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切断了血脉
2008-03-06 08:51:1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 作者:李竹)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今的移民托家带口,不远万里投奔他乡,依然是一个“利”字驱使,倒也无可厚非。怕就怕,当利益来自四面八方的时候,一家人忙着分头逐利,结果却丧失了最宝贵的家庭生活。

我的朋友周男,做IT行的,在加拿大混了几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可国内却来了高薪的聘请,于是一跺脚回流了。老婆在加拿大做会计,发展顺利,没理由放弃,只是每天上班下班、忙里忙外,无暇照看三岁的幼女,一咬牙送回国托外婆代管。这样,一家人老公在深圳、太太在多伦多、女儿在哈尔滨,三口人居三地,个个形只影单。

还有一位朋友宋女,在上海一大摊子生意,根本脱不开身不说,也不想来什么加拿大,老公在香港也有不错的事由,可是全家投资移民加拿大早就成了事实,冲着西方教育体系先进且人性化,于是两口子把14岁的儿子送来加拿大读高中,花钱进了寄宿学校,这一家也是三人天各一方,每年给航空公司进贡不在话下。

这样的例子恐怕大家身边都有,都能讲出几个来,从前牛郎、织女的凄惨,王母娘娘也毕竟只是让一家人两地分离;如今的科技叫人上天入地,空间距离缩短了,人们的自由度变大了,可人们又主动选择了一家人四散分离。

现实生活中,中国六、七十年代夫妻两地分居现象,也曾普遍。记得我小学有个同学就是成长在“支边家庭”,父亲远在西北军工单位工作,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留在城市里。父亲两年左右回来一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母亲在医院工作,既当妈又当爹,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孩子。大约10多年的日子就这样过着,别人家热呼呼地围坐吃喝谈笑,他们家却冷清得很,孩子还经常受人欺负。七十年代末,父亲调回城市,分配到不错的单位,一家人终于安定了,但是父亲长期在外艰苦的生活留下一身病痛,很快发现了癌症,回城没有三年就英年早逝了。

那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搞的支离破碎的家庭,在今天人们的眼里被看作不人道,是应该深刻反思的,是对人性的扭曲。因为那是被迫的。然而,当今天,主动选择的权利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上的时候,我们却拉住了利益的手,任它牵着从家人身边走开,尽管也有无奈,好在利益到手的快慰会将其弥补。

偶尔和朋友陈君聊起这个话题,没承想他对此颇有一番见地。他说,许多人认为乘着年轻,宁愿多吃些苦、忍受一下分离,可以挣多一些钱,将来再好好地建设和享受家庭生活,殊不知,失去的是永远也弥补不回来的。

陈君是香港移民,过去在香港曾做过教师。他有一个学生,16岁了,由于行为问题,屡教不改,校长都打算将他开除。学生的妈妈曾找到陈君,在他面前痛哭追悔,因为夫妻一直在外打拼,想给孩子创下一番家业,没想到,现在孩子长大了却离他们越来越远了,根本无法沟通,再管教也来不急了。

令人无奈的是,这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如今与子女终日厮守的家长,还搞不清那些Teenager的心思,更不要说将他们“放羊”了。家庭的离散,给亲子之间带来障碍,同时,夫妻关系也因此出现危机的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

选择家庭的分离,并不是大陆移民的独有现象,相对西方人来说,可以说这是华人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用陈君的话讲,归根结底是个“穷”字。华人传统上就是什么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得来,而西方社会整体比较富裕,又有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同时宗教观念也对社会家庭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因而西方人不大会为物质利益,选择牺牲家庭生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浮躁、家庭的不稳定应是相互关联的。在一个充满了机会的世界,当你面对利益的诱惑的时候,对家庭却不知是福还是祸。正是,聚散皆无奈,离合总有失!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