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记忆(下)
2009-10-22 19:13:40
来源:星星生活

70年代是一个转折的时代。70年代最重要的大事件,是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的动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关键词:样板戏,地震棚,“的确良”,喇叭裤,恢复高考,包产到户,改革开放

“皮尔-卡丹”走进中国

1979年春天,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临时搭建起的“T”型台上,新中国第一场时装表演上演了。从没有过类似经验的中国,以十分慎重的态度应对,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与服装界的人员进入。法国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和他的12名模特上演的这一场时装秀,挑战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皮尔-卡丹对中国的情谊,源于一幅挂毯。1976年,中国轻工产品博览会在巴黎举行,手工编织的挂毯《万里长城》,令皮尔-卡丹心驰神往。他斥巨资买下这幅挂毯。此后,皮尔-卡丹开始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运作。

当时的中国尚未真正打开国门,皮尔-卡丹进入中国市场的念头不断被朋友们“泼冷水”:“中国没有时装,中国人不会给你一分钱!”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皮尔-卡丹在中国发展得很顺利。1981年11月,“皮尔-卡丹”品牌时装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983年9月,皮尔・卡丹创建的马克西姆餐厅在北京开业。

继皮尔-卡丹之后,日本和美国的时装表演队也相继来到中国进行表演。见识了外国时装表演之后的中国人开始打扮起来,中国的时尚大幕由此拉开。

恢复高考:报名费5角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就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恢复高考制度。9月19日,邓小平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话提出:“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

消息在全中国飞快地传播,年轻人奔走相告,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关于报名费,当时经政治局讨论决定,不增加考生的负担,只收5角钱。

由于准备工作紧急,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考试于年底进行,新生于1978年春入学。

这是世界教育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有关方面一时间竟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试卷纸张,问题反映到邓小平那里,小平同志当机立断,决定将印刷《毛选》第五卷的计划暂时搁置,调配相关纸张,先行印刷考生试卷。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如果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两季考生共有1160万人。参加考试的人群年龄悬殊,长者已经年过而立,已婚或者已育,幼者才初开混沌。冬夏两季,共招生录取40.1万多名大学生,占参考人数的二十九分之一。

80年代

1980年全国每人平均消费粮食428斤;平均每人用于购买穿着的零售额为42元。城乡人民棉布消费虽未达到1957年水平,但穿着的质量大有提高。1980年皮鞋零售量达1.69亿双,比 1957年增长8倍。购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等占用的零售额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80年的24.5%。

80年代,始于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基础,但改革开放,打开了人们通向未来的信心。

关键词:下海,万元户,女排,邓丽君,迪斯科,时间就是金钱,小康

“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

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10月,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10所艺术院校在《北京晚报》联合刊登启事,为美术系公开招聘人体模特儿,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这则启事吸引了171个报名者,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多数报名者要求不要公开自己的名字。

邓丽君歌曲走红大陆

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丽君的歌曲流传到大陆,那一首首诉说亲情、爱情、思乡或感叹人生际遇的歌曲,加上甜美温柔的旋律,在长期听惯了革命歌曲的人们耳中,仿佛天籁。

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地听众是通过邓丽君才知道了什么是流行音乐,然而在邓丽君红遍大江南北的同时,她的歌被批评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1979年12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片《三峡传说》中,时任中央乐团独唱歌手李谷一演唱的《乡恋》,以优美的旋律和类似邓丽君的气声唱法,一下子流传开来,但随后,《乡恋》也遭到点名批评。有人撰文,对演唱者离麦克风的远近,喘气次数的多少,用什么乐器伴奏一一提出商榷。

1983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吴冷西再三犹豫后,最终决定让李谷一登台演唱《乡恋》,这标志着《乡恋》乃至邓丽君逐步得以“解禁”。

成了“万元户”不敢跟人说

“万元户”,一个80年代初很流行的词,也是许多农民羡慕的称谓。顾名思义,“万元户”就是家庭拥有万元以上积蓄的户,在当时是先富起来的代名词。

1980年4月18日,《新华社》播发一篇通讯 《雁滩的春天》,报道了1979年末兰州市雁滩公社滩尖子大队一队社员李德祥家里有六个壮劳力,当年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万元户”,李德祥成为我国首个公开报道的“万元户”。

“万元户”,掀开了中国人致富的潮流。1982年,上海嘉定一位农民陆荣根成为上海郊区第一个主动亮相的“万元户”。他公开宣称:“我承包养鸡,去年收入超过一万五!”

但是也有“不敢露富”的,湖北房县有个靠承包集体果园致富的农户,不仅大队干部以各种名义上门吃喝,连各种会议、上级来人都要他家管饭,搞得这户社员叫苦不迭。

198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红眼病”是长期形成的“越穷越革命”的“左”的思潮和绝对平均主义在农村的表现。群众说,“红眼病”不治,致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致富的门路就打不开。

感情破裂可以离婚了

1980年,“感情破裂”作为法定离婚理由,写入新的《婚姻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二部《婚姻法》,它将离婚自由的权力以法律形式明确肯定下来。从此,“感情不和”成了人们提出离婚时最常用的理由,而恩格斯“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成了被引用最多的伟人语录。

1950年的《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除有协议离婚程序和诉讼离婚程序外,并无关于判决离婚的法定理由的规定。为解决离婚标准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1950年至1980年均发布了相应的司法解释。当时的离婚标准被法官们称为“三看一参”:一看婚姻基础,二看婚后感情,三看离婚原因,四要参考子女利益和社会影响。其中“感情”二字已经出现,但还很微弱。

尽管后来国家对《婚姻法》作过多次修改,但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连同“感情确已破裂”的提法,已经载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90年代

90年代,中国人民迎来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市场经济的力量开始释放,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开始关注房市、股市,财富积累凝聚人心,文化生活丰富多采。一句话:准备跨世纪,迎接新千年。

关键词:渴望,小芳,专卖店,超市,休闲裤,菜篮子工程,传销,股票,买房,数字化生存,文化苦旅

粮票退出历史舞台

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习惯。

粮票本来是一种无价证券,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却有“第二货币”之称,用它可以在所有的农贸市场“换”到主副食品、水果蔬菜、日用百货、服装鞋帽、花鸟虫鱼、各式家具等几乎所有商品。粮票成为除人民币之外使用最广泛、价值最稳定的“中国第一票”。

继广东省(1992年4月1日)全面放开粮价之后,浙江(1993年1月1日)、江苏、安徽、福建、江西省和上海市(1993年4月)也宣布全省(市)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取消粮票,同年5月1 日,北京市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

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几年后,粮票等票据出现在各地收藏市场,成为一种热门的收藏品。

新千年

进入新千年,百姓的衣食住行更加突出个性化,信用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经历了非典、汶川地震的中国人,学会了坚强地直面灾难,追求美好生活。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更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

关键词:唐装,SOHO,非典,短信,人造美女,谁动了我的奶酪,易中天,超女,动车组,汶川,鸟巢

年轻夫妻流行AA制

在上海,由夫妻“合股经营”的“AA制家庭”形式越来越多,很多女性愿意和丈夫公平分担家中开支–房屋按揭一起还,孩子上学一起供。

据2002年11月15日的《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妇联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如今的上海女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68.4%选择“为了维持家庭和自己的生活”而就业,另有52%为了“在经济上自立”和“获得更高收入”而工作。较之从前,她们更看重自己的就业收入在家庭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随着女性就业观念的变化,催生出越来越多的 “AA制家庭”。

2008年12月8日的《理财周刊》报道了一对白领夫妻AA制理财的故事:29岁的杂志编辑顾橙和34岁的技术工程师刘锐,夫妻双方各自支配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财方式和能力,分开投资,实现财产增值。当然,顾橙和刘锐采用的AA制并非绝对的平均,“如果说两人在超市购一次物,在外面吃一顿饭,回家后还要分摊,那就太没人情味了。”

“到我的博客去看看吧”

2005年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博客”元年,这是因为在博客上一试身手的人太多了。许多人见面时都会丢下一句:“到我的博客去看看吧”、“给你一个我博客的链接”。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3.0亿人。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网络上的新新人类,用特有的网络语言交流: “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网络语言随处可见。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蛋白质”、“菜鸟”、“很S”……成了网友之间的通行密码。“伊妹儿”改变了书信方式,互联网上可以开店铺、做生意,通过“人肉搜索”开展舆论监督,互联网介入了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2009年2月28日,“两会”前夕,温家宝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温总理说: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难免有点紧张,但是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我想今天的在线交流应该是一次谈心,就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倾听群众真实的声音。(全文完)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