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教子难在平常心
2008-07-17 06:37:5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 / 作者:李竹)有个叫罗伊的金融家一心想让聪颖好学的儿子雷特子承父业,然而雷特自幼对烹饪兴趣盎然,立志将来做一名优秀的面点师,能烤出最棒的布朗尼蛋糕。就在儿子高中毕业准备报考烹饪学院时,罗伊大感棘手:一方面希望儿子将来有个体面的职业,即使不做金融家,能成为医生、学者、律师也不负他对儿子的厚望,凭儿子的天赋并不是问题;另一方面也不想过多干涉儿子的自由,不希望自己在儿子面前成为不讲情理的霸道父亲。

不久,雷特踌躇满志地报考了三所烹饪学院。可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考试成绩极差,甚至有专业老师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缺乏烹饪资质雷特彻底失望了,没想到自己对梦想的追求竟是这样的结果,他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不吃也不喝,一关就是好几天。在罗伊的反复安慰和劝说下,雷特才打开房门。雷特扑进父亲的怀抱伤心地哭了起来。

第二天,雷特重新整理当初推掉的报考高等学府的资料。几年以后,雷特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然后进入了父亲的公司。也许是先天遗传,雷特不仅很快熟悉了金融业务,而且以他的创见和眼光迅速在业界崭露头角。公司在父子俩的经营下越来越红火,罗伊为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高兴得常常从梦里笑醒。但同时,凭着父亲的敏感,他察觉到儿子身上有某种忧郁。为什么呢?他想不透,也猜不出。

在罗伊55岁生日的那天,罗伊发现儿子雷特一直在厨房埋头摆弄一些奶油、巧克力、香草精和鸡蛋,他将这些东西分类化开、打散,又倒入面粉和泡打粉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模具,放进电烤箱。一连串的动作既娴熟又专注,那陶醉的样子仿佛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随着烤箱“叮”的一声脆响,蛋糕烤好了。雷特小心地端出布朗尼蛋糕,放在父亲面前,罗伊接过蛋糕,顿时一股巧克力香味扑面而来,那棕色的蛋糕看上去松软可爱,上面挤着鲜红的字“Happy Birthday Dad!”罗伊的眼睛湿润了,他抬头望着儿子,只见儿子脸上充满灿烂的笑容,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这样的笑容了。

罗伊站起身,冲雷特点点头:“跟我来。”他带儿子来到自己的书房并从保险柜里拿出一叠东西。雷特一看,竟是当年自己报考烹饪学院的成绩单,上面全是优秀记录。罗伊颤抖着声音说:“当年,我用金钱摆平了一切,给你制造了假的成绩单,而这些才是你的真实成绩啊!”父子俩关上了书房门,没有人知道那晚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过,第二天雷特就宣布辞去公司的所有职务。

几个月后,罗伊向许多朋友发出了晚会邀请,请柬上没有说明缘由。晚会上,罗伊微笑着向众人宣布:“今天请诸位来,是庆祝我的儿子雷特第一家糕点店正式营业,要知道,他能做出世界上最棒的布朗尼蛋糕!” 罗伊感慨地说:“我一直为拥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而自豪,但是直到此刻我才发现,原来拥有一个快乐的儿子更重要。”

我们从以上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受几千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浸淫的华人,有几个能跳出望子成龙观念的束缚,还子女一片身心愉悦、挥洒天性的晴空呢?我们都承认每个人存在差别,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医生、律师和艺术家,成功人士在任何社会都是极少数,芸芸众生还是平凡人;但是,我们也承认上帝给予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特有的天性和潜质,人人都能在某一领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造福他人。

我们看到太多成功的例子,天天被名校、状元、神童、奥数冠军、音乐天才、常青藤奖学金等等字眼包围着、挤压着,使我们把自己的困惑、失落和渴望强塞给我们的下一代。一个逼儿子不练琴就跳楼的父亲,逼出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家,这个故事被广为传颂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在乎上千万视学琴如受刑的孩子。没有人怀疑出类拔萃之辈是远离我们视野的金字塔,但华人报章却把培养状元的经验当成涉及千家万户的责任。

当一个叫丁俊晖的小城少年遇到斯诺克的时候,成为了世界台球王子,这曾经引发争议的育子事例让很多家长梦醒:原来不学好数理化也能成名成家、光宗耀祖。但是更多的家长却想不明白:成不了“名”成不了“家”,让孩子率真、快乐、平凡地走自己的人生旅程,同样可以作社会可用的基石,只要他遵纪守法、正直待人、履行责任、做工纳税、繁衍后代、拥有自己美满的生活,就是成功的人生经验。

我们华人爱谈一个词――事业,其实事业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梦。自己不能做主的工作不是事业,因为你最多是在为别人守摊子,你做不了主,因而只能权当是谋生手段。没有“事业”的人并非都不快乐,拥有“事业”的人也并不都是“成功人士”。培养孩子励志、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无可厚非,但是结合孩子的志向、尊重孩子的意见、不牺牲孩子生活的乐趣,应该是家长首先考虑并自省的,因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走完人生旅程。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喜欢问小孩子长大要干什么,在幼稚园老师就会挨个问小朋友“你长大要作什么?”我小时候老师就指着雷锋画像,诱导我们长大一定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保卫我们的祖国。后来大些了,老师又讲科学家的故事,希望我们将来当科学家,反正都是伟大、光荣的职业。现在想,这种教育方式不愚蠢可笑吗?

直到今天,上初中的女儿还会时常遇到别人问“长大干什么”的问题,我发觉每次女儿都很尴尬,难以作答,她知道,如果说“我不知道”,别人会认为这孩子“没出息”“没抱负”至少是“不成熟”,女儿很聪明,往往以“长大我想当老师”搪塞。其实,她哪里知道,要作一名教师需要上什么学,怎样取得教师资格等专业问题,不过是听家长闲聊过“在加拿大女孩子当个老师挺不错的,每年还有带薪寒暑假”等等,再加上学生接触老师这个职业最多而已。

其实,我们能做什么?这对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找寻的答案,更别说一个小孩子了。试问哪一个新移民没有面对过择业的烦恼?又有几个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你当初的理想?所以我们告诉孩子:“如果有人再问你长大了要做什么,你就如实说你不知道好了。但你要清楚的一点是,眼下你要做一个好学生,你只要尽力就够了。”至于孩子长大了会向何处发展,任何人都是把握不了的。

毫无疑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扩展,我们每个人都会越来越理解造化弄人和人生无常的道理,可不知为什么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就看不开,很难保有一颗平常心,在孩子身上我们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孩子努力,将来就一定成功。其实我们自己没有努力过吗?但我们就成功了吗?我们没有成功,就要把这份对成功的不死之心,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成功了,不仅是他们自己的骄傲,更为老子挽回了面子,同时也证明了老子的教子有方。

为了这个目的,我们不惜给孩子难以承受的压力,我们总认为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会理解的。的确,我就曾经为此心中感激过我的一位小学老师,他是我小学5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学生们都怕他。不管是纪律问题、学习问题,对学生罚站是经常的,言语讽刺也是犀利的,大家都怕他,因而对他的课都非常重视,加上他确实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因而我们班在毕业时,在他的那个科目上都拿了高分。做学生时我恨过他,因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我罚站、出言讽刺,让我的自尊心收到很大的伤害。但长大了我又感激他,因为没有当初他的严教,我可能上不了重点初中,上不了重点初中就上不了重点高中,更上不了重点大学。

听上去这个逻辑是对的,但前不久同一个心理学家聊天才意识到这个逻辑的荒谬。他说,我们父母在体罚孩子时,常认为,我们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没有父母当初打我们,我们哪还会有今天。其实这是一个危险的恶性循环。当你在受到严厉的管教时,你的自信心会受到伤害,或者人格会扭曲,甚至爱心会缺失,这是很难弥补的人生缺憾。

一个神职人员曾对我讲过,他在教育孩子上,是只见到孩子的优点看不到缺点,如果孩子做了10件事,9件是错的,只有1件是对的,他就只表扬那1件,而对其他的9件不闻不问,久而久之,他那9件事也就慢慢做好了。

我同意他的理论,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我们做家长的怎能做到眼睁睁看着孩子犯错而不管呢?因为我们爱之深才痛之切,我们眼中揉不得沙子,也更难保守一颗平常心。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