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在国际航班上想起的
2009-10-29 18:59:16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姚P)好几次,在往返于多伦多和上海间的加航班机上看到抱在怀里的中国婴儿放声大哭,甚至还经久不息,一连闹上几个小时。

起先,我很埋怨那些家长没把孩子管好,影响了其他乘客的休息。后来想想,当父母者也挺辛苦的,除去沉甸甸的行李,还要照看尚未懂事的孩子,在这密封的机舱里呆上十几个小时,不是比我们更需要休息吗?我们最多就是休息不好,而他们却连休息的权利也没有呀!

那次,坐在我前排的一对年轻夫妇带了两个孩子:已学会走路的女孩和襁褓中的男孩。人们常说男孩不太会哭,而那个男孩却哭了将近两个小时,仍未见偃旗息鼓的征兆。夫妇俩使尽力气哄他也没用,哭声依然不停。

我刚吃下的安眠药药性全让他的哭声给赶走了,越来越清醒的头脑在向我提出警示:那孩子莫非害上病啦?

于是,我把这个疑虑告诉那对看来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年轻夫妇,提醒他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健康隐患。

“不,”母亲在疲惫的脸上绽出一丝感激的微笑:“登机前还好好的。大概因为这里人多,又不能随便动弹,孩子有点不习惯了。”

是啊,从起飞到现在已经四五的小时了,别说孩子,连我也感到很闷,恨不得打开舱门到外面去舒展一下四肢,吸点新鲜空气呢。

“其实,”也许是家乡口音使我缩短了和他俩的距离,说话自然少了点顾虑:“长途飞行对那么小的孩子是不太合适的,洋人就很少会……”

“我们也是没办法。”母亲一脸无奈的表情使我觉得自己的话未免过于唐突,“孩子都那么小,带在身边就不能工作,只能送回到上海的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那里去让他们照顾。”

“还得把他们分两处领养?”

还没说过话的父亲张口了:“我的爸妈重男轻女,只愿意带孙子……”

这下我明白了:“看来,你俩急于生第二胎也是为了满足上代的期求吧?”
“中国人嘛,总还是那么传统。”

“那你们总和子女分居两地,,不想念吗?”

“过个一年半载,让老人送他们来加拿大呆上一阵呗。反正我们来了四年还没请他们来过,早晚总得完成这项任务的。”

什么任务呀?中国的子女在国外站住脚跟之后让父母出国开开眼界,这项任务可算是受到公众认同的孝心行为吧?也许他们的父母也盼着这项任务早日兑现。

而事实上,在我认识的不少华人中,与其说是来开眼界的,不如说把领养孩子的重任延续到国外来完成。不管在国内国外,他们所扮演的主要角色始终是保姆,不是尊长。万一在领养的方式上出现什么和西方习惯有所差异之处,说不准还会引起家庭矛盾呢。如果那样的话,怪谁?

不受一胎化的束缚,在四年里生了两个孩子却没有能力自己领养,恐怕也只有国人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究其原由,老人头脑里传宗接代的思维方式可能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那些年轻的父母又怎么会勇敢地步入困境呢?就因为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反正能让领养过他们的老人继续发挥余热,再去领养他们的下一代吗?

中国的老人啊,你们何时才能从哺育下代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享有自身的人生呢?中国的年轻人哪,你们何时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挺直腰杆担负起生命的重任哟?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