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与西安事变(2)
2007-04-09 19:28:38
来源:星星生活

(1927年杨虎城在北伐军中)

作者:杨瀚(爱国名将杨虎城嫡孙,现侨居加拿大温哥华,星星生活经特别授权刊载《杨虎城大传》)

(文接上期)

4、中秋举义

1909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早上,“孝义会”的成员聚集到了甘南村大郎庙前的一个高地上开会。会上,大家鉴于杨虎城去过省城,有见识、遇事沉着、果敢、不憷头,又能体恤他人疾苦,就一致推举他当领导。杨虎城说:“要我当头可以,但咱们一定要立些规矩,定些条条,要有组织有纪律。”大家同意了他的提议。杨虎城说“第一.今天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这个会就叫‘中秋会’。第二,中秋会的宗旨是打富济贫,打强扶弱。第三,要严明纪律,见义勇为,不准欺凌妇女。第四,同生死,共患难,坚持到底。第五,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第六,不准泄密,破坏组织。违者开除。”当地一直流传着“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所以“中秋会”还寓意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反清的思想。

杨虎城将“中秋会”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管理。由他直接领导八个骨干,由这八个骨干再分别去领导十几人。这样“中秋会”成立后很快就形成了严密的组织系统。

辛亥革命前夕,陕西局势愈发动荡。蒲城县地属省东的四大县(蒲城、富平、临潼、渭南)之一,政治感觉敏锐,各种政治势力都在积极组合。因为“中秋会”组织严紧,纪律严明,确实为穷人撑腰办事。蒲城东乡一带的农民纷纷要求加入“中秋会”,会员们也都要求扩大组织。后来经过全体会员商议决定:允许一个会员最多能介绍10个人入会;会员必须是未婚的青年贫苦农民。在辛亥革命时,“中秋会”的会员就已发展到了800多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反清起义,西安立即予以响应。10月22日清晨,同盟会、新军、哥老会首领秘密集会,决定当日举行了武装起义,23日西安光复。

西安光复的消息传到蒲城,激起杨虎城参加革命的激情。他召集起一百多名青年会员,向大家讲清了要去投奔革命军,参加革命的目的和危险。征得大家一致同意后,在杨虎城的率领下,这一百多名青年“中秋会”会员,告别家人,踏上了投奔革命军,参加革命的征程。

杨虎城率众参加革命军后,被编入秦陇复汉军张云山部向紫山的向字营,杨在“向字营”当了一名普通士兵,这时他自取名为“忠祥”。杨忠祥在向字营骁勇有名,屡立战功。

1912年,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后,立即打出“军事之统一”和“行政之统一”的旗号,以削弱打击革命力量。陕西是革命党领导举行武装起义的省份,袁世凯极不放心,因此严令缩编军队,以削弱革命党的力量。另外当时陕西的经济实力也养不了多少军队。许多革命党人被排挤出部队;作战很英勇的“向字营”被整个裁撤。杨虎城和“中秋会”的众弟兄在当了两年兵后退伍返回了家乡。

辛亥革命的大浪虽然冲垮了已经百孔千疮、腐败不堪的清王朝。满清的皇帝被推翻了,可仍有人想当皇帝,要行使皇权。帝国主义列强则利用中国改朝换代之机,加紧扩张在华利益;扶植培养各自的代表人物与政治军事势力。9月24日,北京政府与比利时签定了“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出卖了陕西等省的铁路主权。

在农村,地主恶霸与官府对农民的压迫剥削并没有丝毫减轻,广大农民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杨虎城退伍回乡后,他在邻村的大路边开了一家小客店。这个所谓客店也就是两间破房,屋里摆几张破床,为过路的行人(挑夫、小贩等)提供一个落脚休息的地方。由于他有眼力,地点选择得好,人又勤快实诚,小客店的生意比较红火。这时,引起了当地恶霸地主的妒忌,他们想方设法要把杨虎城挤走,霸占他的生意。一天晚上,村里发生盗案,当地恶霸地主硬说盗贼住过杨虎城的客店,逼迫他关闭了小客店。

客店关了,家里又无地可种,为了一家生计,杨虎城来到省城西安。找到在西安当兵的同乡韩寅生,通过他在军营里先谋了一个伙夫的差事。后来被补进军队领了一份军饷,杨虎城靠这份军饷养活着家人。

1914年春天,白朗以“中原扶汉军大都督”的名号在河南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起义。3月,白朗军突入陕西,所到之处“打富济贫”,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当杨虎城所在的部队奉命去打白朗军时,杨虎城不愿去打这支义军,遂约集几个同乡悄悄离开部队再次回到家乡。

5、为民除害

再次回到乡间的杨虎城遇到了这样一件事,这件事使他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蒲城县东乡有一个恶霸叫李桢,是前清的武秀才。此人依仗时任陕西警备军统领郭坚的势力,除勾结县衙,包揽诉讼,欺压百姓。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为地主代办收租逼债之事。带着打手,逐村挨户,逼债催租。轻则打骂,重则拆房、强夺民女、霸占田产,当地百姓对他深恶痛绝。

1914年夏收的一天,杨虎城到一亲戚家探亲,碰上了李桢带着一帮打手来村里催租逼债。一位姓王的农民,因还不起债务,被李的打手们吊在树上活活打死了。村里百姓惶恐不安,十分害怕。有人就来找这个主张“打富济贫,打强扶弱”的“中秋会”会长诉苦、讨办法。

杨虎城听了乡亲们对李桢的控诉,沉思了一下便斩钉截铁地说:“只有干掉李桢,别无办法!”他找到结拜大哥,当地哥老会首领李子高,向李借了一只号称“马拐子”的骑兵步枪(没有长枪托,枪管较短),做好了铲除恶霸的准备。

新麦上市后,李桢在孙镇干起了为粮店店主收债的事情。一天,当杨虎城打听到李桢在孙镇后,立即带上“马拐子”枪赶到了孙镇。

这天,烈日当空,蝉声不绝。又逢孙镇大集,镇里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嘈杂。杨虎城将枪藏在套裤里,以给李桢送信为名,走进粮店。他向店里的伙计打问到李桢正在柜房里,就径直进了柜房。他看到炕上有两个人正躺着抽大烟。

“哪位是李桢先生?我给他送封信。” 杨虎城因为不认识李桢,怕杀错了人。就先问道。

“我是李桢,把信拿来。” 听到此言,炕上其中一人坐起。

“砰!砰!”杨虎城看准了人,从套裤里掏出枪来就是两枪。李桢倒在了炕上,另一人吓的缩在炕上浑身打颤,杨虎城从李桢身边抽出一只手枪,冲出粮店,混入赶集的人流,扬长而去。

“李桢被杨久娃打死了”!

这一消息轰动了蒲城县,振动了官府。“杨久娃这么大胆!了得?”老百姓则说:“久娃给咱把害除了,真是解气!”官府又惊、又怕、随即展开搜捕、通缉。

虽然官府多方捉拿,但杨虎城在乡亲们的掩护下得以逃脱。一时四处东躲西藏,不能回家。也正因此,杨虎城在陕西东府一带一时名声大噪。在逃避官府追捕的同时,他集合起“中秋会”的一些青年成员,专门从事打富济贫,开始在“中秋会”的基础上组建起一支农民武装。百姓称他们为“刀客”官府诬称其为土匪。他们自称革命军。

杨虎城的队伍,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几只土枪,大部分人都用刀。一天他们得知澄城县有一批税款要送往西安,杨虎城带队趁黑夜截了这批税款。有了这笔钱,除维持他们漂泊不定的生活外,还买了一只“曼利夏”步枪,后来逐渐地发展到有了十几只枪。他们从不抢劫老百姓的财物,活动经费都是从地主豪绅那里强“借”来的。他们经常以“请客吃饭”为名,摆上一桌饭菜,将地主豪绅“请”来。他对“客人”们说:“现在我们闹革命没有钱,需要向大家借一些,等将来革命成功了,一定加倍偿还。”“借”来的钱,杨虎城总是让别人保管使用。他对弟兄们说:“钱的问题,我不沾手。大家的钱大家用。”

杨虎城靠着一枝借来的枪闹起了革命,为民除害,打富济贫。到1915年,他们在当地农村已聚集起数百之众,拥有长短枪大刀长矛等武器百余件。杨虎城将队伍编为3个连,自任营长。部队平日一律不得扰乱市面,他的队伍所到之处,除农民供给的粮食外,其他给养都从打土豪和袭击官府所得。由于保护了工商业,又不骚扰群众的正常生活,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与支持,力量不断壮大。官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北平称帝;改国号为洪宪。但遭到人民的反对,各地纷纷起兵讨袁。杨虎城率部队参加了讨袁战争。他们在华县、华阴一带截击袁军,战斗中屡获胜利。

1916年讨袁战争结束后,陕西进行了军队整编。杨虎城部由于在战斗中作战勇敢,组织严整,被正式被编为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一营,杨虎城任营长。驻防大荔县,负责黄河西岸防务。从此杨虎城正式开始了军旅生涯。

6.接受三民主义

袁世凯虽然死了,但国家政权依然控制在他的部下――“北洋军”系统的军事集团手中,人称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继续推行反对民主,坚持封建独裁统治和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卖国政策,二次解散国会,拒不恢复民元约法,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于1917年8月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军政府,宣布护法。

杨虎城积极响应孙中山的革命行动,率领所部参加了于右任领导的陕西靖国军,担任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在靖国军中杨虎城和他的部队以英勇善战著称。1921年,在北洋军的围攻下,陕西靖国军处境十分困难,许多部队,不是失败就是投降了。惟有杨虎城坚决表示要把陕西靖国军的旗帜坚持到底,同北洋军展开殊死战斗,将陕西靖国军的旗帜坚持到了1921年下半年。后为保存革命的火种杨虎城将部队带到陕西北部的榆林地区,等待孙中山的指示。

在榆林,杨虎城通过结识、接触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了解学习了三民主义思想,成为了一个三民主义信徒。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亲自为杨虎城办理了加入国民党的手续。

同一时期,他结识了共产党员魏野畴,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联系,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之中。

国民党“一大”,正式确认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即将来临。

1924年深冬,杨虎城以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的名义,高擎国民革命军杨字旗,率领着自己的部队打回了陕西关中地区。杨虎城出师之时,井岳秀在榆林城外设酒宴饯行,不料狂风大作,黄沙漫天,杨虎城却端着酒碗大笑起来,说:“云从龙,风从虎,你们等着吧,杨虎城定取胜。”杨虎城率部浩浩荡荡从榆林出师南下了。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杨虎城闻知中山先生逝世十分悲痛,立即派专人到京致哀。在北京召开的追悼会上,陕西全省仅有杨虎城一人送了挽联。他还在驻地耀县举行大会,隆重悼念孙中山,成为当时陕西政治活动的一件大事。会后刊出了《总理哀思录》一书。杨虎城在孙中山生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之见面,成了杨虎城的一件憾事。但他通过对三民主义、孙中山思想的学习与实践,成为了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

1926年4月为了策应北伐战争,杨虎城率部进入西安城,同其他国民革命军部队一起坚守西安8个月。牵制了北洋军8万之多,创造了中国近代史上成功的守城战例,大功于北伐。西安解围后,他率军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第十路(旋改为军)总司令,与北洋军交战与豫东平原一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开始屠杀共产党人,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开始破裂。之后国民军各部队都开始了“清共”活动,逮捕、驱逐、屠杀部队里的共产党人。杨虎城不但不“清共”而且还收留了一批,被其他部队清理出的共产党人。在他的部队中继续维持着国共合作的局面一直到1928年春。

1928年春季,南京国民党政府进一步要求杨虎城开展“清共”,而共产党则要求杨虎城在条件不成熟时组织武装暴动。对这两方面的要求,杨虎城都无法做到。为了脱离矛盾的旋涡,杨虎城偕夫人和秘书去了日本,进行学习考察。 (待续)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