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是个误会 清明原来可以踏青
2008-03-17 21:33:00
来源:星星生活

春节过后不久,人们将迎来新增法定假日中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旧时,中国人要在清明节这一天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那时庙内外非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

据老人回忆,民国初的北京人过清明节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即说的清明节这一习俗。

清明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它拥有怎样的文化内涵?人们在这一天除了扫墓,还可以做些什么?民俗专家指出,人们对清明节认识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清明完全是个悲伤的节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赵书说,清明是中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如果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清明其实既是悲伤的日子,又是欢乐的日子,还是社交的日子。

“清明最早是24节气中一个农事重要节令,这时万物复苏,已是耕种时节。到了宋代,清明把比它早几天的寒食节里的祭奠内容收纳进来。人们开始在清明祭奠先祖,从先人事迹中汲取精神动力。同时,清明还把农历三月上巳节中的‘春嬉’等习俗收纳进来,发展了节气特点鲜明的郊游踏青、户外体育娱乐等活动,成为一个综合节日。”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介绍。

误区二:扫墓非得清明当天

祭奠先人是清明节的主题之一,扫墓则是人们缅怀先人的重要形式。不过,清明节扫墓本来就不该在清明当天进行。

民俗专家王作楫认为,扫墓的时间,最好是在节前10天或节后10天农历的单日子进行。中国文化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单日扫墓寄托了亲人的吉祥祝愿。而清明当天,则是僧人扫墓的时间,僧人在这一天表达自己不能为祖先传宗接代的歉意。

误区三:扫墓必烧纸

很多人在清明节扫墓时习惯烧纸,其实这和非要在清明当天扫墓一样,是一个认识误区。很多专家都认为这种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并非传统的祭奠形式。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大家采用最原始祭扫办法是‘挂压洒’。就如话剧《茶馆》最后一幕那样,把纸钱向空中扬去,或者在先人墓前用砖头压住一张纸钱,表示这家后继有人。”不过,现在较好的办法是买一束鲜花,祭拜过后将花瓣撒在墓前。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