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藏族婚俗
2008-03-20 18:28:47
来源:星星生活

藏族婚俗文化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远古时代,藏族先民就按一定的婚姻规则组建家庭,聚族而居,并形成了一套相关的礼仪习俗。吐蕃时期,藏族的婚姻仪礼便已基本定型。

一部名叫《择偶七善业仪轨》的本教礼仪文献,详细描述了藏族古代婚姻的过程和各种仪式。从中可知当时婚俗之丰富、礼仪之繁缚、内涵之深厚。藏族古代的这一婚仪特点,在今天藏族婚俗文化中还较多地保存着。藏族的婚恋礼俗,从择亲选偶、订亲迎娶到婚后习俗都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点,同时,又带着厚重的时代印迹,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混融、多姿多彩的风貌。

一夫一妻制是藏族主要的家庭形式。西藏民主改革前存在过一妻多夫、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等婚姻形似。一夫多妻制的情况多发生在上层家庭,即领主、土司通过联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求婚:这是藏族婚俗里必须经过的第一道手续。求婚之前先卜合属相,再送哈达给对方家庭正式提出求婚。订婚:双方同意婚事,便派人选择黄道吉日,起草婚约证书。婚约证书一般请有才华能诗文的人起草,内容是写男女结合、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孝敬长辈、品德应当高尚等等。也有的婚约书上写上今后财产继承事宜。这种婚约,是用诗歌形式写的,可以朗诵。

订婚这一天,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中老少尊卑,每人一条哈达,并要送给对方父母养育女儿的“奶钱”。敬完茶酒以后,便把一式两份婚约书放在高脚盘内,由一家证人高声朗诵,另一家证人认真校对。念完订婚书,证人便把两家的家印当众盖在书上,然后郑重地由女方与男方代表分别交给对方父亲。

结婚:结婚仪式的头一天,男方得派人把一套漂亮的服装,以及巴珠、嘎乌、手镯等装饰品,用绸缎包好,送到女方家中,让新娘明天过门打扮用。马队到达之前,女方要举行敬“切玛”、喝酒等告别仪式;男方迎亲队伍进门之后,先把彩箭插在新娘背上,表示她已经属于男方家的人了。又把璁玉放在新娘的头顶上,这块璁玉藏族习惯称为灵魂玉,这样做,表示男方的灵魂已托付于女方了。

男方在新娘到达之前,必须装扮大门,专为新娘下马准备垫子。垫子是装着青稞、麦子的口袋,铺上五彩锦缎,面上用麦粒画上“e”符号。男方家人手捧“切玛”和青稞酒在门口迎接。传统的进门仪式是十分烦琐的,从下马、进门、上楼到入厅,每次都得唱一次颂歌,献一条哈达。新娘入厅后,坐在新郎下首,迎亲和送亲的队伍也入厅依次坐定,接着便献“切玛”、敬酒,给佛像、父母献哈达,在柱头上挂哈达。参加婚礼的人唱谐青,以示祝贺。这种活动一直延续三天。

几种特殊的婚制:

在传统藏族社会,除一夫一妻的单偶婚为主要婚姻形式外,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多偶婚制。在一夫一妻婚的缔结过程中,招赘婚也有较大的比例,表现出与其他民族在婚姻制度方面的不同特点。
  
招赘婚。招赘婚即男“嫁”女家。社会舆论对“娶妻”还是“招婿”并无好坏优劣之分,视同一样。是女婿上门还是女儿出嫁由双方家庭商定,有时还要通过星相师卜卦确定。一般情况是招赘的人家往往没有儿子,缺乏劳动力,通过招赘解决劳动力问题。也有的是疼爱女儿,不忍心女儿远嫁而招婿上门组成家庭。
  
一妻多夫婚。一妻多夫婚在藏族社会是仅次于一夫一妻婚的另一种婚姻形式。在传统的西藏社会,这种婚姻形式占的比重较大。至今一妻多夫家庭在西藏农牧区还有一定数量存在。一妻多夫家庭绝大多数都是兄弟共妻形式,只有极少数是朋友共妻,而父子、叔侄等共妻形式仅是特例,不具普遍性。共妻家庭中,以两兄弟共妻最为普遍。
  
藏族社会对一妻多夫家庭普遍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尤其在一妻多夫家庭盛行的地区这种婚姻形式深受人们的称道。人们普遍认为,几兄弟娶一个妻子能使家庭兴旺和富裕,因为兄弟共妻可保证家产不分散,家里劳动力多,经商、务农、放牧都有人手干,容易使家庭致富。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