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令电影发生革命(二)
2008-08-11 19:56:04
来源:星星生活

阅读电影史会发现,科学家经常在电影的进化过程中扮演艺术家的角色。而艺术家则往往因创作的需要,直接推动技术的进步。动画片的诞生即是这种模式的最佳例证。当年,大发明家爱迪生通过拍摄短片,启发了英国人勃拉克顿打造动画影片的灵感。而易尔赫德通过对赛璐璐胶片的运用,抛弃掉动画纸,奠基了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为米老鼠的横空出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

粉笔脱口秀奠基动画史

1896年4月,英国人勃拉克顿去访问爱迪生,他在大发明家用炭笔做了一幅速写。交差后,爱迪生礼尚往来,拍下布莱克顿画素描之时的短片。勃拉克顿原本就对捕捉动作的电影有兴趣,这个能表现绘画过程的电影更是引发了他的强烈兴趣。

不久后,勃拉克顿与亚勃•E•史密斯成立了“维太格拉夫公司”,后来大名鼎鼎的华纳可以说起源于此。公司成立后,一个无名的技师发明了“逐格拍摄法”。根据这种方法,摄影机可以一格一格地把场面拍摄下来。著名的《滑稽脸的幽默相》便是用这种方法完成的。

这出粉笔脱囗秀被公认是世上第一部动画影片,一开场是画家的才艺表演,接下来是活动起来的画,并使用了“剪纸”的手法,将人形的身躯和手臂分开处理,以节省逐格重画的功夫。勃拉克顿在拍摄《闹鬼的旅馆》一片时也利用了这种方法。在这部影片中,为了表现一把小刀“自动”切一根腊肠,在拍摄每一格画面之后把小刀的位置连续加以移动。

由于勃拉克顿的成功,动画片厂也如同卡通动画角色般的逐渐兴起。1915年易尔赫德发现了赛璐璐胶片,取代了以往的动画纸,画家不用每一格的背景都重画,将人物单独画在赛璐璐上而把衬底背景垫在下面相叠拍摄,建立了动画片的基本拍摄方法。

米老鼠伴着声音降生

二战期间,美国的卡通动画不但成为年轻艺术家钟爱的行业,更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娱乐形式,而卡通明星贝蒂小姐在原画家的精心设计和修饰下,在1932年成为观众心目中的性感象征,声势不亚于好莱坞巨星。

而卡通形象中最著名的自然是米老鼠。这一卡通形象是美国动画大师沃尔特•迪斯尼绘制的最著名的动画角色,它诞生于1928年11月18日,那天也是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廉号汽艇》首次公映之日。

米老鼠一开始就是一只聪明、快乐、天真、淘气、喜欢破坏、但是心地善良而勇敢的老鼠。它的敌人是一只凶恶的独脚猫,活象它的同类“快乐的猫”的讽刺画。早期米老鼠的笑剧时常建立在一些音乐噱头上,如配合动物动作的钢琴声,发出叮当钟声的锅,由众多人物演出的芭蕾舞,以及当作木琴来敲打的牛的颚骨等等。

默片时代的终结

1927年10月6日,一位名叫艾尔•乔尔森的演员在大银幕上喊道:“等会儿,等会儿,我告诉你,你不会什么也听不到!”观众不用再等了,他们已亲耳听见电影这个“天生哑巴”,终于在32岁的时候,借《爵士歌王》之口说话了。

其实早在1910年,多产的爱迪生同志,就公布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是第多少项的最新发明:有声电影机。只不过鉴于技术尚未成熟,此后电影依旧保持肃静。虽然现场也会配有音乐,或解说员――黑泽明他哥就从事的这一职业,一位演员甚至曾称其为“底片”,自己是“正片”,可观众仍然希望“正片”能够亲自发声。

后来还是无线电的发展,使有声电影中存在的声音清晰度不够,以及与动作同步有差异等问题,通过“扩音器”的电气录音和“三级真空管”的音响放大办法而获得解决。制造无线电器材的大电气公司,也就此成了有声电影机专利权的拥有人。然而他们在兜售的时候,却遭到了大电影公司的普遍抵制。因为假如使用有声电影机,除了票房风险外,光是拍摄器材和影院相应设备的更换就需要大笔花费。一切向钱看的大亨们,自然而然的选择原地踏步,扭转了向前看的头颅。

最后谈成的华纳兄弟,彼时还属小弟一级,因正处于破产边缘,遂决定拼死一搏拍摄《唐璜》。如果你不那么计较的话,也可以把《唐璜》当作第一部有声电影――它倒的确有声,但只是音乐之声。《唐璜》的成功,让苟延残喘的华纳,呼吸到了金钱的纯氧。随后从少许音乐少许对白的《爵士歌王》,到全部对白“百分之百有声片”的《纽约之光》,华纳彻底活了过来,并一直长寿至今。

电影刚会出声就变成话痨

有声电影诞生后,人们对牙牙学语的它充满期待。一年内,半数美国影院安装了音响设备,两年间,观影人数几乎翻了整整一倍。令人没有料到的是,电影刚会出声就变成了话痨。对话语权新鲜不已的编剧们,在影片中毫无原则的加入大量声音,甚至出现了“无人不说话,无时不说话”的情况。

张口说话的默片明星们,前赴后继地被淘汰。影迷们疯狂收集偶像的一切,却无法容忍他们没有与外貌相匹配的嗓音。嘉宝直到1930年才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安娜•克里斯蒂》,就是因为公司之前担心她的瑞典口音,直到她说:“给我来杯威士忌,外加一杯啤酒。别小气啊,宝贝”。影片中第一句开场词,终于让残忍的影迷们再次俯首称臣。但请记住,更多的人,并没有她那样的幸运。

另外,由于同期录音的关系,为避免摄影机巨大的噪音,摄影师只能躲在小隔音间里进行拍摄,井底之蛙的角度,难得再拍出运动镜头;为保证声音的连贯和合理,导演也被迫冷落了蒙太奇。1928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罗夫联合发表了《有声电影声明》对此予以批评。有声电影兴冲冲的登场,反倒将默片时代取得的成逼退了许多年。

然而不多久后,随着录音技术不断改善,摄影机再次灵活起来,蒙太奇也重新有了用武之地。当初爱森斯坦等骂得最欢的大师们,发展出声画关系的不同形式(如音画对位、画外音等)之后,纯视觉艺术开始蜕变为视听艺术。1936年,最后一个坚持沉默寡言的卓别林,坚持了四年还是开口了。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