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落的知青生活花絮(2)
2010-01-29 01:12:59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专稿/作者:海齐)山风吹过,溪水流走,但三十几年前那段艰辛生活的履迹仍经常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那是曾经的岁月带给我们一代知青永远难以挥去的生活印记。(文接上期)

**最出风头的宣传队

1974年,知青点在伊春地区已经遍地开花。为什么选择去岩石下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知青点是伊春知青办评选出的优秀集体,知青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有特色;二是在那里下乡的中学好友极力劝说我也到那里落户。

尽管那时的知青生活在物质上是穷不喽擞的,但在精神上却有许多欢快的时光。在小小的岩石山村,知青们办广播站,出黑板报,开诗歌朗诵会,组织乒乓球、篮球比赛等等。当然最有叫号的业余生活还是排练文艺节目,组织演出。

岩石所的文艺宣传队成立的比较早,几名优秀文艺骨干分子范胜江,史春艳等人都是原南岔红孩子宣传队的主要成员。等我们大批知青入所后,每个连队都组织文艺小分队,各个连队之间还经常进行比赛和汇演,那些自编自导自演许多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小节目更受知青欢迎。

记得当年演出的内容有革命样板戏、歌舞、独唱,山东快书,单口相声、三句半等,演出水平也不断地往上窜。由于演出非常受欢迎,伊春知青办还为我们出钱置办了手风琴、洋琴、二胡,板胡,小号等乐器以及许多套演出服装,并安排我们参加伊春地区的知青文艺汇演。

还记得当年范胜江他们跳的知青舞蹈《扎根边疆闹革命》,史春艳等人得表演唱《天安门前留个影》,二连知青的集体诗歌朗诵《青春颂》。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的文艺宣传队起到了丰富知青生活的作用,为单调沉闷的生活增添了一些色彩,给男女知青带来了许多欢乐和笑声。那真是一段物质上贫乏、生活上艰辛,精神上快乐的青春岁月。

**最落魄的五类份子

刚刚下乡的第一课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的,因我对周围的任何老工人都称师傅被领导叫去谈话。河东二连有几名接受监督改造的五类份子,“要认清站在你们面前的阶级敌人,要同那些五类份子划清界限”。

五类份子是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和右派五类人的合称,在中国人民共和国50年代至70年代的多次政治运动中,尤其在1966-1976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是运动的主要打倒对象。

由于那次谈话,我开始有意识地与他们保持距离,尽量不要让他们给忽悠了,后来看到他们很规矩,处处与人为善,也就不再把他们当阶级敌人了。这几名五类份子似乎低人一等,总是抢着干连队最埋汰的活,出工也总是走在最前面。记忆最深的是从省城下放我们这里的不戴帽子的反革命分子牛振荣。牛师傅很有学问,他读了很多的书,并告诉我们也要多读书,多理解社会。

几年后我到所里任专职武保干事,负责全所范围的社会治安工作和民兵训练工作,所以每星期我都要听取牛师傅等人的思想汇报,有机会同他们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他对社会的认识,对上山下乡的认识,对林场需要文化知识的认识,要比我们刚走出校门的知青深刻得多。可以说他是我读社会一书的启蒙老师。

那是一段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历史,那是一花之下百花齐放的年代,不允许有思想、有观点、有个性,不允许对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提出深刻的质疑,牛师傅就是因为质疑他的领导被内定反革命分子发配边疆到我们所的。三十几年弹指挥间,不知牛师傅还是否安在……

**最煽情的民兵歌曲

备战,备荒,为人民,全民皆兵是那个时代的重要特点。为了准备打仗,当时我们知青点的知青都按照基干民兵编成班、排、连、营等建制,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党总支、经营所和民兵连是三位一体的领导班子,无论是造林、抚育、整地,采伐,还是开荒、种地、收割,筑路,全体知青按民兵建制调配,部署任务,将练兵与劳动任务一齐下达,并且坚持夜间站岗、巡逻,出早操、不定期的进行军训和汇操,做到生产不忘练兵,练兵促进生产。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咪索啦咪索,啦索咪都来/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的好/夸咱们枪法属第一/咪索啦咪索,啦索咪都来/夸咱们枪法属第一/一二三四。

这首能激发豪情壮志的旋律总是萦绕于心,让那一段岁月清晰的浮现在脑海里,似乎化成了人生回首中的一个精美画面。作为伊春军分区的顶呱呱民兵连队,我们的无线排的民兵还经常组织野外宿营拉练,参加各种形式的军事演习;而武装基干民兵排则每年都要组织打靶训练,在林场总部东面一块小山坡上插上靶子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打靶归来》这首歌曲充分的展现了当年我们知青民兵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训风貌和乐观精神,革命理想憧憬中的歌声恰似时代的一叶扁舟,轻盈地飘过了我们青春的岁月。

**最怕阳光的行动

人们常说岁月是一泓流淌的清泉,会稀释所有人生的感情。但是那种强度劳动后的饥饿感似乎不曾被稀释过,成为人生记忆里最鲜明的感觉。说起当年的饥饿,说起当年的知青,当地老乡总不忘记提起那个年代丢菜缺柴、偷鸡摸狗的事情。

毕竟是物资缺乏的年代,知青们在饥饿的痛苦中发挥过剩的精力,想方设法去寻找能被撑死的幸福感,笔者曾有一顿猛劲儿造了十八个二两马肉包子光荣记录。尽管如此,我们也很少侵犯当地老乡的直接利益。

最怕阳光的行动就是半夜三更去河边起亮子,起挂子。那时我们知青对愉的概念界线分辨的不是太清楚,总认为对属于个人的财产叫偷,对集体的或是大自然的东西只能叫拿。

鱼亮子是当地老乡捕鱼的一种方式,他们用柳条枝将小河拦起来,两边个留一个大口子,口子的下面拴上一个大鱼篓。起亮子非常简单,把游进鱼篓里的柳根鱼,泥鳅鱼,老头鱼等倒进自己的水桶就行了,然后把鱼篓再拴回去。

用鱼网挂鱼和用鱼亮子拦鱼的道理差不多。起挂子就是去河里把下的“挂子”(一种长型的鱼网)起出来,一般情况下每张挂子会挂好多条鱼,有时一张挂子就可以摘三四斤的鱼。起亮子,起挂子就变成我们半夜饥饿时经常搞的鬼把戏了。偷回来的鱼我们就放到水桶里或洗脸盆,坐到屋子里的火炉上,一个滚开后,撒点盐就敞开吃了。当然我们也有起空的时候,那时就会窜到集体的大田里掰点嫩玉米或弄点土豆回来。

**最不值的盗窃案

这个盗窃案发生在我当岩石所专职武保干事期间,77年秋季的一个早晨,所部二连的孙会计等人急匆匆到我们保卫处报案,她们会计房间里的保险柜被盗。钱虽然不多,但性质非常严重,这是区别普通盗窃案的“大案”,我们马上向区公安局备案,并要求派刑警协助破案。区公安局非常重视此案,立刻派两名经验丰富的刑警参与我们的调查工作。

两名刑警首先确定此案是十分熟悉内部情况的内鬼作案,根据保险柜的重量,再确认应是男性同胞的行为。分析线索则是从窗台外的回力鞋脚印开始的,我们先分析全所男知青的回力鞋分布情况,然后采用排除法对有作案动机的人进行一一排除,在对可能的知情者进行周密的访问调查,最后圈定在一名平时吊儿郎当的知青身上。

这名知青叫马志国,是知青二连后勤班的马倌。查看后勤班的出工记录,马志国好几天没有出勤,一直在南岔家里泡蘑菇。经过我们两次提审,马志国终于承认是他作的案,他在那天夜里乘火车到岩石的下一站沙山下车,步行三十公里的山路窜到二连会计室作案,总共拿到148元钱。

鉴于马志国坦白从宽的认罪行为,伊春公安局判了他三年有期徒刑。今天回头看我们的社会出现多少上千万元,上亿元的贪污大案,至于百十万的贪污都是数不上数的小案。百十元钱!真不知今天的马志国如何看他过去的三年有期徒刑。

**最拔尖的赤脚医生

在林区工作,几乎每个人都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肩周炎。那是因为一年四季都要同冰雪雨水打交道。

春天则是漫山坡的积雪,干活湿鞋,湿裤子是经常事,夏天和秋天是满山林的露水,被露水打湿鞋子是小事一桩。冬天采伐时跪在雪地上放树的,由于出汗,加上雪水,棉裤的膝盖处都湿透了,收工回家烤一个晚上,还没等烤干,第二天又得穿上去出工,因此大部分知青都在那时得了关节炎。

我到知青点的第三个冬天就患上严重的关节炎,除了走路疼痛之外,最关键的问题是双腿由膝盖处开始变形。在赤脚医生贾华的劝说下,我开始吃药打针。

还记得一次晚上打膝关节封闭药强地松,似乎现在还能感到那种药物的痛感。一个晚上都不敢动,双脚高高地挂在行李上,连翻身都有针刺般的疼痛。疼痛持续了两天,才慢慢的好转。

贾华是哈尔滨市下乡到岩石所的知识青年。她1972年就到了岩石知青点,她的姑姑在我们所的医务室工作,所以贾华非常自然的成为我们连队的赤脚医生。因为虚心好学,刻苦专研,贾华有时仅用几根小小的银针就能解决我们常见的关节疼痛毛病。

有一次,我的胸部长了一个大疖子,红肿的厉害,疼得瘪茄子样,严重时不敢弯腰,后来贾华让我采集杨树上的冬青,并帮我用水洗干净后捣烂,然后敷在伤口上,这种土方法很管用,两天后局部的红肿完全消失。

在贾华的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中草药知识。贾华不但是一位活动在第一生产线的出色赤脚医生,而且还是我们民兵通讯排,无线话务班的班长,她的收发报业务水平完全可以同专业人员叫号。

**最解馋的杀猪菜

离开知青点三十多年了,但还是记得当初下乡生活的点点滴滴。尤其对乡下过年时去本地知青家里吃杀猪菜的情景更是没法抹掉。杀年猪是东北农村的习惯,仿佛是一年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项生活内容。到了年关几乎家家都要杀头猪迎接新年,而且东北乡下图热闹和吉利的风俗规定了杀猪的人家要支上大席棚,架上大柴锅,请上亲朋好友美美的吃上一顿。

东北杀猪比较简单,也没有什么仪式。其掌刀的家什就是一把杀猪刀、一根铁钎子和一把刮毛的退子。杀猪刀比一般的尖刀要长一点,要从猪的下脖处一直捅到心脏。猪杀完后还要退毛,铁钎子和刮毛的退子就会用上排场。掌刀的在猪蹄腕处用刀挑个口,然后用铁钎子穿通气道,再用嘴对着通气道吹气,吹鼓后用麻绳将口系紧,四个蹄子都整一遍,猪就鼓了起来,这时再不住地往猪身上浇开水,浇完就立即用退子刮,猪毛就很容易地退下来了。退完猪毛就开始开膛了,摘肠肚、剃猪油、割排骨,剁肉,灌血肠。

东北杀猪菜的特点是肉嫩汤鲜,把上膘的肥肉切成片放进过锅里煮了过油,然后和酸菜,粉条,血肠一起炖。灌血肠是很有讲究的,要把血的味道配好,主要是把佐料放齐,最不可少的佐料就是东北的茅葱花了,有茅葱花味道就特别好。血肠也不能煮的时间太长,否则会老的,不好吃。吃白肉和血肠时最好有东北的独头紫皮蒜,这种蒜做成的蒜酱蘸肉和血肠贼好吃。吃杀猪菜没有酒是不成席的,也不热闹。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可以喝上南岔水解厂生产的原浆65度白酒,条件差一点的也有从村里小卖部打来的高粱酒。大海碗的酒一端,再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杀猪菜,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

(待续)

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