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与西安事变(5)
2007-04-30 21:45:36
来源:星星生活

(杨虎城(穿西装者)亲自参与水利工程的勘测)

作者:杨瀚(爱国名将杨虎城嫡孙,现侨居加拿大温哥华,星星生活经特别授权刊载《杨虎城大传》)

(文接上期)张学良初到西安时为了联络杨虎城也是费了一番心思。他先找了袁世凯的女婿当他的副官处长,因张学良了解到杨毓和杨虎城以前有旧,两杨彼此以宗兄宗弟相称,有一段交往。张想利用这种私人关系,派杨先到西安打通杨虎城关系。

真正打开张、杨之间关系的还是他们自己。为了避免引起蒋介石特务的注意,张、杨商定,有些具体事情就不用张、杨直接谈。由部属按照张、杨的意图先行沟通,双方形成共识后,再由张、杨定夺拍板。他们把这叫做 “暗通不明通”、“上合作下不合作”的办法。暗里多往来,明里少往来,上层合作,可以让下层闹点小矛盾,以掩护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密切合作关系,麻痹特务视听。

杨虎城与张学良的政治合作关系确定以后,便开展了一系列为抗日反蒋做准备的活动。先是两人商定,要对部队进行进行抗日思想的教育。1936年春,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在西安南郊的王曲镇共同成立了军官训练团,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亲自担任团长副团长,训练两支部队中团长一下连长以上的军官。课程有军事、政治两门,主要是对军官们进行抗日教育。每期500人,先后共办了3期。

每期开始,张、杨都要亲自训话,公开提出抗日问题,批判“攘外必先安内”和“抗日准备”论等谬论。他们抽调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进步人士担任教官,对一般学员广泛宣传停止内战的观点。使两个不同的部队干部在抗日的前提下,沟通了思想,增加了了解与信任,为部队参加西安事变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为了实现抗日的目标,杨虎城一面联络共产党,联络国内国内的各种进步力量,支持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一面抓部队的改造但他的重点一直放在做张学良的工作上,一直努力希望通过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力量,来营造出一个西北抗日的局面来。为此,他多次与张学良谈心,交换对抗日问题的看法。在杨虎城的积极建言和引导下,杨、张二人在用什么方式达到抗日目的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一致。

12.准备硬干

1936年春,一天杨虎城从张学良的家中回来,对秘书王菊人说“我同张今天谈得很痛快。张突然问我: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指抗日)呢?我说:先要停止内战。张说:我同蒋谈过好几次停止内战的事,蒋的态度很坚决,蒋说:‘让我死以后,你再不要去剿共了’我说:软说不行就硬干。张沉思了一下说这个办法好,刚柔相济,刚柔并用。…”

这时他们两人对推翻蒋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下了决心。这个“硬干”就是用军事手段。此后,王菊人等十七路军和东北军方面奉命做这方面工作的人秘密在一起研究了好几次。

1936年6月1日,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抗日,反对蒋介石。事变爆发前,杨虎城就与广西的李宗仁就抗日反蒋问题进行过联络。两广事件发生前,杨虎城从李宗仁的代表刘仲容的谈话中得知,广东、广西要联合起来反蒋,但如何行动弄不清除。

为了掌握局势,杨派了崔孟博去天津找南汉宸,打听两广的情况。同时了解宋哲元、韩复榘、阎锡山的动向。如果两广反蒋,他们将会如何行动。崔孟博从天津回来报告说:两广发动军事倒蒋很快将见诸行动;韩、宋反蒋也是真实的,但抗日是不可靠的;阎锡山极靠不住;西安方面如能与两广联合反蒋,制止蒋的武力统一,先把内战停止,这是团结抗日的的前提。杨虎城听后说:“先打破蒋的武力统一,内战会停止,那时,蒋介石再不抗日,看他往哪里走!”

两广事件发生后,陈济棠、李宗仁都有密电给杨,要求出兵支援。杨虎城拿着两广给他的电报与信件去找张学良商议。张对杨说:“这事我早有些知道,并派人去见过阎和韩、宋。阎自居为我的父执。说了好些打气的话,表示支持我。韩、宋的反蒋态度是明显的,也同意同我们合作援助两广。”杨也把他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张。当时未作任何决定,两人约定次日再商量。

第二天的晚上,在张学良西安金家巷的公馆里,张、杨商定了以下办法:

(一)张、杨分别致电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反对蒋对两广用兵,要求和平统一,共商抗日大计。为了免得蒋对他二人有合谋的疑忌,张、杨致蒋的电报,在文句上有所不同。

(二)如蒋对两广继续用兵,西安方面便提出停止一切内战和召开救国会议(当时想参照孙中山先生召开国民会议的办法)解决国是的主张,通电全国各军事长官、各省府、各法团,征求意见。

(三)如蒋继续对两广用兵,西安方面即出兵援助两广。

其军事部署的计划为:东北军编为第一集团军,以王以哲为军团长,下辖两个军,由郑州向汉口推进,担任主攻。东北军的五十一军留在甘肃担任警备后方的任务,对青海马步青、宁夏马鸿逵方面严密警戒。十七路军编为第二集团军,以孙尉如为军团长,辖十七师和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二旅,由商南出南阳经襄樊向汉口挺进。十七路军四十二师担任韩城、朝邑、大荔及豫西一带的河防,向山西方面施行警戒,确保西安以及陕县、郑州段陇海线的铁路交通。淳化至耀县、耀县以东至韩城以北,商请红军接防。两人商定办法后,杨便积极地暗中部署十七路军,准备行动。

蒋介石为解决两广事件,7月10日决定召开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知张、杨参加。张、杨两人商量研究认为,军事形势瞬息万变,两人都去参加五全会不妥。遂决定,由张去南京开会,顺便观察形势。杨则请假留在西安做好响应两广的准备。

可当张一到南京,除了开会,蒋介石就叫熊式辉、吴铁城陪张去上海休息、娱乐、跳舞,羁绊得张无法自由行动。张在南京好些日子,没有回来的消息。而两广方面屡屡来电要求西安方面给以支援。杨虎城问王以哲军长,王说他也没有张回来的消息,并说我们可以不等他。杨说:“那怎么行,一定要等张司令回来,才能行动。”张在南京、上海呆了一个月,直到蒋介石把两广事件解决了。

张从南京回西安后解释说:“我看两广也太无能,经老蒋略施计谋,稍事斗争就垮了,所以我也就没急着回来。”但主要还是张没有下与蒋介石彻底决裂的决心。杨对这次坐失反蒋的良机十分遗憾。

13.提出捉蒋

响应两广事件的军事行动计划虽然“胎死腹中”。但却将杨虎城出的“硬干”的思想变成了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和政治纲领。其间,杨虎城派员(张当时在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韩复榘、宋哲元进行了联系,并取得了他们共同采取反蒋抗日行动的保证。由杨虎城主持制定了杨、韩、宋都同意的: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抗日;二、停止一切内战;三、释放一切政治犯;四、开放民众救国运动;五、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六、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的六项主张。这六项主张后来就完全应用在“西安事变”时张、杨发表的八项政治主张之中了。

失掉了利用两广事变发动反蒋行动的机会后,杨虎城仍在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新途径。1936年10月,曾请假离开部队近一年时间的十七路军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赵寿山返回了部队。他一回来就急切地找杨虎城汇报自己的想法。杨虎城看到赵寿山找他,也很重视,多次约谈了赵。

谈话中,赵着重向杨阐述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说明日本帝国主义已经作了充分准备,企图进一步灭亡全中国的各种事实。赵对杨说:“目前的形势,对国家的兴亡,对我们的前途来说,只有反蒋联共抗日这一条路。看蒋介石最近调兵遣将的举动,是要对红军大举进攻,并且要把我们也拉入内战漩涡,以便消灭我们。因此,是否可以考虑,蒋如果来西安,必要时我们把他扣起来,逼他联共抗日。”

杨听了显得有些惊异,望着我说:“天大的事,我们敢干?”我说:“只要你把当年打李桢的精神拿出来(李桢是蒲城县的大恶霸,杨在青年时把李击毙),就敢干!”杨看起来不反对我的意见,但是他却以深沉而又带责备的态度对我说:“你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脑子发热了,这样的大事要很好考虑,不能轻举妄动,随便乱说。”我便进而表示:“如果这一举胜利了,整个国家就可以振兴;万一失败了,我们就背靠北山,全部集中到耀县以北,或者干脆就打出红旗与红军合作,将来我们还是要打回来的,就像当年由武功撤到陕北,然后又打回来一样。”

最后杨很严肃地告诉我:“你这些话只能对我说,绝对不能对其他任何人讲。”这就是捉蒋主意的最早提出。杨虎城听赵寿山提出 “蒋如果来西安,必要时我们把他扣起来,逼他联共抗日”的意见时,没有表露出更大的热情。但实际里,他接受了这个“天大”的主意。杨虎城没有文化但他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善于汲取智者的智慧。他思考了一段时间后,于11月初向张学良正式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扣蒋,迫其改变政策的建议。

张学良在1957年所写《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一文中,说:“在另一方面,我西安剿匪一位重要的伙伴――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将军……他非常热衷抗日而不愿剿匪。这是由于他有两种心情:一为保存实力,一为趋向时髦。我们两个人虽非故交,短时间却结为好友,彼此间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在当时,他已竟(经)被共匪渗透,是利用他另作一个角色――关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确实的证据。现在我已晓得,中共的重要干部,他的伪大使王炳南,当时是在杨的幕中。我在洛阳归返西安之后,同杨虎城相谈之下,彼此大发牢骚。某一日,又谈这个问题时,我问计于他,他沉吟了一下 说:“我那些小家伙们(这是指他的智囊团)倒有一个计策,等待蒋委员长来西安时,我们不使他离去,我们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请注意,他一开口就说那些小家伙们,那证明他背后已有人鼓动他,是利用他来推动我、试探我。”

张学良对杨虎城的这段评述,有对有错。对的是,捉蒋的主意确是杨虎城先向张提出来的。主意虽不是杨虎城最先出的,是被张认为一向草莽的杨虎城却想出了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典故来推动张。张还猜错了所谓“那些小家伙们 ”不是王炳南。杨对王虽然器重,主要向王是向其了解一些政治理论问题,王始终没有进入杨的决策核心。更主要的是王在共产党严格纪律的下,没有中央的指示不可能,也不能够向杨提出捉蒋这样一个“天大的”建议。真正提出这一建议的人,是杨虎城的亲信赵寿山。

14.联合共产党

在国际法西斯主义日见猖獗的情况下1935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了“七大”,大会确定了要建立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各民主力量反法西斯人民战线的新策略。同时也研究了在中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并形成一致意见。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王明根据共产国际的意见,代表中共中央(那时中共中央仅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宣言对当时中共的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明确提出:“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进攻,南京卖国政府步步投降,我北方各省又继东北四省之后而实际沦亡了!”“不到四年,差不多半壁山河,已经被日寇占领和侵袭了。”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对日实行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还提出了救国十大纲领。之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巴黎办的《救国报》全文刊登了《八.一》宣言,并通过各种渠道发往国内。(待续)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