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 我是郭德纲”
2007-03-19 21:56:0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李竹)十几年前我就坚信“相声不会衰落!”果然,今天郭德纲厚积薄发、横空出世,火得如日中天,其实这决非偶然。

小时候,在“横扫一切”的年代,就听父亲讲过许多传统相声中的小笑话和历史掌故,比如《蜂麻燕雀》中的行骗术,《小神仙》中的相面术,当时虽然没有机会完整地欣赏这些经典段子,但从这些片段中,可以洞悉市民文化的智慧和旧式社会的风貌。成长于天津的市井环境,太熟悉弥漫于夏天大院空气中“半导体”传出的《剑阁闻铃》和《关公战秦琼》,相声曲艺像与生俱来的细胞,深深地注入体内。

北京的天桥,天津的南市,是旧时代草根阶层、杂耍卖艺之人聚集之地,也孕育了近代京津的市民文化。皇城根的“京油子”和三岔河口的“卫嘴子”虽各具特色,但从艺人发迹走红,到经典名段的流行传播,京津的市民文化血脉相连。京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幽默元素,相声就是深植于这丰厚的土壤,而形成的独特的民俗文化。

说句实在话,相声在49年后,始终没有长足发展,靠几位大师撑着,真正脍炙人口的还是那些传统段子。90年代以后相声人才青黄不接,新创段子凤毛麟角,有人说,时代变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多元了,相声、京剧、昆曲逐渐让位于丰富多彩、眼花缭乱的现代艺术。当时我就不以为然,就中国北方来讲,相声是其他艺术种类所不能替代的,它是最形式简单、老幼咸宜、雅俗共赏的市民文化,你有理由听不懂交响乐、不爱看芭蕾舞,但没理由不喜欢相声,相声不可能走进历史。

在十几年前我还曾设想在天津劝业场一代开办一家书场,完全仿旧式茶楼,提供茶水小吃,要点“全聚德”“狗不理”,伙计提食盒去取,下午和晚上说书和相声,整理挖掘传统名段,京津民国奇案可作取之不尽的题材……。当然,仅停留在设想阶段,场地、资金、人才都是天大的难题。记得当时和时任工商联常务副主委的张元龙兄(南开创始人张伯苓之孙,现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聊起我的“蓝图”,他颇感兴趣,他说“关键是有人。”他说的人,就是郭德纲这样的人,那时郭德纲还是20 来岁的无名小辈。

没想到,21世纪以后,郭德纲问世了,他不是红在电视台、火于春晚,正是走小剧场的路子,他整理的民国奇案单口相声系列(如《白宗巍坠楼》、《枪毙刘汉臣》等)果真广受好评。当年我不是从一个商人的眼光来考虑如何经营书场,而是以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来设想尝试一个文化项目。可惜空有设想,而欠缺天时、地利、人和。

今天去北京天桥捧郭德纲的观众大多是白领阶层和青年人(被称为“钢丝”),这个到在我的意料之外,但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传统相声中的市井民俗源于草根,其实也最接近生活,最能反映社会百态,这是永远最具活力的文化娱乐。其实,大俗和大雅往往一步之遥,民间传统文化中积淀的智慧和人性,往往是当今社会所欠缺的。

郭德纲定位于“非著名相声演员”,鄙视所谓的“表演艺术家”、“春晚”、“专家学者领导”,这些都成为他调侃的对象,他甚至不认为自己说的是“艺术”,只是“玩意儿”,在小剧场里和民众近距离、面对面逗乐子,“亮真功夫”,“凭把子力气吃饭”,完全回复了旧相声的状态,甚至把旧相声中的“糟粕”全盘继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全盘否定了49年以后的相声改革。

以侯宝林为代表的旧艺人,曾力求适应“新社会”“歌颂新风尚”,一方面剔除旧相声的糟粕,一方面创作新作品,他们的努力也产生了不少好段子,诸如《婚姻与迷信》、《戏剧与方言》等。但是,相声特有的讽刺性、夸张性和荒诞性,在创作实践中往往禁区重重,社会现实不能丑化,又怕实权者对号入座,姜昆的“天安门广场开农贸市场”引来了一系列政治联想。相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句名言几乎能成为全社会的流行语,所以相声创作的审查就格外严格,同时也就限制了这门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相声创作后继乏人,很多人不愿碰这不讨好、不赚钱的劳什子,或改写小品,或写电视剧。相声演员们也改弦更张纷纷“触电”,只有冯巩每年春晚露一面,道一句“我想死你们了!”

郭德纲很聪明,他知道相声的精髓、相声的魂都在传统里面,他说:老祖宗把笑料(指逗笑的方式)都用完了,现在人无法再超越。他在恢复原汁原味传统段子的同时,也出新题材,但是他善于把用传统段子做壳,装入现代内容(比如《梦中婚》)。 难怪马三立的公子马志明所言“郭德纲30 几岁,玩意儿像60 岁的。”

相声演员之间的相互逗骂,即拿圈内人开涮,一直被认为是相声最应摒弃的糟粕,这在49年以后的相声舞台曾经绝迹,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首次恢复,他声称,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翻四辈》中爷爷、爸爸地互占便宜,“德云社”圈外的相声演员绝对不会这样在台上表演的。旧相声艺人以卖艺讨饭吃,靠作践自己,靠相互逗骂,博人一笑,郭德纲把这一传统照单全收也曾引起争议。传统相声讲究“台上无大小,台下有规矩”,虽然相声界师徒辈份分明,但在表演中可以不分彼此,逗骂只是一种表演,只能拿自己人当笑料的靶子。也有人反对,演员和观众是平等的,演员没必要迎合低级趣味。

郭德纲,天津人氏,生于1973年,自幼酷爱民间艺术,八岁学艺,潜心学习评书、相声,以及京剧、评戏、河北梆子等,打下扎实基本功。后进京闯码头,成为“北漂一族”,执着走剧场相声路线,2005年一夜之间窜红大江南北。他为首的“德云社”聚集了一批相声老艺人和新秀,整理恢复上百段濒临失传的传统相声。目前郭德纲是炙手可热的影视明星,但他坚持把剧场相声进行到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