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与子女间的“代沟”考验
2009-03-26 20:26:44
来源:星星生活

毋庸置疑,当初踏出国门的大多数人是怀揣着淘金梦想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当他们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做起自己的家族事业时,却忽略了当地环境和文化对于第二代的影响,两代人的财富观念迅速拉开。

目前,很多华侨华人家庭都面临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富观念的传统与现代

西班牙马德里的大型百元店主老陈有3个孩子,生意兴隆事业有成的他打着一个如意算盘:将来自己干不动了,就把店交给孩子们打理,自己享享清福,让孩子们继续拓展事业。这样,儿子传孙子,孙子传给重孙子,家族的“千秋事业”就不难实现了。

可现实表明,老陈的想法太乐观了,他的3个孩子都在西班牙出生长大,不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了,甚至连汉语都说不好,每天和老陈都说不了几句话,而且一门心思都在吃喝玩乐上。

老陈的小儿子最典型,他已经成为西班牙一支业余乒乓球队的主力了,对自己父亲的产业毫无兴趣。他认为,“我有我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理念,我不想一年365天干同样的事情,没有假期,没有朋友,没有爱情,难道就赚那一点钞票才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吗?我从没想过投身‘老板’一行。”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侨华人中的第一代,多从事传统的手工业和服务业,被形象地称为“四把刀”(菜刀、木工刀、剪刀、理发刀)。他们的财富观念是非常实际的,那就是吃苦受累、辛勤劳动攒起一份家业,并希望这份家业在子子孙孙手中不断延续,不断壮大。所以在海外的一些中餐馆,餐馆服务人员都是老板自家人充当。老一辈也特别注重培养子女接触家族生意,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全面接手。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华人能够比父辈们更好地融入到当地主流社会,他们也不再满足于仅仅从事服务类行业,他们更多地倾向于选择高端行业,比如高科技公司、金融行业和律师等。同时也有一部分新一代华人像老陈的小儿子一样,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笔不错的收入已经不能吸引他们,他们的财富观念更加现代。

大手大脚的“啃老族”

在新西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大多是20多岁的年轻人,自己有谋生能力却不工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完全靠父母的生活。这些人就是旅新华人中的“啃老族”。

前些日子,一位曾在新西兰留过学的朋友跟笔者谈道:“在新西兰的年轻人中,华人青年是最有钱的,他们出手阔绰,经常开着名牌汽车出入一些消费场所。”我不禁诧异,问道:“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呢?”朋友笑道:“他们大多没有工作,但是各自的父母有钱,他们的日常开销都由父母提供。他们已经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父母也管教不了。”

老一辈华侨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大多能攒下一份家业,给自己的子女创造较好的生活和物质条件。然而,父辈们在奋斗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对于子女的教育,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到的大多是父母的溺爱和安逸的生活,对于父母的辛苦奋斗没有概念。而且,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当地文化与自身家庭文化间的差异是很敏感的,父母如不加以引导,很容易造成子女对自身“香蕉人”身份的困惑,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财富代沟”是一把双刃剑

一个家庭出现代沟肯定对于家庭生活和亲情稳定有很大影响,不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上面谈到的“啃老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财富代沟”现象的出现恰恰证明海外华人越来越好地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中,真正的参与到了当地的社会大分工。

生活在美国纽约的老张一家就是典型的例子。老张早年跟朋友来到美国打拼,凭借自身一手厨艺在纽约中餐馆站稳了脚跟。经过几年的积累,老张把家人接到美国,自己来了一家中餐馆。眼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就要长大成人,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好,老张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儿女接触生意。然而一双儿女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老张的要求,离开家门各自发展去了。老张开始十分不理解儿女的决定,甚至一度与儿女关系紧张。但是几年后,儿子已经做到了华尔街金融高管的位置,女儿成为当地社区律师,专门为移民维权提供法律援助,颇受赞誉。老张这才慢慢理解了儿女的决定。

每个人因为其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财富观都是不同的,海外移民家庭更是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财富代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所以说“财富代沟”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人们怎么用了。 (杨新宇)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