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词和一种生活方式
2009-01-13 21:40:04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卓子)Bohemian应该是个历史悠久的词,对我,却是刚体会其中微妙含义的新词。

多伦多有一条赫赫有名的街道,以显赫的女王(Queen)为名。这大概是我的夸张说法。依加拿大国体,这块地儿至今依旧是大英帝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名义上的国土。加拿大的大城小镇,差不多都会有一条国王(King)街,一条女王街。司空见惯,没什么稀奇,也跟有没有名气无关。

多元文化之都多伦多,街道名牌标志,各个族裔聚居区,会有各族裔自己语言和官方的英语对照。华裔加拿大人的地盘,多伦多中区唐人街附近的女王街,挂在大街上的中英文标识,典雅古朴的汉语翻译,是“皇后街”。

往事如烟,我曾经参与一项加拿大华人历史的活动计划:在历史真实旧址上,现多伦多市政府西侧小花园,建立“多伦多第一个唐人街”的标牌。如今标牌已成功建立,大家可去参观,缅怀我们的华人先驱。

翻阅历史档案,多伦多官方记载到的第一个华裔居民,是一个叫Sam Ching的洗衣店店主。很遗憾也很值得深思的是,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位华裔加拿大人祖先,Mr. Sam Ching的汉语名字。

倒是后来成为加拿大第26届总督的华裔加拿大人,嫁了洋人,随了夫姓,官方文件上的姓名,一点也看不出是华裔的Adrienne Louise Clarkson,她准确确切的汉语名字,由她老父亲亲口对中文媒体说,是伍冰枝,而不是媒体误传的伍冰之,或伍冰志。

多伦多第一个华裔居民的所谓官方历史记载,无非是一本官方认可的商业指南(the City Directory)上,他拥有一个少见的,有点古怪的姓氏拼法,听上去像是中国姓氏,加上早期中国人开洗衣店的鼎鼎大名,由此被高度怀疑,推测为第一个多伦多华裔居民。

他从哪里来,他有何事迹,他的人生喜怒哀乐,他归于何处?这座城市和我们这些后来者一样,可说是一无所知。

他老人家离开故土万里之遥,来到这“相聚的地方”(土著语Toronto的原意),有记载的年代,是1878年。

中国人自己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是一群有皇帝有皇后的族裔。依照中国特色,中国没有女王的传统,Queen翻译成皇后,一点都没错。

拥有世界上最长街道央街(Yonge St.)的加拿大,有一项加拿大特色,就是街道再长,名称不变,一个名字行到底。我们华裔加拿大人眼中的“皇后街”,也是以此惯例,通行办理,以中央的央街为界,分皇后东街,和皇后西街。

坐落在安大略湖北岸湖畔的多伦多市,从沿湖岸自然弯曲的湖滨路(Lake Shore Blvd)起,一道一道往北推进的东西向街道,半截子的前街(Front St.),有头无尾的皇帝街(King St.),一路北上,皇后街算第四条主街,也是平铺在安省平原上的第一条手脚伸展得开的东西向主街。

电动有轨街车(Street Car),多伦多特有的外号叫做红色火箭(Red Rocket),在坐不改名行不改姓的皇后街上行驶的线路,被荣幸地命名为头一号,501街车,也就不奇怪了。

世界闻名的地理及风情杂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更是将这条总长达48.9公里的皇后街车,和香港街车,墨尔本街车等一起,列入世界十佳。

凭什么获得世界十佳的美誉,硬件设备,还是软件服务?我心目中,它都算不上最佳。最迷人的,其实是这条街车通行之处,这整条皇后街上的人文风情。

不错,沿着这条世界十佳的皇后街,既有新老多伦多市政府大楼,也有最古老的法院,以及最新的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和加拿大歌剧院的四季演艺中心,东边有人造湖畔沙滩,有古玩店林立的老多伦多区,西边有面向年轻人的时装时尚区,和夜生活的俱乐部区。

而我眼中,最撩人心扉的皇后街的街景风情,是位于Ossington街和Dufferin街的那一段皇后街。用一个词来形容那段街景风情,就是我学到的这个新词:Bohemian。

这个词对英语来说,恐怕也是个外来词,对我们的母语汉语,就更是二手的二手了,几经转义转译,意思会变得非常微妙复杂,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步。

我们的前辈翻译大家,干脆就举重若轻,化繁为简,放弃约定俗成地意译努力,而只交给我们的中文读者,一个音译,波希米亚人,波希米亚风格的,让读者们自个儿去琢磨,其中微妙细致的含义。

波希米亚,首先是一个地名,现在位于捷克共和国境内。然后是一个民族的名字,有点和吉普赛人相当,也是好四处流浪的性子。最后,跟你生活在哪儿,跟你是什么民族,都没关系,是一种风情,一种生活方式的名称。

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

找一个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物当波希米亚的标本,既有波希米亚风情,又一直过着波希米亚生活,我觉得我得选台湾的女作家三毛。

我看过一张三毛的照片,她披着一件硕大的披肩,带很夸张的木质,骨质,贝壳首饰,丝丝缕缕的宽大长裙子,长筒的靴子,这还只是她外在打扮上的波希米亚风情。

照片上她的神情,她的眼神,书上她的文字,尤其是她的人生传奇,生活经历写就的真实人生,浪迹天涯,异国情调,奇风异俗,浪漫爱情,给她贴上一枚波希米亚的标签,大致上是不为过的。

现在网络语言兴起,独创原创新词之外,也复古,重新启用了以前上海滩上文艺青年的语言,比如小资,比如小开,比如中产,有些时候,内涵和外延,跟我刚学到的这个新词,波希米亚,有交叉,有重叠。

在西方,二战后,50年代嚎叫的一代,60年代的民权运动,70年代的性解放,代表人物是“要做爱,不要战争”的披头士,也有一个词,内涵和外延,跟我刚学到的这个波希米亚,有交叉有重叠,那就是“嬉皮(Hippie)”。

嬉皮又是一个不可言传的外来词。倒是汉语翻译得音义俱佳,“嬉”笑怒骂,调“皮”捣蛋,尤其是精神上的颠覆和革新,远非一个贬义词“颓废”能定义和概括的。

波希米亚跟多伦多的皇后街挂钩,很典型的实例,是在我说的最波希米亚的街区,新推出一个房地产项目。当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核心城市房地产商人,不约而同,艳俗,媚俗,俗气冲天,统统以所谓的“欧陆风情”“罗马花园”“哈佛学园”“东方巴黎”之类的崇洋媚外名称,来命名自己的楼盘时,多伦多的这个楼盘,取名叫波希米亚大使馆(Bohemian Embassy)。

作为一个国家,波希米亚是一个消失了的名字,自然也不可能在多伦多,拥有自己的大使馆。而浪迹天涯漂泊海外的游子,古今中外,都是视大使馆为庇护所的。古典中国,京城有各地驻京办事处式样的会馆,就有这么点意思。

房地产商请来的职业策划人,其楼盘项目的创意,波希米亚大使馆名称的含义,和外延隐喻,非常值得玩味。

加拿大是民主体制,反对政府,颠覆政府,是加拿大国民的家常便饭,大家都司空见惯,本来不容易有滋生“嬉皮”土壤,加上加拿大又是出了名的爱好和平的国家,热血青年们,激素上升时,上街游行示威,连最煽情的借口“反战”,都难以抓到政府的把柄。

外加加拿大福利国家,花在浪迹天涯无家可归者身上,我们纳税人白花花的银子,不知几多,想做波希米亚人,体验波希米亚生活,除非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还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也许,住在多伦多皇后西街的那些自称号称的波希米亚人,更多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不羁精神状态,和由此而来的不拘小节,打破陈规陋俗的生活方式。

非常吊诡诡异的是,正像多伦多皇后西街的这个豪华公寓项目一样,虽然取了个“波希米亚大使馆”的外号,本质上,依旧是资本主义的赚钱第一消费第一购买第一的杰作,跟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处处家的波希米亚精神,其实,格格不入。

而魅力无边魔力无边无际的资本主义,无孔不入,一统天下,当青春的热血冷却,当年非常波希米亚风格的嬉皮士,也一样会被万恶的资本主义招安投降,转身变成名牌满身,过着精致雅致生活的雅皮(YUPPIE)。

而否定之否定,所谓历史性回归,在多伦多这个加拿大都市,如果说,想追求所谓的波希米亚风格,想拥有一种波希米亚式样的生活,满街遍地的无家可归者(Homeless),真正的流浪汉,真正的浪迹天涯者,其实没有这样的想法,没有这样的打算,也可以说,没有这样的“资格”。

连拖家带口的中产阶级,都一天到黑,一年四季,忙于自己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在多伦多恐怕是忙于房子,车子,位子,都没有这种过波希米亚生活的想法和资格,往往是,只有那些小资,那些衣食无忧的年轻专业人士,这个阶层,才想到这样的情怀,视波希米亚为一种风格化的浪漫。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情怀,风格化,浪漫,瞧瞧这些跟波希米亚挂钩的字眼儿,跟艺术,跟艺术家,永远的脱不了干系。意大利经典歌剧,由普契尼作曲的《波希米亚人》(La Boheme),剧中人尽是诗人呀,画家呀,音乐家之类的角色,汉语的另外一个译名,明目张胆地就叫《艺术家的生涯》。

一声长叹地是,时光流逝,将故事场景,从1830年代,法国,巴黎拉丁区,搬到美国纽约艺术家聚集地东区,1996年的百老汇歌舞剧《吉屋出租》(Rent),演绎的艺术家生涯,还是100多年前一模一样的贫困潦倒,一模一样的波希米亚。

所以我说,皇后西街那段,是全多伦多最波希米亚的街区,相信你已经猜到了,关键要素是:画廊遍地,艺术家满街。

亲爱的朋友,你觉得,和Bohemian最贴近的汉语词汇,是什么?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