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危机的启迪和警示
2009-10-16 00:06:31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记者依卡综合报道)联合国粮食暨农业组织(FA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14日发表“2009年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在经济危机推波助澜下,全球饥饿人口在今年达到创纪录的10亿人大关,是1970年以来首见,但在此之前,饥饿人口已从1995年起就持续稳定增加,又以穷国受害最深。

这份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发表的报告说,经过1980年代、1990年代初期两次有效遏止全球饥荒蔓延后,1995年起又开始恶化,今年六月饥饿人口已突破10亿人,一年前的数字是9.63亿人,“这表示现今饥饿人口比1970年以来任何时期还多,饥荒恶化趋势甚至在经济危机前就已开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免疫,而且一如往常,受害最深的是最穷的国家、最穷的人。”

近十年饥饿人口长期而稳定增加主因是农业援助和投资的减少,而这与过去低粮价有关,1980年,全球援助资源17%分配给农业,2006年降到3.8%,过去三年些微好转,但却碰上粮价飙涨和金融危机双重打击,富国减少援助,导致饥饿人口骤增。

同样于14日发表的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全球饥饿指数”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有29国饥饿情况告急或严重告急,13国的情况自1990年起就持续恶化,而且这“尚未反映金融危机的冲击。”

目前的问题有多糟?根据月初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与农业研究发展国际中心(CIRAD)进行的研究认为,未来40年世界人口将大幅增长约25亿人,2050年预估全球人口为90亿,如果人类不减少浪费,很可能将无法糊口。

研究人员依循开放市场里粮产历史走向,及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假设,并预测由于密集耕作,2050年前农产量将增加。不过由于更多肉类产量提升,营养丰富与营养缺乏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扩大,现今环境问题依然存在,且人类要等到这些真正成为问题后才会设法解决。
目前每人每天平均摄取3千卡热量,肉类或鱼类约只占5百卡,即15%,略少于2003年的17%。生产肉类需要输入大量原料,牛羊肉类所产生的每卡热量,需要从稻草等植物消耗7卡;鸡肉与猪肉的热量消耗比约为1比4。为达到每人每天3千卡的目标,富国必须减少约1/4热量摄取,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则要依相同比例增加。

专家指出,两大要素能帮忙填饱数十亿人的肚子:一是减少浪费所获得的效益。目前全球每天超过1/3食物被糟蹋,包括在加工厂内和配送途中;另外则是人口老化。2050年前,全球平均寿命将提高10岁。人口老化,热量需求也会降低。

不过,透过市场规范保障穷国的主要粮食生产,以及发达国家加大对贫穷国家的资金和粮食援助也是解决贫穷国家缺粮的办法之一。

虽然经济危机并未完全过去,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政府都存在严重赤字问题,但我们不能忘记世界上还有挣扎在赤贫中的10亿穷人。最不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特殊的发展困境,难以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由于历史原因,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慢,生产率低,工农业落后。生活水平低、就业机会少造成这些国家冲突和动乱不断。

消除贫困是世界性课题。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发达国家兑现援助承诺。发达国家于2002年在墨西哥蒙特雷发展筹资会议上承诺,每年将国民总收入的0.7%用于官方发展援助。可多数发达国家没有兑现这一承诺。尤其是八国集团(G8)应积极履行提供援助的政治承诺。

全球的援助资金日渐减少,由05年的1,070亿元降至07年的1,040亿元。而捐赠国承诺在2010年捐出的援助数目,尚欠380亿元。根据“2008援助实况”报告指出,虽然捐赠国在国际会议上高调承诺援助项目,但未能增加援助资金对付全球的贫穷问题。

在全球出现“粮食危机”之时,发达国家应加大对贫穷国家的资金援助,各国必须确保发展中国家不会成为孤儿,全力支持国际货币基金(IMF)、世界银行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发挥充分潜能,去帮助这些国家度过危机。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