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移民中国的老外越来越多
2007-10-25 05:17:33
来源:星星生活

(北京望京韩国城;义乌“中东街”;老外在中国;生活在中国的老外)

(星星生活记者吴伟编译报导)三年多的时间,居住在巴格达的拉希德(Khaled Rasheed)和家人,在听到炸弹在他家附近爆炸时,整夜都担惊受怕地蜷缩成一团。在他之前,一代又一代的伊拉克人移居国外,拉希德也梦想着在别处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去哪里呢?

寻找这样一个地方,安全是拉希德最主要的考虑,不过对伊斯兰教的开明态度,还有光明的商业前景也是同样重要的。不久以后,他便选定了一个所有条件都符合要求的地方DD中国。

《华盛顿邮报》近日发表的文章指出,对于越来越多的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来说,中国――而不是美国――是一个有着无限机遇、私人企业能够获得回报、有着普遍宽容的地方。

“在中国,我们生活得很好。我们全家很久没有这么高兴了”50岁的拉希德说。2007年2月,他带着妻子和五个孩子来到浙江义乌,这是位于上海以南的一个商品交易城。

《华盛顿邮报》说,虽然中国并没有正式鼓励移民,但对一些外国人,尤其是那些有着创业梦想并拥有资金的外国商人来说,获得长期签证已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需要就是得到一家中国公司的邀请函,或由当地一家经纪公司给你发封邀请信,只需付500美元。

目前,在中国生活着45万外国人,他们持有1年到5年的居留许可,而且可以延期。2003年,持有这类证件的外国人共有23万。此外,还有700名外国人拿到了让许多人极为羡慕的绿卡――长期居留证,这是根据2004年生效的一部法律发放的。

中国重新出现了外国人聚居区,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对外国人采取的开放态度,但这种现象自1949年中共执政后就不存在了。但在此之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曾出现过更大更持久的外国商人临时聚居区,如早前的上海就出现过以法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为主的租界区。

现在,位于北京北部的望京地区是一个巨大的韩国城,商店、学校、教堂、酒吧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韩国人自己的日报。几英里之外,在位于市区的日坛公园附近街区,其标志牌是用西里尔字母写成的,讲俄语的商贩迎接着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们。

在有着世界最大批发市场之称的浙江义乌,“中东街”的晚上灯火通明,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有烟熏火燎的烤羊肉串,有五颜六色的水烟袋,还有很浓的甜茶,光顾这里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阿拉伯人。

《华盛顿邮报》说,中国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开始尝试与外部世界进行接触并鼓励文化交流,把它作为寻求向第三世界展开思想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的攻势的一部分。现在,中国努力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原因,就是出于其精细的战略目标,其最突出的需要就是确保持续其经济繁荣的长期的能源供应。

作为这个新攻势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正在努力把自己扮成,要比其他非穆斯林国家都更加开明地对待伊斯兰教的国家。过去20年来,中国政府逐步允许本国的穆斯林群众修缮文革中遭破坏的伊斯兰机构。政府还开了一些伊斯兰学校,鼓励伊斯兰学者到国外开展研究。

中国估计拥有2000多万穆斯林,被认为是最大的少数民族,这样的地位也让其获得一定的保护和特权。“在美国,我们这种信仰的人会遇到很多问题,”来自尼日尔的25岁的萨利苏(Adamou Salissou)说,“在美国人心目中,穆斯林的形象就是恐怖分子。中国人对伊斯兰教不存在这样的成见,他们认为,‘这是你们的宗教,没有问题。’”

萨利苏得到了中国政府发放的一项奖学金,目前正在福建厦门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萨利苏的弟弟、23岁的马哈曼(Nour Mahamane)今年秋天也来到中国,正在上海攻读石油化学专业的硕士学位。

在义乌这种外国人聚集地区的清真寺也比其他地方的清真寺享有更大的自由。义乌官员估计,5年来,有2万多名穆斯林移民(其中大约1000人来自伊拉克)来这里定居。阿訇马春真(音译)说:“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在这里很自由。他们忙着买车买房,他们想在这里住下去。”

马春真说,他2001年从北京第一次来义乌,当时他所在的教区只有100多人。他们在一家饭店租了一处地方,在那里作礼拜。如今,在闪闪发亮的新清真寺里,每周五作礼拜的信徒多达8000人。这座清真寺由一家丝绸厂的厂房改建而成,是用定居这座城市的外国人的钱建起来的。

为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国采取的做法之一是发放奖学金,鼓励这些国家的学生来中国学习。奖学金计划早在1949年就开始了,近年来发展得尤为迅猛。1996年,中国向大约4200人发放了奖学金。2006年,这一数字增加到8500人。

《华盛顿邮报》指出,外国学生对在中国学习兴趣,主要是受到那些企业家创业成功致富史的刺激,安瓦尔(Moatasem Anwar)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他是家中12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萨达姆统治时斯的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居住区长大,他的家人靠着在埃尔比勒集市上买袜子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在美国发起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后,他的一个哥哥想到从中国进货,运到伊拉克卖。安瓦尔2003年10月来到中国帮家人打点生意。刚下飞机,看到拥挤的机场,闻到奇怪的味道,他的第一反应是:“我想最多呆一个星期,我很快就回去。”

但是在中国做生意要比大家想像得更容易。在掘到第一桶金后,家人把设在埃尔比勒的摊位换成了一间商店,不久,又开了另外9家店铺。接着他们开办了一家工厂,建了5个仓库。安瓦尔说:“现在,我们建起了一幢六层高的小楼。”

29岁的安瓦尔已经有足够的钱将自己和妻子移居到中国。他正计划把两个孩子送到中国学校读书。他的哥哥、两个堂弟及他们的家人也来到了义乌。

《华盛顿邮报》说,不过中国对外国移民的欢迎也是有限度的。外国人如果没有中国血统,几乎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公民,而且和其他地方一样,中国人也对外国人存在种族误解,甚至会发生冲突。

尽管如此,安瓦尔仍表示,他感觉在中国生活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幸福。他说:“我哥哥在荷兰生活了9年。在那里,如果是外国人,就会低人一等。他来到中国后,一切不同了。在这里,如果你是外国人,你会得到比中国人还好的对待。”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