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领引新情色时代
2007-10-18 01:46:1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李竹)李安是个绝顶聪明的导演,他不但总能让自己的电影成为一个持续的新闻话题,还能领引华人影坛的潮流。

《卧虎藏龙》获奖后,令许多华人导演误认为西方影坛已经吹起“中华古装武侠风”,于是乎,从张艺谋到陈凯歌再到冯小刚,无一不放弃观众乐见的现实题材,投钜资大制作“跟风”,结果无不是“折戟沉沙”。

李安随后风头一转,把镜头瞄准辽阔的北美西部草原,把骠悍粗砺又柔情似水的牛仔同志推入大众的视野,“断背”一度成为某种隐语和替代词,曾流行一时。

这次李安又玩了新戏码,以“情色”为卖点来忽悠华人观众。虽然因张艺谋担当了威尼斯评委会主席,毫不避嫌地让《色,戒》捧走了“金狮”,但是西方影评界并不看好这部片子,至今西方票房和影评都对《色,戒》反应平平,完全没有当年《断背山》所掀起的热潮。

究其原因,既有东西题材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有《色,戒》的拍摄手法和故事情节都无独到和突破。相反,《色,戒》在华人社会却异常轰动,从中港台新加坡,到美加华人社区,看《色,戒》评《色,戒》成为一大盛事,更有大陆影迷大举南下,赴港争睹“足本”的热潮。媒体铺天盖地、事无巨细大作《色,戒》文章,片中裸露和床戏是最乐此不疲的话题,甚至八卦到对女主演汤唯身体关键部位颜色的质疑……

李安以《色,戒》再次刮起影坛旋风,这次不是“武侠”而是“情色”。《色,戒》在华人市场大获成功,并非他很好地诠释了张爱玲的小说,也非忠实地再现了旧上海租界的风貌,更不是影片激起的反日爱国热情,而是片中三段突破尺度的激情戏,在什么都讲“卖点”的商品社会,这个卖点最经济最直接,更容易让媒体倾入热情,更有效地让观众(当然指华人观众)走进影院。

看过《色,戒》的观众是否想过,如果片中没有了三段激情戏,也就是说一部“洁本”《色,戒》,还会不会有如此的轰动效应?那样虽然不能说全片乏善可陈,也只不过是一部“抗日爱国片”,甚至可以组织中小学生一同观看,接受“爱国历史教育”,最好片名也改为《国难当头》。

《色,戒》因一段血腥场面(青年学生刺杀老曹)和三段汤唯和梁朝伟的性爱情节(其中有性虐镜头),而被香港和美加定为限制级。从电影的分类来看,此片当属情色片,李安自己也称,片中表现了“不论男性女性,基本上都有兽性”的命题。

纵观西方电影史,情色电影(注意,情色电影非色情电影,不是三级片,更不是毛片)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门类,众多大师级导演拍摄了不少传世之作,导演通过电影语言的情色表现(包括气氛、情节、暗喻、人体和性爱)来表达人性命题和社会态度。比如,廷度-巴拉斯(Tinto Brass)的《罗马帝国艳情史》(Caligula 1979年),此片在西方电影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片描写卡利古拉国王统治下的罗马宫廷,充满着纠缠不休的权力和欲望,荒淫和放纵最后导致帝国的覆灭。还有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苦月亮》(Bitter Moon 1992年),贯穿影片始终的情色氛围,展示人性在面临欲望深渊的痛苦挣扎。再如日本导演大岛诸的《感官王国》(1976年法国投资拍摄),全片充满赤裸裸的性爱场面,呈现出日本女性对传统爱情和性观念强有力的挑战,奠定日本女性主义电影的里程碑。(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世界级电影大师的作品可以列入西方电影史的行列)。

世界电影史上情色电影佳作名片不胜枚举。相比之下,李安的《色,戒》虽然获国际奖项,但在大师级作品面前不过是一部学生的习作。依笔者浅见,李安试图表现人性与兽性的双重人格,但是叙事手法和气氛渲染显得苍白,尤其是性爱场景与全片的风格脱节,有生硬嫁接之感,难怪有“洁本”并不影响全片质量的评论。换句话说,如果《感官王国》删去性爱场面,那将是毁灭性的,而《色,戒》这样做则还是完整而统一的。尽管如此,我还是为中国对《色,戒》大动剪刀的做法鸣不平,这是对艺术作品的践踏,更是对导演和观众的歧视,愿中国早日实行呼唤已久的电影分级制度。

李安用“情色”振臂一呼,效果不同凡响,相信更多的中国导演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的“情色时代”。“丑小鸭”汤唯咬牙一脱,从“打工妹”一跃成“影坛巨星”,前有楷模,后有来者,相信更多受尽“潜规则”困扰的无名小辈也会争先恐后“赤裸上阵”为“艺术”献身了。“少儿不宜”在中国是最好的广告词,《色,戒》再一次证明这一点。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