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人家 外国房客趣事一箩筐
2008-08-21 19:59:04
来源:星星生活

座落在什刹海畔的大金丝胡同12号院本是胡同深处一个安静的四合院。随着入选奥运人家,它如今已成为这一带最名声显赫的院落。在这个传统的四合院,好客的女主人王志喜不仅讲述了许多与“老外”房客们交流的趣事,还透露了她最大的愿望:作为一个老北京的家,这里传播的是文化,她要让外国人从这里了解北京和中国的文化。

恶补英语――“老外都会说中文了,为什么我只会微笑呢?”

“能入选奥运人家,我们当然高兴。为了这一天,我们差不多准备了五年的时间。”王志喜说,申奥成功时她就在想,四合院虽然是很古老的房子,但是里面住着现代人,现代人在四合院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要展示给外国人看。

开始的时候,虽然冷热水已经进了院子,但卫生设施还是少。“我家有两个卫生间,但有九间客房,显得还是不够,所以我在2003年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维护修理。外国人来的时候先看床硬不硬,再看能不能洗澡,一看都行,就来住了。”再后来,王阿姨又换了一个大的热水器,可以快速加热,四个人用都没问题。细心的王阿姨还想到,老外都比较高大、粗壮,于是她就换了加宽的单人床。

解决完了“硬件”,“软件”又跟不上了――语言成了王志喜与外国游客交流中的大难题。“刚开始的时候,一来外国人我就喊我儿子,让他跟人家说英语,我只会在一旁微笑。后来我一想人家老外都会说中文,为什么我只会微笑呢?”王志喜阿姨讲,很多外国人来北京就是来学习纯正的普通话,有一个法国老人会六国语言,学了六年中文。“我想人家能学,我当然也要学,儿子说妈妈你老了,这个年龄怎么能学英语?大学生都学得不那么利落。我说不行,人家老人都能学,我也要学!”后来,王志喜就找了一位大学生,每星期两次教她学英语。

于是从OK、YES开始,从最基本的生活用语开始,比如“你想喝茶还是咖啡”,还有介绍住的房子等等。就这样,从小学的课程开始,到学一句完整的对话,现在王阿姨的日常对话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趣事一箩筐――“鱼头和鱼尾都要吃吗?”

在与王志喜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了很多她与“老外”房客们交流的趣事。光是每天的“吃”,乐子就足够一箩筐。

老外学包饺子时热情很高,可当吃的时候王阿姨就发现,他们吃饭时不像中国人来两碗饺子,他们顶多吃五个,他们把这个当做点心,点到为止。后来,王阿姨招待外国人吃饭时就注意了:菜要上得好,要让人家吃饱,又不能单独吃一种东西吃得很多。

接待的“老外”越来越多,王阿姨也越来越精于各国的饮食风俗和待客之道。她注意到外国人很多东西都不吃,比如吃鸡的时候不能看见鸡头、鸡尾和鸡爪子;吃鱼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整条鱼都上来,可是外国人就问“鱼头和鱼尾都要吃吗?不吃为什么要上来?”于是,王阿姨就会告诉他们,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做事要有头有尾。这样很多外国人就知道原来中国人吃鱼的习惯是整条上来,但并不是整条吃下去。

传播中国文化――京剧故事讲哭芬兰姑娘

让外国人感受住在北京的乐趣和传统文化,这是王志喜最想做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外国人告诉王志喜,在他的家里能看到阿尔卑斯山,而到北京人家只能看到一面灰墙。王志喜于是开始给他讲中国的风水、四合院摆设的讲究等等,他听了以后非常喜欢,此后连续三年来到王志喜家,每次都要住一个月,今年还带来了他的夫人、孙女、孙子,来感受北京的传统文化。

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国的京剧,但他们往往只是看个热闹,实际的内容他们看不懂。王志喜有时就一边看京剧,一边用英语给他们讲京剧故事。有一次她看京剧《李慧娘》的时候,一位芬兰的姑娘也跟着看,王志喜就给她讲,女主人公被一个宰相杀死了,后来变成了鬼,跟一个男子相爱,可是他们最终是一出爱情悲剧。这个芬兰女孩听完就掉下眼泪,还让我把剧名写下来,她说要买DVD回家看。

“如果做成一家小旅馆,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外国人住来了以后,说这是一个家,意思就是这里不像是旅馆。王志喜一家也乐于跟房客闲聊,并时常给他们讲讲什刹海、讲讲老北京,为什么管主人叫房东,这是希望步步高升;为什么院里要种石榴,这叫笑口常开……从王志喜如数家珍般的介绍里,你能感受到一个老北京人对这种传统民俗和生活方式的喜爱。而在这些细微之处,中西文化也悄悄地发生着碰撞。很多外国游客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中对北京这个古都有了直观的了解,进而爱上了这个城市。

许多外国房客最后和王志喜一家都成了朋友,每年他们都要来北京,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我有时候就问房客,你为什么住在这里?他们说这像一个家,我要的就是这个感觉。”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