为何漏报?

1966年邢台地震到1976年唐山地震是中国地震高发的十年,也是中国探索地震预报最富传奇的十年。

3月6日一个5.2级地震发生在邢台陇尧县,牛家桥村的村民们像往常一样,正在打扫庭院。突然大地摇晃,令人站立不稳。由于地震不大,人们只是感到好玩,并不知道地震有多可怕。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地球物理所收到了白家童地震台发来的地震的信息,马上汇报了中央。

由于当时在中国根本没有地震局,因此周总理迅速作出安排,决定通知中国科学院及地球物理研究所派人赶赴震区。

李凤杰,冯锐,赖明惠,姚振兴,等14人组成的地震调查队于第二天赶赴震区。当晚12点赶到邢台耿庄桥,于是马上架设仪器,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队员们才睡下。然而在3月8日凌晨5点29分时,邢台6.8级主震在人们睡梦中到来,有如天崩地裂般震憾。整个震中区成为一片白地。所幸队员们无一人伤亡,然而灾区人民损失惨重。

地震队员们亲身经历了这次毁灭性大地震后,终于意识到必须解决地震预报救万民于水火。

1966年3月8日6.8级大震当天,周总理赶到邢台,对地震队员们说:“希望能在你们这一代解决地震预报这一世界难题”。在总理的号召下,队员们信心百倍,总结了很多发现地震异常的经验,因此发明了很多检测仪器。然而由于科技水平所限,人们对地震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很多仪器和方法存在着缺陷。

经过几次更大的地震后,人们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仿佛发现了地震的规律,这也许就是地震的悬机。1966年3月26日,人们尝试着利用这一规律预报地震,竟然意外的成功了。这一规律就是“密集…平静…大震”。于是从那以后这一规律就成为预报地震的重要依据。

9年后,1975年初,辽宁省发现大量前兆异常,所有地震专家认为两年内辽宁省将要地震。果然2月初,辽宁南部小震频繁。沈阳地震大队队长朱凤鸣紧张万分,连夜向上级打报告。

2月4日发生了一串小地震。这时正在营口探亲的国家地震局的李志勇正在吃早饭,心中一惊,马上赶到营口市科技局帮助勘查地震。这时辽宁省各地已全部动员了起来,防地震。

由于李志勇曾经参加过邢台地震,了解“密集…平静…大震”的规律,于是根据近期频繁的小震,计算出后面可能要发生大地震。

当天黄昏收到一场报告,李志勇驱车赶往调查。这时在沈阳地震大队的朱凤鸣在办公室里用电话部署防震工作。辽宁南部上千万人口都站在冰天雪地中等待着大震。

晚上7点,正在野外调查的李志勇看到车前白茫茫一片的异常景象,停下车来。这时李志勇亲眼见到了令自己一生难忘的自然奇观,地光现象。

7点36分,7.3级海城地震发生。破坏异常严重,而辽宁省千万人口幸免于难,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成为了世界地震预报史上最辉煌的成绩。而得以成功的秘诀就是“密集…平静…大震”的规律。

1975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海城地震科技交流和1976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议”由于成功预报了海城地震,这次会议被很多人称作风光的盛会。地震工作者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英雄。会议的另一议程仍然还是地震,由于海城地震后华北仍有异常,但人们一时无法分辨这些异常是海城地震后效,还是一个新的地震。

1976年4月6号,就在京西北和林格尔发生了一个6.3级地震,4月22日天津西南的大城又突然发生了一个4.4级地震。这两个地震令地震局的专家们议论纷纷。大家认为如果把近期华北异常,对应这两个地震后,那么剩下的异常就不多了。当然还有一部分反对意见认为,有几个异常过于突出,这两个地震偏小不能轻易对应。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手段落后,这一部分反对意见者又拿不出证据,于是会议决定先落实异常再说。

正在这时,1976年5月29日,瑞丽大断裂和畹町大断裂的龙陵县,突然发生7.4级特大地震。一下子地震局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中国的西南部。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主任丁国瑜带领着一批干部,赶赴云南。

而此时的华北大地上,地震异常仍不明朗。没人意识到震情将要怎样发展。

1976年5月,国家地震局关注的目光还在紧盯西南时, 6月四川省地震局根据异常情况决定,发布了一份预报意见:在四川龙门山断裂以南地区,要发生5到6级地震。谁能想到这个预报意见,竟引得四川省内大乱,人们纷纷涌向其他城市,展开了规模浩大的逃地震。

中央大怒,认为是地震宣传工作不力,于是责成国家地震局出面解决。因此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荣带队于6月20日赶往四川。用当时的眼光看起来,1976年中国地震趋势却实在西南。(后来证明1976年8月16日,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相继发生了两次7.2级的强烈地震)

1976年7月12日由于华北震情模糊不清,因此中国地震局决定在唐山召开一次“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提高防震意识。也许是因为时间太近,或者华北确实异常不多的缘故,这次大会竟没有发现多少异常情况。

然而16天后,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将要发生。

1976年7月14日唐山震前14天的时候,北京队发出一份地震工作简报。同时北京地震队向国家地震局震情预报值班室,汇报了发现的水准异常,地电异常,水氡异常,地磁异常,地下水异常,形变异常,及气象异常。北京队认为这七个异常,对应的地震活动将出现在北京,尤其是京西部的八宝山断裂带上。

1976年7月26日,国家地震局安排听取了北京地震队的意见。然而这次会议没有新的情况,仍然只能根据14日北京对发现的7个异常进行分析。可想而知7个太少。回想一年前海城地震前发生了上百次密集小震,动物异常近900起。地下水异常600处。各种观测记录都有异常显示。而最重要的是,密集…平静…大震的规律反复出现。但是北京地区周围根本没有出现这一规律,怎样确认地震到来的时机。第2天7月27日,在国家局再次会商,又增加了一个水氡异常。北京对值班人员电话调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当天炎热异常,第二天凌晨3点42分,任何一位地震工作者都无法预料的毁灭性地震突然爆发,唐山一座百年老城瞬间坍塌片瓦不留,24万2000人死亡。16万4000人重伤。

有人说:“世界地震预报水平就是,一个海城的成功,一个唐山的失败。”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