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博客: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2009-03-01 05:53:1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作者:姚P)已是风烛残年,不免对自己的后事作番思考。

有人未雨绸缪,准备好了寿衣、寿穴,免得子女到时手忙脚乱,漏了礼数。也有人不敢面对死亡,一切交由后人处置。不管怎样,一旦归天总得告知亲朋好友,举行或简或繁的丧礼,让吊唁者们送只花篮,聆听悼词,瞻仰遗容,掬泪告别,饱餐一顿“豆腐饭”,带回一份“利是糖”……前前后后耗去的精力和财力相当可观。红白大事难以免俗,连国家元首离世后都有一定规格的悼念排场,算不得是必须改革的陋习吧?

而我,却对此不感兴趣,不愿随俗。

我曾关照儿子:在我病危时,如果医生认为已经没有存活可能而各种力图延长生命的措施只能换来更长时间的病体折磨,那就停止治疗,让我及早解脱。在我去世后,绝不要搞什么遗容瞻仰之类的吊唁活动,更不要请吃“豆腐饭”。如果生前的亲朋好友有意追思,可不论场合地自愿进行便是。

我的理由是:

首先,我不想让自己毕生最为丑陋的面容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曾经听到有人说:某某死者的脸和生前没有大变,十分安详,如同睡着了一般,但从没听到过谁会称赞哪个尸体的脸比生前好看多了。不教人感到恐怖已属万幸,我又何必去粉墨登场,让吊唁者提着胆子来看这张死人脸呢?我会留些生前的照片或录像,分发给可能会思念我的人,而不是一张鬼脸。

其次是关于豆腐饭。听先父说,以前家有丧事,亲属必须身穿素服,口啖素食以示悲哀。为了接待远道前来吊唁的亲朋,准备了大量豆腐制成菜肴,绝对不是像现在这样满桌珍馐佳酿,席间甚至还猜拳嬉闹。港人把“豆腐饭”的名称改为“解慰宴”倒有一番新意,可至少还是为了解愁慰哀而非喜庆,有什么必要大事铺张,在丧家的精神痛苦外另增一份物质负担呢?

至于悼词,我并不欣赏那种一味吹捧,百般谥美的新八股。甚至听到过有人把目不识丁的老妪说成是“努力读毛主席书”的积极份子,使吊者几乎不知道是否走错了厅堂吊错了人。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没必要让谁为我盖棺认定毕生的功过是非,只想留下一份“告别词”以飨亲友:

“我不是个百分之百的好人,也不是个百分之百的坏人。在我这辈子里,曾经有意无意地伤害过别人,也曾经有意无意地被别人伤害过。在我离开你们的最后一刻,只想告诉你们我的感悟:人生苦短,若能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多一分爱,少一分仇恨,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

可能有人并不认同我对传统习俗的颠覆,我当然不会强迫人们接受我的观念。我只是认为:任何习俗都有它的起源,比如说:不管哪个国家的元首逝世,都会发布公告或者举行仪式,展览遗体,究其原由,无非是借此取得世人的公证而已,就像以前谁家成亲,不是到有关部门去登记而是宴请宾客以求承认一般。都到了这个时代,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百姓似乎就没有必要趋之若狂地当回事了。鲜花、糖果、手帕、酒席,还有近年来新开发,新流行的“寿碗”等大批物质的损耗,最多只是有利于消费市场,还有什么别的积极意义呢?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踏踏实实地活着,安安逸逸地离去才是福份。我可不愿意当个背着沉重包袱的过客,只巴望生死都能轻松点。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