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这样炼成的
2008-03-18 17:48:33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樟树)教育好孩子,对相当多的家长来说,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头等大事。若孩子打小听话,聪明好学,成绩前茅,老师表扬家长喜欢,一路顺利成材,自然万事大吉!若孩子相反呢?老师骂家长训,孩子被整的灰头土脸,是不是就没有成材的希望了?也不一定!

小孩子是可塑的,甚至是能突变的,问题在于家长能否找到病根,正确对待,立即解决。我侄子就属于后者,叫老师骂了个悲惨,他的成材之路,可能对某些家长,有点启发。

我的侄子,家住北京繁华街面,父母都在机关工作,单位不错收入稳定,一家人生活虽比上不足,比下却绰绰有余。在那环境里,他衣食当然不愁,心情自然无忧无滤。温室里成长的独苗侄子,坏毛病没有,但与工农出身、从小知道吃苦的孩子比,他的发奋图强、积极进取、不服输的精神,显然就差远了。因此打初中起,侄子功课总处于中下游,这让老师烦透了,不但不能给师面增光,反而拖累老师升级、拿奖金。老师就训斥、告状、挖苦、开骂,把个小孩子家搞的灰不溜溜,没了朝气,失了信心。受打击最大的是,临毕业,老师还不依不饶,骂道:“蠢才到哪里都是蠢才,永远都是蠢才!”可怜的侄子蔫巴的像条破布,连考高中的心气都没了,怎么办呢?一家人犯了愁。

也许是弟想起自己插队农村才百炼成钢,也许是弟媳下了狠心,也许是侄子被如此臭骂贬低激发起心底怒火,像火山像地震,突然爆炸喷发!总之,他受到刺激,从没离开过北京的他,去了白俄罗斯。

那是九年前,当地一切不如北京,独立生活逼迫着他――这个16岁的小留学生,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试着做饭,买便宜衣衫,以及怎样小心才能避免当地光头党的毒打。这样的环境让我们揪心,他却不愿回来“享福”,说:“不让他上学,挨打也不回来!”“洋插队”仅一年他变了,变的让我们刮目相看:有了大志,学习成绩名列班里前茅,深受老师喜欢、表扬!这是我们从来听没听过的喜讯,激动得我们悲喜交加,眼含泪花。为此他的父亲、我的弟弟对他说:“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继续供你上学!”

后来他到马来西亚,学习英国大学课程,成绩一直优秀。因是优等生,还受邀参加马总理府举办的青年聚会,与总理集体合影。

硕士是在英国著名大学读的,学的是金融。在英国,他真的成熟了,食宿费差不多靠自己打工,家里只需补贴。我见过一张照片,他在冷库做搬运工,看来人是瘦多了。然而,打工没有影响他的学业,好消息依然不断。本来凭他的成绩,求学精神,该读博士,可家里储蓄已尽。我对他不能读博深表可惜,但囊中羞涩,爱莫能助。

前年10月,侄子硕士毕业,立即回国寻找工作。他的专业、英语颇棒,去年一月,被人才济济的国家大型银行总行录用,还频频担负出国任务。家里经济也开始翻身,后半年,侄子还用部分贷款买了车,可见小子能耐、收入不小。让我们更感可贵的是,他的人品得到升华,对人谦虚、真诚,对工作认真,这是一个有为青年所必备的。

我常想,一个被老师骂为蠢材的人,不到十年变为人才,到底是应该感谢老师的骂呢,还是感谢生活环境的变迁,还是感谢国外鼓励式的教学方式?

兴许三者都有吧。反正温室里的花木是结不出丰收果实的。侄子就是一例,我想,在加拿大也一样。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