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令电影发生革命(三)
2008-08-25 19:33:19
来源:星星生活

从电影诞生开始,人们就希望能在银幕上重现真实世界的色彩缤纷。在麦克斯韦的三原色理论的指引下,英国人乔治•艾尔伯特•史密斯研究出了双色电影系统,但效果不佳,拍出来的人物面有菜色。到上世纪30年代初,英国特艺色公司终于成功研制出装有三条胶片的电影摄影机,再经过德国人的改进,彩色片得以全面占领电影世界。

三原色主宰《浮华世界》

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上映,当看见象征革命的红旗在战舰上飘扬时,观众忍不住欢呼起来。让“黑旗”变“红旗”,其实并不难,只消让人在电影胶片上一帧一帧的上色。可这种纯粹的体力活,效果只是让人惊喜,却不能令人满意。

为了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了许多试验。J.C.麦克斯韦曾提出过视觉三原色理论。通过对红、绿、蓝三原色进行组合,可以得到任何颜色。而从白光中减去不同比例的红、绿、蓝三原色,也就能够得到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以至黑色,人们将此称为减色法。

道理听着虽然简单,实践起来却很困难。一个名叫乔治•艾尔伯特•史密斯的英国人,最早研究出了双色电影系统,也即只使用红和绿去调配其他颜色。首次荣幸出演其彩色短片的主角,是他的两个孩子。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脸上都不是人色,而更像绿巨人或是一团小牛肉。

30年代初,英国特艺色公司终于研制成功三色系统,将彩色电影摄影机装有三条胶片,分别摄录红、绿、蓝三原色。1932年,迪士尼运用此工艺拍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短片《花与树》;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诞生。又过了几年,德国人终于制造出真正的“三合一”片,一条胶片就能将三原色搞定。至此,彩色片开始全面推广。

彩色电影尽管势不可挡,然而它在席卷全球的时候,也曾遭遇过反对的声音,费里尼和黑泽明就曾严防死守了很长时间。某位大师的语录,或许可以为这批反对者们代言:“彩色电影是出于商业目的而弄出来的鬼把戏。在任何一部彩色电影中,影像都妨碍了观众对事件本身的感受。”用辞这么绝对的大师,叫塔可夫斯基。

时至今日,彩色片毫无疑义的成为主流,虽然仍有导演选择拍摄黑白电影,但并非因为排斥彩色,而是出于对内容的考虑。彩色电影的诞生,其实是给了电影人一个选择权,同时也是一个挑战:你拥有更多,却不一定拍的更好。最显眼的例子就是,当鲜红的鲜血真的从雪白的肌肤上流下来时,格斯•范•桑特还是败给了希区柯克。

新镜头把大象装进冰箱

屏幕上的世界,总是与真实有所不同,但技术可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上世纪50年代之后,电视的兴起对电影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使观众觉得买票看电影是值得的,福克斯决定购买一项早在1927年便有了眉目的宽银幕技术专利。果然,在更宽阔的画面诱惑下,在更接近肉眼观察效果的吸引下,观众回到了电影院。

数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黄金分割”,即长与宽的比例为1∶0.618(也即1.33:1)。残疾人士维纳斯,因为身材符合这一比例,年年获选雕塑选美冠军。为了达到看上去很美的效果,电影银幕也采用了同样的比例。这种比例有时也被表达为4:3,也即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此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赐名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50年代后,电视业兴起,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意味着,人们从此可以窝在家里看电影。不久后,电影院开始门可罗雀起来,这让电影公司十分恐慌。为了拉客,他们使出各种花招,而应用宽银幕正是其中之一。

法国物理学家享利•雅克•克雷蒂安,在1927年曾研制出一种变形镜头,它可以使影像产生横向变形,将画面拉宽,这就是CinemaScope宽银幕技术。正是这种能产生特殊效果的镜头,为宽银幕电影的诞生奠定了技术基础。不过当时这项发明并没有受到太大重视,彼时电影仍是观众的独生子,电视还没有生出来与其争宠。直到1952年,为了应对将要被电视篡权的危机,20世纪福克斯终于决定购买该技术的专利权。

真实的谎言让电影商人赚肥

要搞CinemaScope,拍摄的时候就得采取把大象装冰箱的步骤:第一,把冰箱门打开(摄影机开拍);第二,把大象装进去(应用变形镜头将2.35:1的全景式画面压缩到1.33:1的35mm胶片上);第三,再把大象拽出来(拍摄好的影片放映时,同样加上一个变形镜头,对画面进行相反的变形,使画面还原)。

1953年,福克斯拍出了第一部宽银幕电影《圣袍》(The Robe)。鉴于宽银幕电影的宽高比相对电视大很多,而大的画面效果在尽力模仿我们平时看周围事物的结果,因此电影所编造的谎言看起来比电视更真实。为了这些真实的谎言,观众们重新又回归电影院。一年之内,所有主要的制片厂拍摄时都采用了CinemaScope技术。到1957年,美国85%的影院都安装了CinemaScope技术的设备。

很多电影技术,都和宽屏幕一样,带着一身铜臭味来到这世上。发明这个创造那个,不过是为了赚钱,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避免以后赚不到钱。然而无论初衷如何,对于影迷都是好的结果。如果说当初没有宽银幕的产生,电影就会完全被电视所取代,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了宽银幕,电影更眉目生动、活蹦乱跳。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