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做“加国宝贝”
2009-02-05 20:28:08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桃子)没来加拿大之前,总听人们说,加拿大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正是这个理由让我最终说服了割舍不下国内学校及玩伴的儿子,跟随我们漂洋过海来到这遥远的异国他乡。很快,儿子发现爸爸妈妈没有骗他,一直憧憬的快乐世界变成了现实,适应得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于是放下心来的两个大人安家整顿,跃跃欲试,准备博出一片新天地。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我们奔波忙碌的时候,二宝贝悄悄地不期而至,在周围异口同声的劝说中,我们决定留下这个本不想要的孩子,可是原先制订的生活计划也由此全盘改变了。决心是下了,但心中还不时犯愁,毕竟我们登陆没多久,新环境还没适应,经济上还没解放,再要个孩子,到底会是雪上加霜呢还是锦上添花啊?不过很快我们的顾虑就打消了,无论是去看医生还是去试验室甚至我们LINC班的老师,几乎所有人都先恭喜我们有了这个宝宝,所有本地人都惊讶于我会为有这个孩子犯愁。时间长了,我慢慢觉得这个孩子的到来的确是上天的恩赐,也从最初的担心中解脱出来,开始进入一个母亲的角色,每天用喜悦的心情体验着成长的历程。

既然决定要了,就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平和健康的氛围吧,创业养家的担子让老公一个人挑着,为国家作贡献的重任也让他一个人扛着吧,于是我简历不发了,工不打了,从此赋闲在家,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全职妈妈,也理所当然地跟着俩孩子,对儿童的各种优待来了个全接触,亲身做了一回“加国宝贝”。

既然升级成为孕妇,就少不了和医生、医院、实验室打交道。在加拿大,最能引起争议的话题大概就是医疗制度了,此前家庭医生难找,看病难,等待期漫长等等抱怨和诉说从朋友那里也听了不少,从一开始我就做好了与加拿大的官僚作风来个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然而从找家庭医生、产科医生到生孩子,我一直都非常顺利,是这个医疗制度下完完全全的受益者。有时忍不住大唱资本主义赞歌时,朋友便笑我,那可不是因为你,是因为你肚子里的孩子,是因为加拿大全社会皆以孩子为中心,有了孩子这个宝,你才能一路绿灯啊!

怀胎十月,最值得一提的是怀孕期间体验的一个新名词PRENATAL CLASS,就是孕妇班的意思,在我们准妈妈之间流行的称呼是“妈妈班”。这是政府专为孕妇开办的学习班,各个社区都有,一般设在小学校,每周活动半天,在那里,老师和护士们会给大家准备一些营养早餐,不时讲一些孕期保健、分娩过程、住院准备、婴儿护理、产后恢复等知识,间或放一些相关录像。虽然这些知识对于我这个第二次当妈妈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由此了解的住院程序和相关手续的办理却非常重要,而且每次都是提高英语听力的机会,尤其是能学到一些相关的词汇,至少去医院生孩子时不用担心什么都听不懂了。何况能和老师及其他妈妈们交流以打发无聊的时光,还可以带着激动和惊喜看看抱抱别人刚出生不久的可爱宝宝,生活由此变得更加生动起来。当然,一切免费,每次甚至还发一点营养费,路远的还可以报销公交车票。

生第二个宝宝对老公带来的感受也是全新和震撼的。几次B超都是他陪同,医生不仅让他进B超室,还给他讲解屏幕上的图像,哪里是孩子的头,小手,小脚丫,看宝贝小小的心脏跳动,还把图像拍成照片送给我们留念。当然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在产房的那一夜,生孩子时老公可以一直在身边陪伴,这是生第一个孩子所没有的待遇,这给了我不少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阵痛也似乎不那么难熬了,而当宝宝出世,他操起剪刀亲自剪断宝宝的脐带,聆听到了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时,我想这令人激动的场面对他来说绝对终生难忘。

随后又体验了一下住院,虽然我们选择的是免费的四人房,但病房整洁舒适,设施都很先进和实用,而且床位之间都有布帘间隔,并没觉得有不便。唯一遗憾的是饭菜和我们国内产妇的饮食格格不入,即使精致可口也只能犒赏老公。

出院了,生活从此改变,成天尿布奶瓶的生活让我们忙得不亦乐乎。之间,有护士打电话到家随访了两次,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每次她都仔细询问孩子的状况,问大人恢复及精神状态,指导我一些注意事项,还问及一些问题,我知道,她是看我有没有产后忧郁症的可能。呵呵,开心还来不及呢!

第一次带宝宝去看医生,医生拿了张卡片,仔细询问了我不下二十个问题,不外是家里居住环境的问题,热水温度的调节啊,电气插座的保护啊,烟雾报警装置啊,小床的摆放方向啊,床护栏的间隔距离啊,玩具是否合适啊,有没有安全座椅等等,总之,全部都涉及到婴儿安全。虽说医生是对着卡片问问题,解释也是职业性的,但有些问题的细节的确让人感动。比如,医生告诉我一定要经常更换孩子睡觉的方向,这样孩子的眼睛就会发育正常,将来头形也不会睡偏。这些问题,只有细心的母亲才会注意,这里都一一写在了医生的明细里。

宝宝一天天长大,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来到了。我得知还有个叫EARLY YEARS的中心可以去。和PRENATAL CLASS的性质一样,EARLY YEARS也是政府办的公益活动,这个中心类似亲子中心,面向的是幼儿园之前的孩子及其家长,提供活动场地和玩具。每天,老师们会组织一些游戏,教儿歌,讲故事,教孩子们礼貌用语和行为,定期组织一些旅游,还会安排一些护士或者专家来讲保健课,比如检查牙齿,教健身操之类,活动丰富多彩。最关键的是,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孩子可以接触别的孩子,培养社会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让一些整天呆在家里带孩子的老人们有了和社会接触及学习语言的机会。在那里,教育孩子相对容易些,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老师带着做游戏,家长省心省力。于是几乎每天,大儿子上学,我领着小儿子去亲子中心,时间过得飞快而又平淡。

来了快两年,老大基本过了语言关,可这里的小学教育实在不敢恭维,每天上学学不到多少东西,四年级的孩子才开始学两位数乘法,回家还经常从书包里翻出花花绿绿的手工制作,老师奖励的小文具甚至小玩具,只好兴叹:这不都是国内哄幼儿园孩子的招儿吗,难怪孩子们喜欢这里,哪个孩子不喜欢玩呢?

有几个节假日更让孩子们开心,圣诞节,万圣节,还有五花八门的那个天这个日,今天让做个面具,明天让穿着睡衣去学校,过两天又是组织旅游。记得去年圣诞前夜,老大一直兴奋地向我们报告圣诞老人现在到什么地方了,我们都觉得他是无稽之谈,人家却找出网站,告诉我们这是科学家们算出来的路线,绝对错不了。看着屏幕上背着大礼物包,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线路上一点点移动的小红人儿,我们真的惊呆了。虽然我认为加拿大的小学教育不如国内,但必须承认人家哄孩子的水平一流,国内的孩子到这里来上小学,即使语言不通,交流障碍,一段时间过后,无一例外不肯回国上学是铁的事实。

时间长了,越来越感受到这个国家对孩子的保护真是细致入微。婴儿出入有婴儿座椅,散步有推车,所有公共场合都有推车通道,自动门,公共汽车也会为婴儿车放低身姿以便你能顺利上下车,我这个妈妈可以和以前一样出去购物和散步。到了老大上学放学的时间,学校附近的路口都有志愿者值勤,护送孩子们过马路,这让我放心不少。过圣诞节,社区会给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发放礼物和玩具,孩子经常会得到很多惊喜。另外,很多细节也反映出对孩子的保护。想起一件小事。万圣节的晚上,孩子们要出去挨家挨户要糖,学校、幼儿园会给孩子们发一个有反光标志的背包或者一条反光背带,让孩子们戴在身上,小区内过往车辆因为这个反光标志会注意到横穿马路的孩子,从而避免事故。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加拿大的孩子真是幸福啊!

每当我赞叹加拿大孩子的福利是多么好时,总有朋友提醒我:孩子好,大人苦。的确,人们在说加拿大是孩子们的天堂的时候,却忘记了高福利要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上,而社会的重担全压在中年这一阶层的身上。这又怎样呢,只有当我们能够有所回报,索取才会如此心安理得啊!

孩子是我们的宝,是加拿大的宝,能得到除了父母之外全社会的关心是他们的福气。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无忧无虑地生活,心灵永远充满阳光,等他们长大后,我也希望他们去回报整个社会。

孩子的到来让我的生活轨迹划了一条优美的曲线,我感谢他们给我的人生带来靓丽的色彩,但终究他们有他们的路,而我自己也会融入人生更广阔的天空,而这段做“加国宝贝”的日子,将会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甜蜜的体验。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