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家书》抵万金
2009-04-22 21:36:42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特稿/李华华)我曾经将一枚邮票,端正地贴在信封上,寄给孩提时曾一起趟过洛河的伙伴,告诉他们我训练时的痛苦和吃力,他们一次次地鼓励我,是洛阳的孩子,就不能半途而废,就要为这块土地争气,于是,我咬着牙,忍着泪,一次次地挥剑,一次次地跌倒,再站起……

这是2009年4月9日晚,在河南洛阳举行的《2009年世界集邮展》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中,我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共同诗朗诵《牡丹家书》的片段。

当掌声响起,我已泪眼朦胧,控制不住的,是心灵的感动。

曲终人散,我独自回到华阳酒店。我知道,这一夜将是我一个人的时光。那兴奋,那思念,都会在这晚,变得丰满,膨胀,在黑暗中缓缓地蔓延开来,占据了我全部空间,使我整夜无眠。心在寂静的夜空里,沉浮着,充满了遐想与感恩。

我能在牡丹盛开,春风和煦的四月天回到家乡――洛阳,能在如此隆重盛大,星光熠熠的晚会上,抒发自己对家乡热土的一片情意。这是何等的荣幸与骄傲。我要感谢洛阳领导和家乡人民的支持,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我这个漂泊海外十几年的洛阳女儿。是你们,让我感受到,那失落已久“回家”的感觉……

“回家”是多么幸福的字眼。

自父母仙逝后,孩提记忆中的“家”,也随之消失。“回家”变成了令我茫然,甚至有些伤感的词汇。为了永远记住洛阳这个地方,我们姐弟三人决定,把父母安葬在他们熟悉、工作、生活一辈子的洛阳。(尽管河南我们没有任何亲戚),因为父母安息在洛阳,我们姐弟三人的心灵之“家”就在洛阳,无论我们漂多远,飞多高,父母永远牵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有冲动常回“家”看看。

虽然父母不在了,但丝毫不减我对家乡的感情。也从未忘记,我是一名真正的洛阳籍的击剑运动员。为了回馈家乡的培养,十年前,我们姐弟三人,把父母遗留的几十万人民币,以父亲的名字建希望小学。以母亲的名字成立教育基金,赞助贫困大学生。尽管我们远算不上富豪,生活依然俭朴。但,以这样的善举方式去纪念我们的父母,相信是最好的孝道。也是基于我们热爱洛阳,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

还记得,刚接到家乡政府的邀请信,告知让我参加由中央电视台筹办的大型演出,并且要和大名鼎鼎的朱军搭档朗诵诗时,这让从没朗诵过诗的我,万般惶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为是现场直播,不能有闪失。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我个人的脸面,也关联到家乡人的形象,毕竟我是整台晚会中,唯一的真正洛阳人。所以,我不敢懈怠,到了洛阳就投入彩排。

不朗诵诗,不知道自己的乡音重,一彩排,才发现抑扬顿挫的同时,还要注意音乐的节奏。背词不是问题,关键是表情的释放。我的表现很不到位,不是忘词,就是咬字不准。演出那天,我把自己关在酒店,刻苦背诵,一字一字地抠发音。我要求自己不能太逊色,一定要配合好朱军,要用感情去朗诵。

演出终于落幕。我朗诵的好坏不得而知,只知道我感动了所有的洛阳人,也感动了我自己。短短的几句诗,包含了我对家乡所有的情愫。站在舞台的那瞬间,一种无声的热流顷刻间涌遍全身,多少感触纵横交错在心头,难以说尽,也无法理清。那种感觉是只有自己才能领略得到。

天堂里的父母,一定听见了我的朗诵。他们一定为自己当初决定建设洛阳,远离亲人,安家洛阳而不悔。也会为他们的儿女不忘故土,感恩洛阳而欣慰。

春天是温暖美艳的季节,是感动灵魂的季节,而洛阳的春天更是充满着希望,充满着幻想的季节。愿美好的洛阳春天永驻我心,让春风送去我遥远的《牡丹家书》,祝家乡永远美丽富饶。

今天,我把一枚邮票,郑重地贴在信封上,寄给我的家乡洛阳,告诉他,我会常回来,为家乡的体育事业出一份力量,因为,我一个人可能会走的很快,但是,和家乡一起,我才能走的更长。

2009-4-22于多伦多

(编者注:李华华为原中国女子击剑队成员,第十届亚运会(1986・汉城)女子花剑冠军得主,现为《星星生活报》记者,不久前应邀回河南洛阳参加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暨河南省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