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外国男士谈跨国婚姻的文化差异
2009-09-28 18:56:36
来源:星星生活

“跨国婚姻”到底能不能幸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以前人们对嫁了“老外”的女人多持“羡慕”态度,但是在了解了许多不成功的婚姻背后的故事以后,现在大家又都对跨国婚姻持“保守”、甚至是“同情”的态度了。跨国婚姻到底幸与不幸,我们来听听几个经历了失败的跨国婚姻的西方男士是怎么说的吧――

1. A先生(作者):

A先生去过中国很多城市,喜欢中国菜,也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经朋友介绍娶了一位中国太太。在没结婚之前,她是那样善良、祥和、温厚。可是刚一结婚,她立刻有一种很强烈的愿望把A先生变成她。处处管着A先生,干涉他。两个人结婚,共同生活直到生命的尽头也是两个生命的和谐。她不许A先生有任何私人空间,据说大多中国女人都如此。比如有人打来电话,即使A先生在家她也要问“你是谁”?这是西方文明最不可接受的。一个西方文明的女人应该说“稍等”。A先生认为,如果他不在她应该说“请问你要不要留言给他”,如果对方要留言,那是另一回事。

她随便拆A先生的信,这让A先生很不高兴,甚至恼怒,而且随便拆人信件在美国也是违法的行为。A先生和她说过多少次,她不但不接受反而哭得非常伤心:“你有什么事瞒着我?”她理解不了人权,私人空间对个体生命的意义。尤其她不喜欢把钱说清楚,在西方夫妻都有各自的银行存款账号,各种消费都说清楚谁该付多少,她不接受。她愿在心里算计。如果朋友们在一起吃饭,各自付一半,她就说人家无情。

A先生的太太总有一种“活着是你的人,死了是你的鬼”的想法。实际上他们的婚姻早就名存实亡,她仍然在朋友中吹嘘说A先生怎么离不开她,而且她多次和A先生商量,只要给她留面子,不和她离婚怎么都行。这是A先生所十分不能理解的。

当他们出现了矛盾时,不是坐下来两个人去解决,而是求助外界帮助,到处找朋友,找A先生的家人,A先生说,他从没拒绝与她通话。当他们之间在某些问题不能达成协议,她不是让步而是威胁,拿A先生的报税单找漏洞。几年的生活让A先生精疲力尽,他不想和这样的女人再生活下去,而A先生的太太则认为和她离婚就是毁坏她,最后竟演起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闹剧。A先生说她没有对死亡婚姻开死亡证的勇气。她没有领悟人生应该随时重头开始。

2. B先生(大学试验室试验员):

B先生和太太无法过下去的原因是因为吃饭问题。中国人喜欢炒菜,油炸食物,国外的房子都有烟感器,一有油烟就报警,全社区都能听见,警察就会派救火车来,而且炒菜满屋飘着油味。她不吃炒菜不行,B先生提醒她不要吃太多的盐渍菜,她反驳说“我们祖祖辈辈如此”,早餐也要大炒大炖,所有的生活围绕着吃,高兴大吃一顿,生气也大吃一顿。

B先生和太太和说中国人总是用吃表达一切感情,但是在西方社会,高兴有许多其他方式表达,他的太太则说B先生是居高临下。她不吃酱油不行,B先生不吃cheese不行,在吃饭上很难调解。B先生喝咖啡,他太太喝茶;B先生怕油和盐,他太太则不吃油和盐咽不下去。在一起吃饭是夫妻生活的乐事,可是他们无法享受这一乐事。

她穿衣服只要喜欢什么场合都穿,西方人有时候确实穿着很随便,但只是在该随便的场合随便,在正式的场合是很严肃的,吓死B先生的是她常常穿裙子骑自行车,风一刮露出短裤,很伤风雅。B先生告诉她不要这样,她则反驳说中国女人都这么穿。有时候B先生的太太还会穿着睡衣去附近的超市买菜,B先生认为这是非常不雅的行为,他太太则不以为然。

她在地铁上大声讲话,周围人回头看她,她不屑一顾,B先生告诉她说在地铁没有人高声讲话,都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她说“这是我的嘴,你管不着”。这些生活细节积累多了,矛盾就显现出来。西方人两岁前就完成的道德教育,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扔果皮,B先生却还要时时提醒已经长大成人的太太,因而B先生觉得和她生活在一起太累了。

3. C先生(人类学系教授):

C先生和这位中国太太通了半年多信才见面,第一次见面选择地在泰国,他们欢快地度过了18天。她是一所大学的英语教师,而且是硕士学位。但是C先生却很奇怪她的知识面那么窄,对C先生所钟爱的老子、庄子、墨子一点也不懂,她全部的业务水平就是许国璋编的英语六册。

不但她的知识面窄,而且她的思维好像没有经过训练似的,她拒绝体检,本来国外的医疗保险是每半年检查一次身体,早发现早治疗,她不去检查身体。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对自己身体的态度也是一种文明。

由于两国文化、文明的差异,在她看来很平常的事,在C先生的眼里就是粗鲁和野蛮。她愿意帮助别人,这是美德,也得到过C先生的很多赞美,但是她把好多她做不了、力所不能及的事也揽下来,然后推给C先生,这是C先生接受不了的。她要求C先生为她的朋友写假的邀请信,这是犯法行为,C先生很鄙视。

她意识不到C先生是因为这些和文明有关的细节否定了她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因此当C先生提出离婚要离她而去时,她很委屈地说:“我既没有和其他男人乱搞,也没有不好好过日子,你为什么变心?”

人生应该随时都有重新出发的冲动,自由的精髓就在于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在她看来C先生和她在一起生活最主要是她和不和其他男人乱搞,她的反问也是她的爱情哲学,又一次贬低了她在C先生心目中的高度,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尺度。

还有C先生的太太喜欢说谎,比如她在家,有人来电话找她,她却让C先生说她不在。这让C先生很吃惊,她在家这是个铁的事实,她为什么要说不在呢?她可以拒绝和别人谈话,可以改日再聊,这样不好吗?她却说这不算说谎,中国人都这样婉言谢绝朋友。C先生用自己的文化衡量,认为如果她在家是个铁的事实,她可以否认,那么其他的事C先生怎么可以信赖她呢?她说中国有善意的谎言,可以保护自己,又不伤害别人,而且中国需要说谎,如果在中国人像西方人一样直白拒绝别人,人家会生气。

C先生认为,上面那些细节,并不是关键。他和她之间最大的裂痕是法律意识。在婚前他们感情发展最高峰阶段,也就是订婚那天,C先生送给她一枚戒指。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他和她坐在C先生家的后花园里,黄橙橙的柠檬结在树枝上,好像一串一串的小灯笼,环顾着房前房后,他太太的脸上充满着喜悦的微笑。他们从院子里摘下各种颜色的玫瑰放在案头,C先生把一份财产公证的法律文件拿出来要她签字,并向她解释,在他们去法院登记结婚之前,需要她填写这份材料并且签字。

C先生认为,他自己婚前的全部财产,无论在他死后或是他们的婚姻出现任何分歧而离婚的时候都与他太太无关。他的全部财产都委托律师按遗嘱交由信托人处理。这点让C先生的太太当时就翻脸了,她认为C先生娶了她,这一切就都属于她,夫妻不应该分清财产,要不然就是C先生没有真心。其实大部分西方社会的人都不会娶了一个女人就把一切财产给她。很多人把自己生前的财产大部分捐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留下很少一部分给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妻子。

就这件事她勉强签了字,导致以后的日子耿耿于怀,每当在不开心的时刻,她就会把这件事提出来,C先生能看得出她并不是贪恋财产的那种物欲作祟的女人,但是她的文化使她不愉快,她用C先生是不是把他的全部交给她作为爱情的标准。其实两个相爱的人,应该用你的爱去交换另一个人的爱。爱情才永远鲜活,谁都不可能要别人的全部。

有人问C先生:你这个“中国通”娶了个中国老婆又这么快分手了,是哪合不来?C先生的回答使这个人吓了一跳:“不是哪儿合不来,而是处处合不来。”

他的妻子曾经提议他们各自让步一半。C先生仔细想过这种提法,同意了这个提议,就等于要他在一半的时间里委屈、不尽兴、不快活中打发时光;而他太太也要在一半的时间委屈、不快活中打发时光,加起来是一个人的半辈子,有那种必要吗?对生命的意义是否太残忍了,在反复讨论中,她明悟了。

他们分手时大家都没有半点情绪化的吵闹,她后来的冷静使C先生看出东方知识女性的自尊,然而C先生仍然对东方爱情文化的虚伪带给她的伤害而感到深深遗憾。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