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发想起
2010-06-07 22:23:45
来源:星星生活

(星星生活/姚P)偶尔翻阅今年3月5日出版的《星星生活》,看到苏菲的文章《从理发看移民生活的变迁》,除了同感,还想起一些别的。作者从理发看,我不禁从理发想,角度不同,体会或许也有不同。

相同之处是:我也经历过那种自己理发的阶段,但我是孤身,没有妻子,只能麻烦妹妹为我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活计。幸好,她已在丈夫头上练出了基本功,没让我戴上一顶帽子遮丑。

总让她理也不是个办法,每次理完还得打扫一地短发,给她添了不少麻烦,太过意不去了。后来我就到店里去理。就像苏菲文中所述,店里理一次发少说也得花上30加元。

问题不在于价钱太贵,而是理出来的头发并非“一分价钱一分货”让人满意。我承认他们的技术无可挑剔,然而,不同人种的发质生来有所不同,白种人的细而软,黄种人的粗而硬。理惯了前者的头发就总是在后面的发根处把发梢一刀切平,西方人的头发如此理后便自然熨贴地覆盖住颈项,东方人则会厚厚的一层突出脑后。所以,直到现在我依然宁愿多走点路去找中国人开的理发铺,由他们自下而上地推剃,花钱不多,却能保持我原来的风格。

除了头发,眼睛也是人体司令部的一个重要部份。大陆有位著名演员曾经特地赴美摘除白内障,效果并不理想。我妹妹在这里找到一位来自上海的眼科医生,术后视力恢复特佳,甚至可把老光镜都丢弃不用。这并不能说明国人的技术胜过洋人,而是因为洋人的眼睛前房较国人为深,对手术的要求自然就不一样。如果忽视了异同之处而按固定的方法去做,难免会影响效果。

再说,由于体质的先天差异,对不同种族的病人用药剂量也该不尽相同。

从自己理发到去店里理发固然可以反映移民生活的提升,但是,我们也得注意东西方民族的自然差异,区别对待南橘北枳,才能各得其所。

收藏

发表评论