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照门”与“大众传媒”
2008-02-07 18:19:1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李竹)记得是80年代末,中国才引进了“大众传媒”(Mass Media)这样一个纯粹西方的概念,而这之前我们一直习惯的是“新闻单位”抑或“党的喉舌”之类的叫法。

那时西方之所以称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新闻传播的媒介为“大众传媒”,是因为它们是直接面对广大受众传播信息。请注意那时的大众只是被动的受众。然而,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今天,这个概念的定义完全可以被颠覆了。当今的大众已经不是传媒的受众,某种程度上还成了传媒的主导。“大众”即是“传媒”。换句话说,我们迎来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时代!

大众一旦成为传媒的主宰,基于其数量的无限和领域的无所不在,今天的信息传播,便会无孔不入、无所不包,因而其影响力、或者有时是杀伤力都将远胜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媒。何以见得?远的不说,最近的“艳照门”及“张斌事件”便足以见证了。

“艳照门”是先由网络发帖而引爆,接着由于网民的热切关注和卖力传播,使得事件迅速升级,之后传统媒体才逐步跟进,与此同时,由大众主导的网路又与由新闻机构主导的传媒互相援引,最后真不知道是传媒吊着大众的胃口,还是大众牵着传媒的鼻子走。这种局面的形成,正说明“网络化” 成了产生真正大众传媒的先决条件。

那么再说“数字化”,它为影像的传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先看拍摄影像的设备,数码相机、DV、手机不但功能越来越强、体积越来越小、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导致几乎人人拥有且随身携带。笔者近日曾与一众非新闻工作者出游,在景点要拍照时,冷不防见众人人手一机对准被拍照者,引得那位被拍美女受宠若惊道:“哇!我怎么发现有这么多记者?!”的确,这个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记者。

在“张斌事件”中,如果不是当时在场的一位旁观者人不知鬼不觉地用手机拍下画面,再以事发后数小时之内就已贴到网上的神速传播,这种事关奥运的重大“纰漏”又怎么有可能被大众所知呢?在“艳照门”中,如果陈冠希不是将数码影像存储于笔记本电脑中,照片又怎会外泄呢?

君不见,现在的电视台都越来越多地选用来自普通民众拍摄的影像?因为新闻本来就是时时刻刻地发生在大众之中,一旦大众掌握了一些记录新闻的方法,他们便可以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最有价值的新闻。而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恰恰为大众提供了这种可能。所以,“当你读报纸的新闻时,你读到的已经是历史。”随着真正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众传媒”不得不面临更加严酷的现实。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