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咳嗽
2008-02-22 18:46:00
来源:星星生活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细菌、病毒的感染或物理化学的刺激都可引起气管和支气管的炎症,导致粘膜的充血、水肿、纤毛上皮细胞损毁、脱落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咳嗽咳痰、喉痒咽痛,甚至于发热恶寒、头痛身重等全身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咳嗽的发生和发展与外邪的侵袭以及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素问 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脾虚失运,痰湿逗留,上凌于肺亦可出现咳嗽;肾虚而不纳气,肺失肃降,同样引起咳嗽。综上所述,其病因不外内伤、外感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气虚,卫外不固,邪客于皮毛,传于肺脏,造成肺气不宣,其症状必见咳嗽、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喉痒、声重、脉象浮数或浮紧、舌苔薄白或薄黄。内伤咳嗽多因阴虚于下、金燥于上或水火刑金或水寒凌肺或脾虚不运、聚湿生痰、壅塞气道,其症状有干咳少痰、喉痒咽痛、潮热盗汗、舌红脉细之阴虚咳嗽,以及咳嗽多痰、气逆不顺、肢冷畏寒、舌苔厚腻、脉象弦滑之阳虚咳嗽。

外感咳嗽,治以宣肺解表、止咳化痰,使肺气通畅,清肃有权,邪无所依而咳嗽必止。取穴有:肺俞、风门、尺泽、合谷、丰隆等,针后加火罐,内伤咳嗽的阴虚咳嗽,治以滋阴清热,使气泄火平,肺无灼伤之虑。取穴有:阴郄、后溪、鱼际、复溜、太溪等;阳虚咳嗽治以温补脾肾,培土益气,脾运湿化则肺气自利,痰祛咳嗽自平。取穴有:肾俞、命门、脾俞、足三里、关元等,配合“火针疗法”。具体操作: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上述穴位,急性或严重者,每日治疗一次,3-5次后,改为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对于老年人多年不愈的慢性咳嗽,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天的三伏季节,火灸背俞穴或用药物贴敷都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婴幼儿咳嗽,针灸更是奇效。8岁以下儿童根本无须留针,几秒钟内点刺几个俞穴,只需1-3次即可治愈,并且会明显地增强体质,大大地减少感冒、咳嗽的发生。正如古人所云:“小儿脏器轻灵,随拨随应”。

典型病例:

1。刘太,68岁。咳嗽近一年,曾服用过中药,症状有所缓解,但仍然恶风。每当风吹到颈背部时,立即咳嗽发作。即使是夏季,也要穿上高领的衣服,不敢裸露颈背。笔者选用上述穴位,仅仅四次便治愈了困扰一年的咳嗽。
2。Kevin,二岁。咳嗽月余。曾服抗菌素等药物未效。于11月20日来我诊所,笔者采用点刺不留针的方法,一次治疗咳嗽减半,三次治疗咳嗽痊愈。
3。Steven,四个月。因肺部炎症出现咳嗽、发热。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服用抗菌素,于11月5日来我诊所,经笔者点刺治疗后,当晚发热消失,咳嗽减轻。经过四次治疗,咳嗽和发热彻底治愈。

华夏中医馆夏岩医生咨询电话:(905)881-8873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