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向有妙法
2006-10-02 22:02:35
来源:星星生活

(毛医生专栏)一般大众常识,急症看西医,慢病看中医,因为西医治表快,中医固本妙。这一认识,虽已道出了中医善于治本的优点,但却不了解中医治急症,一向有药到病除,针到疫平之捷效,而且没有副作用,有些病种治愈后还不易复发。试举数例,以餐读者诸君。

例一, M伯68岁,带状疱疹,左肋至腹中线两条“火蛇”沿神经线蜿蜒分布,“蛇体”红肿,上复黄色痂皮,火烧火燎,痛怯粘衣。经西医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月后,脓净痂掉,肿势略减,然“火蛇”仍艳似赤练,灼痛如旧。当日笔者采用古法“灯火灸”,也称“灯火十三醮”,即用灯芯蘸油燃火,在穴位和疱疹上快速一醮,火灭爆响为一灸,根据穴数和疮面大小,每次一至三灸,或五至七灸,灸完痛止,奏效迅捷,配合内服汤药,二周内红退肿消,完全治愈,且未后遗神经痛。中国名医邓铁涛教授用灯火醮法灸角孙穴治疗腮腺炎(大嘴巴),效果满意。邓老言道:“只一醮便够……,由于疗效快,故继发睾丸炎者极少,我用此法多年,未见失效之病例。”

例二,华裔女童,4岁,感冒发烧,每日中午烧起, 夜升旦降,间隙发热,家人曾予以感冒清热冲剂不应,予Tylenol后则大汗烧退,第二天又发烧如故,最高至38.8。C。如此来回拉锯五日,大人小孩俱痛苦不堪。来诊时刻症为:发热不畏寒,咽痛牙龈痛,嗽痰带血,心烦夜惊,舌尖红,脉浮数。辨证为表郁内热,法当表里双解,处以仲景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味二剂。方中桂麻相伍,内和营卫,外散表邪,辅以越婢汤麻黄石膏相配,宣泄在里之郁热,加桔梗汤利咽,川贝化痰。剂尽热退,不复回烧,嗽痰咽痛等症皆平。

例三,乌克兰女童,五岁,持续高烧,四肢厥冷,肌肉疼痛,热度在39。C至40.5。C之间,为稽留热并呕吐黄水,纳呆拒食,口渴引饮,舌绛脉数。曾去病童医院求治,怀疑是钩端螺旋体病,因不能确诊而未给退烧药。患童家长自行给服Tylenol 后,即引起呕吐。后又去家庭医生、walk-in 诊所多处求医也未果。五天来,高烧不退,除饲服流质外,粒米未进,情况危急。当其母带着女儿来我诊所时,尚未开言,泪已如涌,今笔触至此,尤自感伤。我辨证为暑湿郁表,卫气同病,处银翘散加知母、石膏两剂,以消暑透表,清热生津。第二天复诊时被告知,患童拒饮汤药。一测体温高烧如昨。即行刺络放血法,穴取大椎、十宣放血,并以毫针扎曲池穴行“透天凉”泻法。次日晨,烧退至37.7。C,并知饿索食。三诊时取曲泽、少冲刺络放血,再扎曲池穴行泻法,当场烧退至37.3。C,是夜安睡。第四日复诊时体温已降至35.3。C, 体征回复正常。

其实,中医诊治急症,可以称得上是源远流长, 学术恢宏。几千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急症的临床疗效,在相当深度和广度上反映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学术水平。综观古今中医学术的重大突破与发展,往往是同急诊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回溯时空,古代名医往往首重急诊,故有扁鹊治尸厥,起死回生之传颂;黄帝内经,论多言急,故有急则治标之遗训。其所列病机十九条,条条有急症,所谓真心痛(即心绞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即是明证;东汉仲圣《伤寒论》开热性急症辨证论治之先河;晋朝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以应急症备查考;盛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救急悯厄,仁智并见;隋代巢元方一部《诸病源侯论》,载病67类,证侯1739种,而急症病证占四分之一强,急症证侯占六分之一强,急症病因病机学说实肇始于此;明清温病学说就是在诊治温病急症的实践中,创立了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的理论体系,是继张仲景之后第三个中医急症理论发展的高峰。海内曾有知名尊古医家却责怪现代中医不该去搞什么急症学,以为中医的特长就是治慢性病。此说实属历史虚无主义和发展悲观主义之论调,而其出于一位厚古医家之笔端,良可叹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中医界的高贤大德们,上承古训,下采众长,并总结吸收了自清以降至现代研究的成果,创立了中医急症学术体系,其规模空前,系统实用。今天,我们面临着“非典”、 H5N1 禽流感、艾滋病等世纪急症谱,正是酝酿、构筑中医急症学术第四次大发展的历史时机,诚望海内外杏林同道,共同努力,全面继承创新,再现中医辉煌。

毛医生咨询电话:(905)272-2503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