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家做起牛肉粉老板
2008-03-05 18:56:42
来源:星星生活

在多伦多城市广场有一家经营牛肉粉的排档,老板书生气十足,一副眼镜透着儒雅,他客客气气地接待顾客,热热乎乎地招呼周围熟人,生意也红红火火。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一位中国民族管乐器音乐家兼演奏家,他叫张宇澄。

从小喜爱民族管乐

张宇澄生长于书香家庭,父亲是南京大学的知名教授,按父亲的愿望,希望他将来走上学术研究之路,然而也许是江南古韵的影响,张宇澄从小就对中国民乐、特别是竹笛情有独钟。他拜名师、勤学练,一支竹笛伴随了他无数寒暑,江南丝竹的文化氛围熏陶他走完了系统学习音乐之路,随后进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学院”任教,期间并灌制了独奏专辑CD《姑苏行》,其中包含了他用竹笛、箫、巴乌、埙等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江南名曲。

东渡日本推广中国民乐

正当事业一帆风顺之际,不满足现状的张宇澄毅然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和熟悉的环境,东渡日本,开始了人生新的转折。在日本他边攻克语言障碍,边继续自己的音乐追求,同时向日本音乐界介绍和宣传中国民族乐器和曲目,后来创办了一家音乐学校,担负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角色。

就在他在日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又一次选择了挑战自我,远渡重洋来到枫叶之国加拿大。我问他,为何总是这样变换自己的生活,为难自己?他的回答颇为感性:“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音符总是流动的,我的思维也随之跳跃;我喜欢流动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像永不休止的乐章!”

移民加国弘扬民乐

1999年登陆加拿大后,开初的移民生活是充满曲折和碰撞,和成千上万的中国新移民一样,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期间他打过工、送过餐、甚至曾为一家保龄球馆守过夜,然而他没有停止自己的音乐生活,让悠扬的竹笛乐曲如一涓涓细流溶入加拿大多元的文化海洋。张宇澄受约克大学艺术系邀请,教授东方民族乐器竹笛,并帮助组建中国民乐队;他还在“邓德光粤剧学苑”做民乐伴奏兼艺术指导;香港歌星张德兰、叶莉仪、汪明荃等来多市开演唱会时,张宇澄也应邀担任民族管乐器伴奏;也多次参与华人社区的慈善义演。在加拿大这多元文化的海洋中,张宇澄说他的中华民族管乐曲,犹如一叶小舟扬帆畅游。

然而,在西方社会仅靠民乐维持一个家庭的开支还是捉襟见肘,必须有一项稳定的经济来源做支撑,这令张宇澄不禁感慨生活的现实,艺术是他的恒定的追求,而着手一项挣钱的事业也是当务之急。

经营牛肉粉开发新餐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酷爱美食的张宇澄接手了一个别具风味的快餐店—-越南牛肉粉。从艺术过度到餐饮,中国人做越南餐,这能得不说是一个勇敢的决定。接手之后做的首件事,就是对店名进行了巧妙的更改,变“越南”为“越兴”,虽一字之差却寓意深刻,他将要逐渐突破越南餐的范畴,为加入中国餐,特别是非粤菜系的北方小吃埋下伏笔。店面整修也没有少费心思,一改从前的陈旧面貌,变得明亮整洁。为了这份新的事业,张先生一心扑在了上面。每天12小时的工作时间,身体力行,与却善于创新的合作伙伴李诺一起,奋战在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中。

张先生认为,音乐是艺术,餐饮也同样是一门艺术。他试图利用小小的快餐排档进行餐饮革新,他说,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的社会,世界各国、各地的特色餐饮都在这里扎根、开花、结果,如何把中国各地风味传统小吃介绍到本地,并让港台移民接受和喜爱,他花费了一番心思。

他先从牛肉粉做起,牛肉粉是东南亚闻名的风味美食,已经被本地华人食客所广泛接受。经过多方试验,张宇澄大胆地将中国西部的麻辣风味加入牛肉粉中,结果新品种“麻辣牛肉粉”一炮打红,成为招牌新餐品,慕名而来的顾客络绎不绝。

艺术和饮食的文化相通

他对我说:“我们移民到加拿大,这里并不是发挥我们特有文化背景优势的国家,但是只要你想在这里生活居住下去,你就必须在坚持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前提下,和其他族裔的交流渗透,这样才会有一片新的天地。一个玩中国音乐的人去玩越南餐馆,这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优势,如果在有心的音乐家手里,把各地的音乐风格换成调味品,都放在一个面盆里发酵糅合的话,就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不管叫什么,也许这就是加拿大的特色吧,也就是所谓的艺术相通论吧。饮食也是同样的道理。”

新的饮食创意还在运作之中,开发系列溶合各个民族特质,又能互相接受的美食是张宇澄新的追求,发展连锁店、开拓新市场,更是他的梦想。

尝试新的事物、开辟新的领域、开创新的生活,这是张宇澄所说的音符般流动的生活状态,也是每个背井离乡、抛弃已有的一切,踏上异国的土地,再脚踏实地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新移民的奋斗轨迹,虽然其中难免坎坷险阻,但就像张宇澄所说的:“只要不懈努力,新移民创业之路会越走越宽!”

图说:
张宇澄(右)在汪明荃(中)多伦多演唱会上担任伴奏,图为会后合影。

张宇澄(右)和他的合作伙伴李诺大胆探索新的餐品。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