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北京奥运的脚步
2008-07-31 16:09:2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李竹)2001年夏天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的时刻还历历在目,仿佛转瞬见北京奥运已经近在眼前。

当年的申办过程北京和多伦多是最较劲的两个城市,我们在加拿大的华人内心都有一杆难以平衡的秤:既希望北京申办成功,也希望多伦多申办成功。如果北京申办成功,意味着中国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奥运盛会将注入更多中华文明的元素;而多伦多是我们的家,若申办成功,我们可以在家门口体验奥运盛事,同时多伦多的市政设施也能得到全面的改善。所以,当北京成为2008奥运举办城市后,在欣喜之余内心也自然油生几许遗憾。

随着奥运脚步的临近,每天被太多北京备战奥运的资讯包围着,心中除了期盼还多了许多担忧,担忧发生恐怖袭击或突发事件、担忧空气质量不达标、担忧奥运扰民惹民怨、担忧外国人在华的满意程度、担忧开闭幕式能否成功……,毕竟这一次中国真正站在了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无论怎样力争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免露出瑕疵。

没有人不承认中国这次所付出的努力,倾举国之财力、物力、人力,耗数年之功备战奥运,应该说,许许多多举措只有在中国的体制下才能实现。试想,如果多伦多承办奥运能下令关闭多家工厂、餐馆、店铺吗?能让私家汽车按单双号上街吗?能彻底打乱市民的正常生活,一切为奥运让路吗?能用尽纳税人的钱甚至负债累累修建如此先进的场馆吗?能擅自驱赶“外来人口”吗?

在西方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在中国都可以做到,因为中国背负了太沉的历史包袱,奥运被称为“百年圆梦”。当许海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枪“零的突破”,宣示了中国人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历史恶名,奥运会从此不再是西方人垄断的游戏俱乐部,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站在领奖台上的身影成为中国跻身世界强国的象征,奥运在中国人看来不止是一场“Game”,而是激发民族自豪的战场。

正因为中国人这样的“奥运情结”,使办好北京奥运称为当今举国的头等大事,正如贾庆林在奥运倒计时100天讲话中说的:“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标志着我们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标志着中国人民正以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阔步走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历经磨难、奋斗不息、顽强拼搏的结果。百年奥运梦想,百年期待向往,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

为了外国人一声“歪瑞古德”中国为奥运做了事无巨细的安排,连出租车司机都手持“英语掌中宝”统一着装严阵以待,然而当传来美日代表团要配备口罩赴北京的消息,好面子的中国人难以承受这样的“羞辱”和“嘲讽”,认为是毫不领情中国为奥运花费的大量心血。我想,从奥运圣火被劫、藏独份子干扰,到杯葛风潮,经历这届奥运的种种挫折以后,中国人将逐渐学会以平常心看待外界对自己的态度。

各国运动员拼搏沙场,将上演奖牌争夺大战,中国卯足劲在奖牌总数上力争超过美国,成为举世公认的体育强国。然而,西方人始终不把中国看作体育大国,因为竞技体育不能代替群众体育,中国官方200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人均子刑逵场地为1.04平方米,远远低于人口更为稠密日本人均19平方米的水平。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获得的奖项逐年上升,相反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则逐年下降。全面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才是体育事业之本,否则“奖牌大国”成为体育强国,西方社会难以折服。

另外,中国的体育运动体制仍然延续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难怪许多国外运动员无比羡慕中国运动员,因为中国运动员的所有费用是国家承包的,从少年体校开始到进入国家运动队,自己不用花一分钱,衣、食、住、器材、场地、教练全部由国家统筹,换句话说由纳税人买单,所以,中国取得的每一块奥运金牌,是以上亿元人民币计的,这在西方国家想都不敢想。

远的不说,代表加拿大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华裔射击运动员赵航本身是电脑工程师,她完全利用业余时间训练,在备战奥运会期间,她一年中挤出上千小时训练,每年自己要花费上万元去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另一位赴京参赛的华人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年逾半百,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经济更不宽裕,在参加世界各地的资格赛时处处省吃俭用,一双击剑鞋已经张开了嘴,用胶布缠缠,继续上场。

通过对比中外两种体制,可以看出西方运动员更能以平常心看待奖牌、看待荣誉,而没有“党、祖国、人民重托和希望”的包袱和压力。相反,中国运动员则完全不同,据报载,目前刘翔的压力已经无以复加了。

我们期待北京奥运是个契机,在敞开大门迎接世界的同时,吸收来自外界新鲜的营养,以认识自身的不足,良药苦口利于病,经过奥运的“摔打”,中国前进的步伐会逐渐跟上世界潮流。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